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岩
【关键词】 化学教学;演示实验;原则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18—0111—01
高中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具有很强的实验性。演示实验是教师通过实际的实验演示,引起学生观察、思维,从而认识物质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一种教学方法。精心设计合理布局的演示实验具有高度的艺术性,是化学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教学中,做好化学演示实验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演示实验要有明确的目的,富有针对性
教师在演示实验时,许多学生不知道往哪儿看、看什么,更不知道观察的目的。因此,教师选择的演示实验必须服务于教学目的。通过演示实验,揭示概念、原理、规律,使重点、关键、难点知识形象化,让学生便于观察,容易理解记忆。 例如,白磷燃烧的实验。如果实验目的是为了说明质量守恒,那么“反应前后物质质量总和是否相等的实验现象”是观察的重点;如果实验目的是为了说明缓慢氧化,那么白磷慢慢燃烧起来就是观察重点;如果实验目的是为了说明空气的组成,那么水面上升至五分之一是观察的重点。总之,老师应让学生明确实验的目的及观察对象。
二、演示实验要操作鲜明直观,现象易于观察
1. 演示实验的现象鲜明清晰。为此,教师应选择那些在反应中有颜色变化、气体产生、沉淀生成、物质溶解、发光、发热、燃烧、爆炸等能给学生较强感官刺激的实验作为演示实验。 例如,介绍“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这一反应规律时,就不宜选用H2SO4和NaOH的反应,因为该实验的反应物和生成物均是无色的。而用Cu(OH)2固体中加入H2SO4溶液,效果就很好。因为在反应过程中,既可观察到反应物Cu(OH)2固体的溶解,又可观察到H2SO4溶液由无色变为美丽的蓝色CuSO4溶液,现象明显,有利于说明酸和碱反应的规律,且给人以视觉的美感。
2. 演示操作要具体直观。教师的实验操作速度要快慢适中,让学生对每一个动作甚至动作细节都能看清。同时,演示实验时,教师应采取一些使观察对象突出、清晰的措施。如,在保证演示时间的情况下,选用较大的实验仪器,加背衬,作空白对比,或用投影仪放大等。一般而言,在选择背衬时,对透明液和深色物质用白色背衬,对浅色物质,如乳白色、肉红色、淡黄色沉淀则用黑色背衬。作空白对比时应注意条件一致,否则没有说服力。如有的老师,在做用石蕊试液检验NaCl溶液的酸碱性时,不作空白比较,或虽然作空白比较,但NaCl溶液和对比的蒸馏水的量却不一样。这些都缺乏说服力。
3. 演示仪器装置要整洁、协调。演示实验所用的仪器及其他用品都应该整洁。如玻璃器皿的内外壁不能有污痕;破旧的配件如胶皮管、角匙、镊子等不宜再用于演示实验。这样做的目的是逐渐使学生形成一种观念:化学实验是一项严肃、认真、来不得半点“凑合”的工作。这对培养学生整洁习惯和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是有利的。仪器的安装要求按观察顺序,从左到右、从下到上合理安装,突出主要的观察部分。仪器的大小、高低、长短要协调,布局合理,重心沉稳。暂不用的仪器、药品不要摆放到实验桌上,以免干扰学生的注意力。
三、演示过程要简洁明了,内容精炼
简洁明了就是要求实验事实有利于直接说明问题。因此,某些伴随有其他副反应的实验就不宜作演示实验。例如,在说明盐和碱反应生成新盐和新碱这一规律时,就不能用FeSO4和NaOH反应作演示实验,因为该反应的生成物之一Fe(OH)2很不稳定,很快被氧化成Fe(OH)3红褐色沉淀。副反应的发生,给根据实验现象来说明反应规律的步骤造成麻烦。同时,也不要选择装置复杂、操作难度大、时间长的实验作演示实验,避免因装置过于复杂,操作难度大而分散学生的注意力,甚至造成失误。
四、演示装置要安全可靠,准备充分
教师在选择、准备和演示实验时,必须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为了确保实验的安全性,教师应做到:第一,改革实验的方法,消除不安全因素。H2、O2混合气体的爆炸实验如在玻璃瓶或铁皮罐内进行,有一定的危险性。如改在塑料瓶或用混合气体吹肥皂泡,则没有危险性。第二,操作力求正确、规范。这既是安全的需要,也是实验成功的保证,更是一种示范,是学生获得实验操作现象的关键。 第三,采取必要的针对措施。有害气体要有吸收装置,以防外逸。第四,演示实验必须做到内容科学、方法合理、可靠性高,否则可能会造成事故或知识上的误解。教师课前应进行预备实验,其目的在于探索影响实验成功的因素,掌握好成功的条件和关键,从而保证课堂上演示的成功。
总之,作为一名高中化学教师,仅仅只懂得学科文化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不断地优化化学教学方法,特别是演示实验,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能力是十分有利的。
编辑:张 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