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鹏飞
【摘要】医学院校的学生都要进行实习,实习生的心理情况也有独特的特点,这直接关系到学生以后的生活和就业,本文以九江学院医学院三年制医学实习生为研究对象,分析他们的心理状况,针对其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干预措施。
【关键词】医学实习生 心理状况 分析 干预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0-0041-02
现今社会的生活节奏日益快速工作竞争压力逐渐加大而这些因素都会对大学生的心理情况有所影响,这一问题逐渐为社会所关注。现今高等教育已经全面进入大众时代,大学生的人数逐年地增长,而医学院校的学生因为工作、情感、学业等原因导致大学生出现各种心理变化的人数一直在增长,其会导致学生出现一些精神障碍、凶杀、自杀等事件发生。医学院校的学生都要进行实习,实习生的心理情况也有独特的特点,这直接关系到学生以后的生活和就业,本文以九江学院医学院三年制医学实习生为研究对象,分析他们的心理状况,针对其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干预措施。
1.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 2010年 1 月至 2013 年 1 月在医院实习的临床实习生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 365 份,收回 365 份,有效率 100%。
1.2 研究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 (SCL-90) 进行不记名调查,问卷共 90 个问题,评分标准采用 5 级,分别标记为 1、2、3、4、5 分,大于等于3 分为有明显心理问题,得分越高问题越严重,心理健康水平越低。对临床实习生的干预包括:在实习开始的 1 个月内进行问卷调查,定期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建立心理咨询室,每周三下午由心理咨询师针对存在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个体心理咨询;同时对带教老师进行培训,主要从树立正确的带教觀念,避免重临床轻教学现象的发生,提高带教老师的自身修养及心理健康水平。教师的心理健康对临床实习生的影响尤为重要,笔者还将临床实习生的心理健康情况反馈给带教老师,让其在带教过程中关注临床实习生心理健康,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心态,提高抗压能力、预防心理疾病。干预持续到实习结束,在他们离开医院前再次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两次调查心理健康状况的变化,探讨改善临床实习生心理健康状态对提高临床教学质量的必要性。
1.3 统计学处理
调查数据采用Epidata建立数据库双录入法进行数据录入,应用 SPSS 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数据采用成组 t 检验进行统计分析,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论
2.1基本情况
调查共收回 365 份,最高分为 235 分,最低分为 94 分,平均分为 (131.29±28.01) 分;干预前共调查 201人,最高分 229分,最低分105分,平均 (134.87±28.01) 分;干预后共调查 164人,最高分为 216 分,最低分为 92 分,平均(121.71±27.77) 分。根据我国正常人 SCL-90 统计常模,本次调查将总分大于 160 分或者任意因子均分≥3 作为判断有心理问题的标准,干预前检出阳性 34 例,阳性 15.74%;干预后检出阳性 20 例,阳性 13.42%。
2.2医学实习生心理特点分析
对医学实习生进行 SCL-90 量表分析发现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及精神病因子评分,与全国常模比较,医学实习生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及焦虑因子评分高于全国常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及精神病等因子评分与全国常模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P>0.05)。研究组SCL-90量表总分为(125±10.96)分,全国常模 SCL-90 量表总分为(106±8.37)分,研究组SCL-90量表总分高于全国常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本次研究结果发现,临床实习生在医院实习的初期就存在较多的心理问题,数据显示部分临床实习生存在着心理问题,医学实习生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及焦虑状态较常模人群表现得较为突出,评分明显高于常模人群。经过分析,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首先是学历问题。与高学历的实习生一起实习的时候,三年制医学生普遍表现出对自己的学历感到不满,基本上都存在自卑心理,自信心严重不足,如果一起实习有其他名校的学生,这种情况会更加明显,他们会表现的胆怯,懊恼,甚至会自暴自弃;其次是知识问题。实习阶段是医学生成为职业医师的过渡阶段,在临床实习阶段,对于医学实习生的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医学生要在临床中验证基础理论的应用,同时也要运用基础理论为患者进行诊断及治疗,大多数三年制医学生在临床实习中均会感到基础知识的匮乏,在临床实习阶段往往会更加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与掌握,因此学历压力进一步增加,常常感到精力不足。实习生不仅要掌握临床技能,面对从未有过的临床突发情况,如临床急救等,实习生显然缺乏相关的经验,在面临突发情况时常常手忙脚乱,因此在实习临床操作过程中,往往惧怕突发情况的发生,精神上经常高度紧张,上述因素均容易引发焦虑等异常心理状态,甚至影响医学生的学习及未来职业的选择。再次是学习动力问题。与本科生和研究生相比,三年制医学生普遍缺乏学习动力,求其根源是因为他们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换句话说,就是他们看不到自己的未来和出路,在他们看来,他们毕业后基本上不可能找到一份像样的工作,所以他们普遍缺乏学习动力。
医学实习生在实习阶段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如焦虑、人际关系敏感,甚至有躯体化的表现,因此教学医院应该关注临床实习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宣教、建立心理咨询室、由有资质的心理咨询师定期对问题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和就业指导讲等,通过多种途径提高临床实习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同时要避免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急于求成,要给予正确的指导,循序渐进,避免医学实习生产生挫败感及厌烦情绪,影响医学实习生的心理健康。在实习教育过程中,逐渐建立较为系统的干预机制,如进行定期的心理评估 、能够及时了解医学实习生的心理状态变化,通过有效的心理干预及疏导方式,引导医学实习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为临床输送优秀的医疗人才。
参考文献:
[1]陈顺森,陈春玉.近20年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变迁.漳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24(2): 96-101.
[2]叶妮.医学本科实习生压力来源及对策 [J]. 包头医学院学报, 2009,25(4):22-25.
[3]张英剑,王萍,田敏,等.医学生临床实习阶段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西北医学教育,2006,14(5):491-4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