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高职医卫类专业思想政治教育途径的探索

2015-10-21 21:15:52李晗琦龙峥奇
文教资料 2015年17期
关键词:隐性教育

李晗琦 龙峥奇

摘 要: 文章通过对创新高职医卫类专业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必要性的分析,提炼创新高职医卫类专业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应遵循的基本原则,进而提出创新高职医卫类专业思想政治教育途径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 医卫类专业 思想政治教育途径 隐性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载体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社会和行业的发展对医药卫生类(以下简称医卫类)专业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培养基层卫生人才的主要阵地,高职院校更应增强医卫类专业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探索和创新其有效途径。

一、创新高职医卫类专业思想政治教育途径的必要性

(一)增强高职医卫类专业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必然要求。

提高高职医卫专业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是创新其途径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从根本上说,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对象是人,更具体地说是人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品质的形成、变化和发展。人的思想观点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以此为研究对象的思想政治教育应当与时俱进,不断创新。高职医卫类专业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高职医卫类专业学生,受当今社会的影响,他们的思想行为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因此增强其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必须不断探索新思路、新方法,持续创新教育途径。

(二)适应医疗卫生行业发展变化的必然要求。

医疗卫生行业的职业特点决定了高职医卫类专业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作为公共事业的一个重要分支,医疗卫生行业与人的生命健康息息相关,这就要求医疗卫生行业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同时在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和当前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日益深化的背景下,医疗卫生行业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其功能更倾向于公共服务。因此在医卫类专业人才的培养上,特别强调在具备熟练的专业知识和扎实的实践技能的基础上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较高的人文修养、强烈的服务意识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从医疗卫生行业的行业特征和职业要求看,要培养出适应医疗卫生行业发展的高素质医卫类专业人才,必须加强医卫类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改进和丰富高职医卫类专业思想政治教育途径,使其途径更具针对性。

(三)促进高职医卫类专业学生身心健康的必然要求。

作为高职医卫类专业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高职医卫类专业学生在文化课基础、心理素质、价值取向等方面都存在差异。身心健康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具体目标,也是从事医疗卫生行业的必要条件。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发展,思想观念的多样化成为社会的主流,一方面为学生了解世界、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提供了更便利的条件,另一方面某些消极因素也影响了学生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再加上竞争的压力、情感的困惑、发展的期望等诸多因素相互交织,部分学生在遭遇挫折时出现精神焦虑和心理冲突,严重的甚至表现出对生命的意义与价值的否定,从而引发轻视生命的行为。多项调查表明,医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与普通大学生相比处于中等偏低。这一现状迫切要求创新当前高职医卫类专业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为高职医卫类专业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提供可靠的保障。

二、创新高职医卫类专业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超前性原则。

超前性原则的本质是预防教育,针对可能发生的问题提前做好预防措施。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超前性原则,就是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變滞后式为超前式,不仅要在问题出现之前有条不紊地处理它,解决它,而且要善于根据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在某种状态下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时做好思想政治教育,防患于未然。高职医卫类专业学生是心理问题的高发群体,对其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的创新探索更应具有前瞻性,教育者应尽可能总结归纳可能发生的问题并提前做好预防,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教育效益。

(二)主体性原则。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原则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者在开展教育活动时应充分尊重教育对象的主体地位,注意调动其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行为准则。受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并不是被动地接受教育影响,他们也在不断地进行自我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对人的教育影响只有通过教育对象积极主动地接受并内化,才能真正地起作用。在创新高职医卫类专业思想政治教育途径的过程中,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益,教育者应当根据社会行业发展和学生思想实际,将充分调动学生的个体积极性作为创新的出发点,探索能够使学生广泛参与的方式方法,使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三)针对性原则。

针对性原则是指在创新和探索高职医卫类专业思想政治教育途径时,应当结合医卫类专业和学生的具体实际,使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方式符合专业特征和学生思想认识特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分为一般方法和具体操作方法。针对某一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应结合该群体的特点,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高职医卫类专业思想政治教育途径的创新要以医卫类专业和学生的具体实际为出发点,在思想政治教育一般方法的前提下探索具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手段。

(四)发展性原则。

在信息爆炸、知识激增、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之际,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方式必须根据形势不断更新。要引导学生开阔视野、面向世界,树立开放、更新、发展的知识观,积极主动地吸取现代科技文化知识的精华,培养对新事物、新信息、新科技的敏锐感受。要让学生在开放的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明是非、辨真伪、知对错,增强免疫力。在创新和探索高职医卫类专业思想政治教育途径时,应当结合时代发展和行业发展的前沿,保持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与时俱进,让学生及时了解最新的信息和行业动态,在增长见识、丰富知识的同时自觉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三、创新高职医卫类专业思想政治教育途径的具体措施

(一)注重隐性教育,增强思想政治教育途径的渗透性。

隐性教育是相对于显性教育而言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内容、形式上比较隐蔽,能够巧妙地化解受教育者的“自身免疫效应”,在实现人的思想转化过程中不知不觉、顺乎自然地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转化到受教育者的思想中去,并且这种转化的效果具有持久性①。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倾向于显性教育,在特定的时代针对特定的对象有自身的优势。随着时代的发展,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更适应当今的社会。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在方式方法上强调采用比较含蓄、隐蔽的形式,运用文化、制度、管理、隐性课程等载体潜移默化地进行教育。在日常教育中,教育者应通过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各个要素,将隐性教育方法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各环节中,真正使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学生日常生活的每个角落,做到“润物无声”。在实际操作中,高职院校应根据医卫类专业特征,一方面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富有专业特色的文化氛围和积极向上的教育环境,如设立标本展览馆和卫生知识宣传栏,开展各种学生喜爱的文化艺术活动,如校园最美白衣天使评选等,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教育。另一方面组织学生自觉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如定期义诊、暑期卫生下乡义务活动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检验所学专业,同时在丰富人生体验的过程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二)凸显人文关怀,体现思想政治教育途径的人本化。

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内含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一内容,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创新高职医卫类专业思想政治教育途径也必须以人为出发点和归宿点,注重人文关怀。坚持以人为本就必须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爱学生,真正地从内心深处做到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育者要在尊重学生、遵循学生内在价值需求和身心发展规律、努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对思想政治教育途径进行创新探索,同时将人文关怀渗透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各个环节,将人文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个过程,体现人文关怀的温情和柔性,真正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以人为本。在具体实践中,一方面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增加人文启迪的内容,使学生认识到人文精神是完善自我的必然需要。另一方面通过开设不同学科的选修课(如社交礼仪、音乐欣赏、卫生法学等)丰富学生的人文知识,引导学生从人类创造的灿烂文化中汲取人文精神的营养,从提升个人修养方面培育学生的人文素质。

(三)强调创新载体,实现思想政治教育途径的多样化。

所谓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指在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承载和传递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或信息,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所运用,促使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之间互相作用的一种活动形式和物质实体,具有承载、导向,促进主客体相互作用、渗透教育内容、导向与养成的功能②。建设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对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创新思想政治教育途径时,高职院校医卫类专业应结合专业特征和学生思想实际,以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载体和实践活动载体的创新为重点,同时营造浓郁的医卫专业人文氛围作为辅助,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的多样性。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和发挥网络载体的优势,建立网上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题教学网站,同时可以充分利用QQ、微博、微信等现代通讯方式,积极开拓与学生对话交流的渠道。在日常实践活动的开展中,高职院校应结合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如开展卫生健康知识竞赛、医德医风活动月、社区义诊等,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使他们在实践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注释:

①郑永廷,胡树祥,骆郁廷等著.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2,第2版:169,170.

②張耀灿,郑永廷,吴潜涛,骆玉廷等著.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人民出版社,2006.11,第2版:392,395,396,397.

参考文献:

[1]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3]张耀灿、郑永廷、吴潜涛、骆玉廷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4]刘雅妮.医院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衡阳:南华大学,2012.

[5]白翠兰.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创新的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09(1):81-83.

[6]王琴.对拓宽思想政治教育途径的思考[J].教学与管理,2012(1):127-128.

[7]韩咏梅.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非课程教育途径的拓展[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4):26-27.

此论文为常德职业技术学院2014年校级科研重点项目“高职院校医卫类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隐性教育
隐性教育方式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运用
试论高校思政隐性教育资源的效能扩展
文教资料(2016年25期)2017-02-22 17:51:51
中职思想政治课隐性教育探讨
东方教育(2016年9期)2017-01-17 21:45:37
隐性教育视角下高校体育社团对大学生契约精神的培养研究
东方教育(2016年10期)2017-01-16 19:58:18
探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
隐性教育在思想品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34期)2016-12-20 20:18:40
淡化教育痕迹,强化隐性教育
考试周刊(2016年69期)2016-09-21 21:49:12
美国隐性教育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浅谈隐性教育对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世纪桥(2015年12期)2016-01-24 21:10:36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我见:如何做好隐性教育
智富时代(2015年3期)2015-05-22 07: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