戴亏秀
摘要:论文调查了湖南省衡阳市6所高校体质弱势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现状,归纳分析了体质弱势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存在的各类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3项应对策略。
关键词:体质弱势学生体育锻炼现状调查应对策略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升,人们的饮食水准也普遍增高,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渐弱,从而导致下一代形成了不爱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使得当代大学生的体质越来越弱。最突出的问题的是当代大学生在肺活量、体能和身体机能等方面较90年代的大学生有明显的降低。大学生超重和肥胖的比例逐年攀升。在校大学生健康特征也朝着多样化发展。肥胖生的比例明显增加,瘦弱生的比例迅速下降,高度近视、大龄、残障、病弱学生的数量连年增加,这给高校正常的体育教学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1.调查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南华大学、衡阳师范学院、湖南工学院、衡阳师范学院南岳学院(独立学院)、 南华大学船山学院(独立学院)、长沙医学院衡阳校区等6所高校的部分体质弱势群体学生。
1.2研究方法
1.2.1 问卷调查法 依照调查的目标与要求设计调查问卷,并通过访谈方式收集意见对设计的调查问卷反复修改。在发放问卷前,调查者请专家对本问卷进行效度评定。
体质弱势学生认定是根据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成绩、体检单和教师平时了解的具体实际情况对比《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来判定。最终在上述6所高校中随机选取了450名学生作为本次调查的对象,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450份,收回有效调查问卷402份,回收率为89.3%
1.2.2数理统计法 调查获取的第一手数据均用SPSS16.0处理,并对统计结果进行数理分析。
2.结果与分析
体质弱质大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受自身条件的影响,衡量受影响的程度的项目主要有锻炼动机、项目、次数、锻炼持续的时间和强度等。
2.1体质弱势的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动机
体质弱势的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目的很单纯,即增强体质。这与本次调查的结果相同。从性别维度来看,男生参加體育锻炼的动机依次是休闲娱乐(35.7%)、应付考试(24.3%)、心理调节(21.5%)、无所事事而去锻炼(18.5%);女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动机依次减肥健美(64.8%)、应付考试(21.2%)、休闲娱乐(14.0%)。本次调查还发现体质弱质学生与一般学生对体育“增强体质”功能的理解均有深刻的认识,体质弱势学生更为重视。应付考试上男女生之间相差不大。在兴趣爱好一项上,处于比较低的比例。
2.2锻炼的项目
体质弱势学生在选择锻炼体育项目受自己身体素质的限制,也受他们经济水平和心理素质影响。多数情况下,体质弱势学生选择的体育项目以技术简单、不需要体育教师指导,同时对场地要求也不高的项目。调查发现,体质弱质学生选择较多的体育项目依次为慢跑(29.8%)、羽毛球(26.2%)、骑自行车(21.4%),还有47.2%的学生没有固定的体育锻炼项目。调查结果显示,体质弱势的学生选择的体育项目均是有氧运动,但对于保健价值较高的太极拳运动,选择的学生几乎没有。从性别维度来看,女生倾向于选择健身操,这也与她们参与体育锻炼的目的相适应。由于体质弱势的学生受身体因素限制,他们更倾向选择与养生和康复密切联系的项目。
2.3锻炼的频率
体质弱势的学生的坚持锻炼的意志相对薄弱,他们参加体育锻炼的频率也是本次调查的一项重要内容。调查结果显示每周锻炼三次上的男生占9.4%,女生占13.4%,每周锻炼1-3次的男生占24.5%,女生占12.4%,一次以下的男生占22.8%,女生占17.5%。这一调查结果表明体质弱势的学生并未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对坚持锻炼的重要性虽有认识,但执行不坚决,因此他们的健身意识是当前大学体育教学工作的重点。
2.4锻炼的强度和时间
锻炼的强度与持续的时间也是体质弱势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重要内容。调查结果显示,体质弱势男生只有40.8%的保持中等锻炼强度,每次锻炼持续时间为2-3小时/次的只占18.9%,而女生,锻炼保持在中等强度的占28.7%,但持续的时间普遍比男生的人数多,2-3小时/次占68%。
2.5 锻炼的不利条件
虽然各高校都建有优质的体育运动场地,但对于体质弱势的学生来说,不敢去哪些场地运动。害怕被冲撞受到伤害的学生占37.8%。由于体质弱势的学生在体育技能不擅长,担心别人对他体育能力的评价,因而羞于在场地上进行运动活动,这类学生占41.2%。除了心理因素之外,还有肥胖、超重和慢性病的学生也不在少数,占21.0%。
3.应对策略
3.1 加强对体质弱势学生参与体育锻炼重要性教育
学校体育教学是全民健身事业的重要内容,也是提升阳光体育事业效果最为有效的方式。除了在课堂上渗透体育锻炼对自身健康的重要意义之外,还要让学生明白参加体育锻炼不是个人的事情,而是全民素质提升社会事件。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强烈动机。作为高校,还要为体质弱势学生参与锻炼的条件,比如开展各类赛事,让体质弱势学生参与其中,为充分发挥体质弱势学生的潜能,引导他们根据自己的身体条件参与有益于身心发展的体育活动,以培养他们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与习惯。
3.2 构建适合大学现实条件的体育与文化发展模式
高校应该借鉴体育运动与文化发展成功的模式,建立能满足大学各类学生人群运动的竞赛体制,对于参赛的要求可以适当降低,旨在提高大学生体育竞赛的参与度。同时还要为大学生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体育文化氛围,比如在重大国际赛事期间,组织大学生一起观看,以培养他们的爱国意识和参与体育运动的动机。值得一提的是,高校体育文化模式不能照搬社会体育文化模式来运作,而应突出学校作为“教育基地”的特色,以育人为主导,以经济为辅助,构建一个良性互动的发展模式。也可以将这一模式推向市场,打成品牌,通过“市场之手”为高校赢得声誉,同时还能为学校体育事业的发展赢取必要的资金支持,减轻学校预算压力。
3.3 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要建立关爱体质弱势学生群体的常态机制
体质弱势是可以通过锻炼来解决的。为了保证高校培养出来的人才有一个健康体魄,要建立以主管教育行政部门牵头与高校建立关爱体质弱势学生群体的常态机制,学校负责具体落实,比如学校可以针对体质弱势学生制定改进体育教学的措施,建立学生健康档案等。
参考文献:
[1]余玲.普通高校体质弱势群体学生体育锻炼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2010(4).
[2]王汉臣.普通高校体质弱势群体学生体育健康促进干预对策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13(2).
[3]曾锡银,徐芝芳.宁夏高校体质弱势群体学生体育活动现状调查分析[J].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
[4]马春伟.运城学校体质弱势群体学生体育活动现状分析[J].运城学院学报,2014(5).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厅2014年立项课题“湖南省高校体质弱势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现状的调查研究”(批号14C0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