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2015-10-21 14:00涂文照
文教资料 2015年17期
关键词:综合实践中职语文古诗词

涂文照

摘 要: 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传家瑰宝与人文精髓。在中职语文古诗词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运用“解、诵、品、赏、写”五字教学模式有助于拓展古诗词综合实践活动的空间,为语文古诗词教学注入“源头活水”,发掘古诗词的人文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

关键词: 中职语文 古诗词 综合实践 五字教学模式

古诗词是我国古代优秀文化的传家瑰宝和宝贵遗产,它凝聚了中华民族文化的人文精髓。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要通过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重视语言的积累和感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促进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那么,如何在中职语文古诗词综合实践活动中,让中职学生在诵读、积累、运用古诗词的过程中享受慷慨激昂、淡泊宁静的意境,品味伤感惆怅、悲壮苍凉的韵味呢?笔者从中职学生古诗词基础薄弱的特点出发,大胆创新,在教学实践中摸索归纳出“解、诵、品、赏、写”五字教学模式,拓展古诗词综合实践活动的空间,为语文古诗词教学注入“源头活水”,发掘古诗词的人文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解

解诗词,即引导中职生理解诗词内容,是古诗词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第一步。只有正确理解诗词的内容,才能读出诗词优美的韵律,进入诗词独特的意境,品味诗词寓意深刻的情感,欣赏诗词内蕴的人文艺术。诗词的解释包括解题和解诗词两部分。

1.解诗题

通过创设各种各样的交际情境,开展无拘无束的交流实践活动。如以《走近ⅩⅩ》为题,中职生利用搜集整理的资料,介绍作者及其写作的时代背景,进而解说诗词题目的含义,注重培养中职生的辨析、想象、表达能力,提高主动获取、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

2.解诗意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笔者先教给“释—补—移—考—扩”的解诗词意义的方法,引导分组独立运用,理解搜集来的古诗词的含意,即(1)运用注释和资料,解释诗词中古今有差异的词语和古今不同的语法现象,如《木兰诗》中的“市”(买)、“走”(跑);《观刈麦》中的“曾”(竟)、“蒸”(受……熏蒸)等。(2)根据诗词的实际情况,补上省略的成分。如“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省略了“我”,引导学会分析,并补上。(3)用现代汉语语法规范调整诗词中倒置的语序,使之符合语言习惯。如“小麦覆陇黄”即“覆陇小麦黄”。(4)运用搜集积累的资料和工具書,对诗词中引用的典故加以考证、分析,弄清它的确切含义。如《使至塞上》中的“属国”指古代官名,这里指作者自己。《破阵子》中的“五十弦”(瑟)的泰帝改弦的传说等。(5)诗词是古人高度浓缩的文字,要用通俗的语言把诗词的意义通俗化、具体化,也就是把诗词用规范的语言表述出来。

在实践活动中,笔者鼓励学而思,思而疑,要求在阅读时画出对诗文不理解的地方,并提出疑问,再通过独立探究形成初步结论,最后小组讨论、筛选,把难以解答的问题记在资料本上,在全班交流、评议。真正让中职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不仅“学会”,而且“会学”,教师只起“适时点拨,相机诱导”的作用。

二、诵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诵读是古诗词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实践活动。

中职生的朗读指导,重在培养语感。第一步自读,要求读准字音、字正腔圆,力争做到通顺清晰、停顿准确。正如朱熹先生所说:“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如《雨霖铃》要根据语意和节奏,正确断句,同时词中的韵脚字“切”、“波”、“阔”等要读重音。第二步熟读。通过反复仿读,分辨诗词中的重音、掌握节奏和速度。如仿读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商女”读得平缓,“不知”开始上升,“亡国恨”达到顶点,“恨”更重。第三步情读。着眼于全篇,读出韵味,把握诗词的感情基调,传神地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如诵读《木兰诗》的感情基调是刚柔并济的,而木兰归家一段,感情基调却是热烈、欢快的;《雨霖铃》哀婉凄凉的“伤别离”之情;《将进酒》感情的大起大落,慷慨生悲、愤极生狂,可谓酣畅淋漓。第四步美读,按照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颁布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试行)》,运用声调、音变、儿化、颤音、语速等朗读技巧,生动地表现古诗词的艺术风貌。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先明确朗读的步骤与技巧,然后抛砖引玉,探究“怎么读”、“为什么这样读”,激发诵读兴趣,再对比揣摩各种读法,在争论与研讨中,在模仿与实践中,培养中职生的语感,提高中职生的普通话水平。

三、品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积极创设情境,做忠实的引路人和点拨者,让中职生打开心扉,尽情感悟,主动探究,寻求愉悦的心理体验。这样才能陶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

1.王国维曾在《人间词话》中指出:“一切景语皆情语。”古诗词本身具有生命力,中职生品味古诗词的意境,身临其境,感悟人文体验,陶冶审美情感,推动健全人格的发展。如对“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表现的贫苦百姓水深火热生活倾注同情;对“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以身许国、奋勇杀敌的将士腾生出保家卫国大无畏之情;对“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悲剧英雄项羽滋生出无限的敬佩,长长地叹息……

2.反复品读,感悟诗词内蕴含的感情。“诗言志”是历代诗人词人的共识。“志”不仅反映在诗人、词人的生平经历中,更体现在他们创造的作品里。任何一首诗词,或抒发一种情感,或表达一种志向,或对某事物表示一种态度,或揭示某种哲理……无不表现为人之“志”。

当中职生走进作品所在的时代空间,寻求与作者心灵的交流,体验作品与生俱有的审美境界,产生与作者情感上的共鸣——如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蔑视权贵、粪土王侯的豪迈;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忧国忧民的博大胸襟;王昌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投笔从戎、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马致远“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漂泊天涯的游子无言的悲戚;左思“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怀才不遇的一腔悲愤……丝丝韵味,悠悠情感,只可意会,难以言传,品中悟,悟中生,情感的交流,心灵的共鸣,其心灵愉悦感可谓妙不可言。

3.品味诗眼佳句,体悟诗词的深层含义。如《蝉》中的“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的两层含义;《归园田居》中“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的“愿”的深层寓意;辛弃疾《清平乐村居》“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在对农村生活向往中隐含对黑暗官场生活的憎恶等。

四、赏

雨果说:“想象就是深度。”诗歌的语言是高度凝练的,它用极有限的字数表达极其深刻的内涵,给后人学习留下无尽的遐想空间。面对不同的诗词要引导中职生通过想象感知形象,运用想象填补诗词中留下的空白,品味诗意,走进诗人的意境,深刻体会诗人要表达的思想内涵,全方位地欣赏诗词。

如欣赏李颀《古从军行》时,让中职生穿越时空隧道,分别化身为“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的边塞士兵,以及“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的少数民族人民,体验征人戍卒生命如草芥,感受战争给少数人民带来的痛苦,两个形象化身的对话,引发钻心刺骨的疑问:战争给人民带来了什么?为什么不能避免战争呢?从而产生强烈的反战思想冲击,深刻体悟中国古代伟大的人文精髓。

五、写

写作是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中职语文古诗词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写作,不要追求复杂的知识体系,更不需要过重的政治色彩,將写作能力的培养融入积极、愉悦的情感氛围中,创造出一块写作的沃土。

在实践活动中,可把高度浓缩的古诗词进行扩编、改编,使其生动化、形象化,成为一个个优美的故事,一篇篇优美的散文,如《孤雁》改编的《孤雁的遭遇》;《木兰诗》改编的剧本;李清照的《醉花阴》词编辑的小品;《凉州词》为基调创作的对白等。笔者按照中职语文教学大纲“加深和拓宽对自然、社会、人生等问题的思考和认识”的要求,注意深入中职生的心理世界和生活圈子,关注他们的生活状态,关注他们的价值取向,关注他们的特有文化,关注他们的言论焦点,从不空洞的说教,给予他们恰到好处的评价和点评,使他们乐于表达从诗词中获取的独有的心得体会,确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格素养。中职生出人意料地写出许多独特的体会,如:《我看陶渊明的归隐》、《我与杜甫的心里话》、《对酒当歌话曹操》、《人生坎坷李清照》等。

“教是为了不教”。中职语文古诗词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应该如一泓清澈的泉水,一个开放的系统,结合中职生语文素养的培养,让中职生参与综合实践教学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不断为语文课堂注入生鲜“活水”,用古诗词中蕴含的巨大人文魅力,感召中职生不断探究、体验、实践与创新,从而进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绝妙境界。

参考文献:

[1]中等职业学校语文等七门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大纲汇编[D].高等教育出版社,教育部,2009.3.

[2]和新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与方法[M].天津教育出版社,2009.3.

[3]上海信息技术学校.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研究与实践[M].化工工业出版社,2010.10.

[4]徐荣霞.浅谈中学语文阅读教学[J].时代文学(双月版),2006.

[5]蓝岳翠.放飞想象的翅膀走进古诗的殿堂[J].新课程导学,2011.

猜你喜欢
综合实践中职语文古诗词
踏青古诗词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探微小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个性化与多元化
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探究
落实数学综合实践活动 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中职语文教学的艺术魅力
以学生为本的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立足文本,给中职语文阅读教学搭建解读支点
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有效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