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学生体验生活 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2015-10-21 05:53关书君
科技创新导报 2015年14期
关键词:数学能力引领体验

关书君

摘 要:“体验”在教育学上是一种活动的结果,更是一种活动过程。“体验”作为活动的结果,指的是学生从经历中获得情感体验和认识结果;作为活动过程,指的是学生从亲身经历中可以得到相应的情感和认识。体验学习指的事教师在开展教学时,积极的提供不同的情境,让学生化依赖为自主、化被动为主动、化接受为创造的体验各种教育情境,并且学会避免、转化和战胜体验中存在的错误认识和消极情感,发展、利用、享受正确认识和积极情感,让学生可以在这种教学活动中感受的愉悦和快乐,从而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自主的学习。体验在数学学习中指的是学生在数学活动中,通过情感、认知和行为的参与,可以获得对数学经验和事实的情感态度以及理性认识。

关键词:数学能力 学生 生活 培养 引领 体验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5(b)-0252-02

1 体验生活,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但却不是生活的摹本。数学知识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对于缺少生活经验、以具体形象为主的小学生来说,很难能够进行通透的理解。因此,在教学时,教师需要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能够让学生感受的到、听得到、摸得到、看得见的生活情境,从而可以让学生感受生活、走进生活,在生活中进行感知、理解,保证技能和知识都得到发展,相得益彰。

教学《千米的认识》一课时,由于这个数学概念及其所含概的知识离学生的生活较远,理解较困难。于是,我萌发一个想法,把课堂搬到教室外面去。我带领学生来到操场上,首先让学生了解操场的树胶跑道一圈是200 m,然后追问两圈是多少米?三圈呢?……直至5圈是1000 m。然后我计时,让学生沿跑道跑5圈,亲自感受1000 m究竟有多长,跑完1000 m有什么感受?让学生在亲自经历和体验的过程中理解新知、内化新知。

另外,为了加深学生对千米的感性认识,我布置了一项课外作业,要求学生可以自己亲自尝试也可以收集一些交通工具的速度,切实感受对千米的认识。汇报时由于个人采取的方式不同,体验也就不相同,但都起到了加深对千米的理解和认识的作用。如:人大约每小时行5 km;摩托车大约每小时行驶40 km;飞机大约每小时飞行800 km等。有了这些感性认识,学生再做练习时,所有的问题都能迎刃而解了,因为“千米”的概念在他们头脑中已经形成,并且相当牢固。通过教师对教学环节与教学内容的创新,真正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的教育理念,同时也是新课程改革理念在数学教学中的完美实施。由此得出数学教学不是简单地传授书本知识的机械过程,而是将生活经验与体验甚至是某项技能让同学们懂得并掌握的复杂认知与学习过程,而且数学学习的过程也不能通过一味的灌输来完成教学任务,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要培养学生获得一种或几种技能,同时具备多项能力,例如获得创造能力和创新能力及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意识等。

2 体验生活,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数学既来源于实践,也服务于实践。在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等方面,实践占有重要的地位。人们往往会忘掉听到的事物,但是会记住看到的事物,只有亲身体验过,人们才可以更好的理解并运用所学的知识。陶行知曾提出了“教、学、做合一”和“教的法子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根据做的法子,事怎么做就怎么学,就怎么教。”的理论。因此,必须把生活中的新鲜内涵和新鲜血液融入到教育中,让学生从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运用。通过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可以初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用数学方法、思维,增强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数学的实际应用中,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从而得到积极的情感体验。

在教学《用比例解决问题》时,由于课本上呈现的例题既可以用正比例和反比例解答,又可以用归一法和归总法解答,并且在实际解答中用后者要比前者简单得多,体现不出用比例解答问题的优势,于是上课时我把学生带到了操场上,站在学校升国旗的旗杆前,问学生:“你们有办法测量旗杆的高度吗?”学生的想法很多,但都不切实际。这时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察旗杆和自己的影子,再观察其他物体的影子,看看有没有什么启示?学生慢慢体会到不同物体和影子之间似乎有一种相同的关系。我要同学们测量出一些数据回到教室,我们把数据之间的关系进行整理,学生很容易发现:不同人的身高和影长的比值都是一样的,这样把这个比值同旗杆的高度和影长组合起来不就可以测量出旗杆的高度了吗?这样再讲起用比例解决问题学生就很容易接受和理解,也深刻体验到用比例解决问题的价值。

通过对以上教学内容的改革与探讨,我们更进一步体会到让学生体验生活具备应用能力的重要性。因为由于学生的生活环境、认知局限、理解能力等的差异不同从而产生不同程度的认知能力,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差异来进行因材施教,而因材施教的前提是要不断地扩展学生的知识面、认知面、观察面和体验面,让同学们多注意观察与体验生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知识并灵活地掌握与运用这些知识,并把通过观察与体验生活得到的宝贵数学知识与课堂教学中学到的数学知识进行比较、归纳与再认识,从而学到更多的应用能力。

3 体验生活,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观察是智慧的源泉,教师在数学教学时,应该有计划、有目的的培養学生的观察能力,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的数学能力得到提高,还可以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出发,观察自己的生活环境,从而养成学生留心观察的习惯,让学生学会观察、善于观察,让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很好的发展。我们都知道孩子们通过眼睛观察来不断地感知世界和认识世界,通过不断地观察与认识来获得未知的知识,这是一个简单而又复杂的认知过程。因此数学教师不可忽略这一认知过程,而要恰当地扩大化这一认知过程,让孩子们在学习课堂上新知识之前就要学会先知先觉,并不断地培养他们的这一能力。我们知道世界上的很多伟大发明都需要通过观察这一重要过程与环节,如果没有观察这一过程作为前提,很多的发明与创造就是纸上谈兵。因此观察的重要性在学生们牢固掌握数学知识的起始阶段是尤为重要的,数学教师不能只停留在书本上知识的传授过程,也不能只会运用某几种数学教学技巧就能教好数学,要充分认识到让同学们走出课堂,学会观察并具有观察能力的重要性。

在学习《正方体和长方体的认识》后,给学生布置收集图形的任务,让学生在生活用品中寻找长方体和正方体,并且通过比较来发现物品的异同点。由于正方体与长方体是同学们生活中经常观察到并认识的熟知物体,所以同学们在收集图形时会比较容易,同时学习起来也会比较易于理解与掌握这部分数学知识,而教师在传授这部分知识时也会较轻松些,课堂效率自然会得到明显提高。通过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把课本上的关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和现实生活中的事物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有目的、有选择的进行收集,让学生可以更好的了解和掌握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知识,同时也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得到提高。

4 体验生活,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数学学习活动一般来说都是数学思维活动,数学思维的工具则是数学语言,因此数学学习活动的一个重要基础就是可以有效、顺利的掌握数学语言。教师应该把学习数学知识和学习数学语言结合在一起,并且把它作为数学学习的重点。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思维更加的准确,并且具有逻辑性和条理性。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很多的数学知识,因此可以让学生把在生活中所见到的数学知识说出来,既可以让学生更好的了解生活,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在讲授《时、分、秒》的内容时,可以让学生在上课前收集一些与时间相关的知识,然后让学生在课堂上就行汇报、交流和讨论,了解了时间的许多知识,如时间的记时方法;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对钟表的认识,以及如何珍惜时间和利用时间等。既使学生了解、掌握时间的相关知识,又使学生受到了思想教育,两全其美。

5 体验生活,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做”指的是学生的动手操作。学生通过操作可以得到一些感性知识,另外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提高数学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创造愉快的学习环境,增加学生的动手机会,这也是开展体验学习的一种方法。

在讲授《圆柱与圆锥》的内容时,让学生把萝卜切割成圆柱形和圆锥形,由于切割方式的不同,学生可以发现纵向的切割圆柱,切面是长方形,而横向切割,切面是圆形;纵向的切割圆锥,切面是三角形,而横向切割,切面是不同的圆形。学生经过自己的亲身操作,可以更加深刻、真切的认识所学知识,学生在做练习时也就得心应手。 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深切体验,使每个学生都兴趣盎然地参与到学习中去,同时还可以更好的发展学生的数字情感、分析推理能力、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6 让学生在自信、兴趣和成功的体验中学习数学

自信是人们对事物进行探索和实践的动力,一件事物获得成功与否与自信有很密切的关系。在数学学习中自信是学生学好数学的根本保证,而兴趣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有自信与兴趣才能不断地进步。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与兴趣显得尤其重要。教师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是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学生对数学学习有了兴趣才能提高积极性,学习起来才能更有动力,上课就会认真听讲,积极发言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所以教师首先要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并尊重学生间的个体差异。二是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并改变教师以住的威严形象。教师应该走进学生中间,走进学生学习交流讨论当中,平易近人切实做到与学生开成交流互动的学习氛围。三是要把课堂交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真正主人。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提供足够的空间与时间,让学生充分提出对知识的质疑,在质疑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主动动手、动脑、动口,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四是让数学课堂真正活起来,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要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得到提升,就要让课堂活起来为学生创造出更多的发言机会与交流学习互动的学习空间,把提出的问题思考得更加透彻并能很快地接受新知识。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习基础稍差的同学大胆发言与回答问题,教师还要适当地加以引导,并不断地鼓励他们使这部分同学产生自信与成功的感受,可以调动起他们积极学习数学的热情。

总之,教学时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为学生设计生动有趣、喜闻乐见的可操作的学习内容,让学生置身于一定的生活情境中,调用各种感官去体验、感受。这样既可打开数学与生活的屏障,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享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又可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發展学生的数学技能,从而促进学生的体验学习获得成功。

参考文献

[1] 李洪玉,林崇德.中学生空间认知能力结构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5(2):269-271.

[2] 张奠宙.“与时俱进”谈数学能力[J].数学教学,2002,(02):7-9.

[3] 胡中锋.中小学生数学能力结构研究述评[J].课程.教材.教法,2001(6):45-48.

[4] 连四清,周春荔.数学能力发展的四等级模式[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06):00-104,

[5] 陈仁泽,陈孟达.数学学习能力的因素分析[J].心理学报,1997(2):172-177.

猜你喜欢
数学能力引领体验
构建“卓越课堂”,提高数学能力
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实现内容分析到落实语用
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数学课堂教与学研究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以文化为引领加强水利院校德育工作
浅谈演员“第一自我”与“第二自我”的转化
创设初中数学实验课的意义
体验视角下文化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
立足生活,挖掘习作的丰富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