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美林
摘要: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逐步迈向小康社会,正在努力推进着自己的现代化目标。新形势下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对国家治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更高的目标。因此,如何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以适应新的市场经济需求和应对新的国际化变革,是政府当前急需解决和值得探索的问题。文章从分析当前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存在的问题出发,进一步分析了当前中国政府国家治理的形势和缺陷,从而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国家治理;现代化;治理理念;治理体系;法律体系;绩效评估机制
“治理现代化”是我党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战略目标后,针对我国国家治理体系与国家治理能力(主要指政府行为)存在诸多弊端以致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各方面发展要求而提出的一个新概念。“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自二十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提出四个现代化之后所提出的第五个现代化。“四个现代化”重点体现的是工业社会的特点与物质主义的价值观。在我国经历三十多年的改革发展后,在经济高速增长背后伴随而诸多社会问题,如严重的环境污染、食品危机、贫富两极分化、社会道德沦陷等。经济不断地增长和愈演愈烈的社会矛盾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民众更加渴求民主政治给社会带来的公平正义和生存环境的安全感。国家与政府管理不能再仅仅依赖于经济建设成就,而应转变为以经济增长为基础的社会建设成就。在此基础上。党和国家适时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战略正是适应了时代的要求和民众的呼声。
一、 中国国家治理存在的问题
(一)受传统观念束缚,官员治理理念相对落后
每个时代都有其特定的治理方式。中国传统社会历来以礼治、德治为主要施政纲领,但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有效地维护了传统社会的秩序和发展。中国传统社会之所以具有温馨美好的人伦情怀,在很大程度上与我们的传统治理方式是分不开的。长达几千年中国封建专制,“礼”“德”“人情”等传统观念已经在人们的内心根深蒂固,新的国家治理体系虽然提倡“法治”,但是官员的治理观念往往给法制披上了厚厚的“礼”“德”“人情”的外衣:“找靠山”“小圈子”“潜规则”“暗箱操作”“逆淘汰”“厚黑学”“私人领地”“家长制”“对组织隐瞒”等从政环境之毒,都不同程度地引发了官员腐败、社会治安混乱等一系列社會问题。因此,要重塑官员治理观念,在全社会形成规范秩序的“法治”风气,让老百姓有话敢说,有诉可求,以理服人,以法治人,而不是一切事情都要靠找关系,走人情来解决。
(二)政府机构缺乏科学的规范性,部门管理矛盾重重
改革开放以来,地方政府的职能转变取得了积极进展:我们的体制改革推动中央政府向地方政府、上级政府向下级政府下放权力;实行政企分开、政社分开使地方政府的部分职能向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转移:这些经济体制的改革基本上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总体要求。然而由于宪法和法律法规对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职责限定过于笼统,事权划分不够明确,造成政府部门机构重叠、职权交叉、政出多门的矛盾,这些现象也都在不同程度地制约着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三)地方政府工作人员素质低下,影响地方政府发展目标的实现
政府工作尤其是地方政府工作程序相对简单,职责相对明确,好多地方工作人员认为上不上班一个样,学不学习一个样,长期以来形成了养尊处优,不求进步的拖沓工作作风。另外,由于过去的就业机制问题,好多基层工作人员没有经过正规的招聘考试就业,造成很多低学历、低素质的人员参加政府工作,再加上地方政府领导对员工的学习培训重视不够,也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地方政府工作人员素质低下,管理方式落后,影响了地方政府发展目标的实现。
二、进一步推动政府治理规范化、现代化的对策
(一)培育领导干部“法治”治理理念
领导干部是治国方略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因此培养领导干部的法治理念,促使他们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从“人治”走向“法治”。
人治,是封建传统政治的产物,指政府治理主要依据于领导者的个人意志,这样的政府治理重政策轻法制,且政策往往是由少数人组成的领导层甚或是最高领导者个人制定出来的,很多情况下体现的是领导者个人的意志与利益,结果很容易导致政府治理背离法律精神和损害社会利益。
政府治理要实现“法治”治理,就是要形成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看问题,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治理习惯,在法治轨道上推动各项工作。领导干部必须摒弃那种认为只要目的合法正当,采用什么样的办法办事可以不予计较的人治思维方式,要把利益的博弈和价值衡量转化在法制的规范和程序上,使人情、关系、圈子、恣意得到消除,使相应纠纷和问题在法治的阳光下得到有效解决,逐渐在全社会形成一种开放、透明、公平的风清气正的良好社会风尚。
十八届四中全会首次以依法治国为主要议题,得到了国内、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和赞许,这标志着中国国家治理能力迈向了一个新台阶,在全社会提倡依法治国,是中国国家治理新的里程碑。
法治是一个国家走向现代文明的标志,也是改革成功与否的重要屏障,正如习主席所言,凡重大改革都都要于法有据,确保在法制轨道上推进。在改革开放的攻坚时刻,推行“法治”,中国社会正走在了告别“人治”迈向“法治”社会的康庄大道上。
(二)进一步深化政府机构改革,建立科学有效的治理体系
深化机构改革,首先要遵循业务同类和责权相称原则,在明确维护中央权威的前提下,尽可能将职权作整体划分。划分各级政府的权限要明确各级政府的职能定位和职能分工。对于管制权限过高的部门、管得过多过细的部门,可以进一步转变职责,简化行政审批职权,把工作中心转为如何加强国家宏观规划和研究经济发展政策上来。对于多部门混合、重复管理的机构体系,可以重新整合,将管理体系整体化、简单化、快捷化。
简政放权是深化机构改革的基础,当前我们所做的努力也仅仅是政府治理改革的开始,实现现代化治理迈开的新步伐。因此,逐步推进职能下放,简化政府管理职能,才能构建权责一致,权界清晰、分工合理、运转高效、法制保障的职能体系,推进政府治理迈向科学化水平。
(三)科学立法,完善国家治理法律体系
政府发展遵循法治路径,将制度法律化、规范化,以法律形式界定和规范政府与企业、市场、社会的关系。因此,科学高效的法律体系是实现国家治理的重要手段和依据。何为科学的国家治理法律体系?
首先,政府治理的权限范围受到宪法和其他专门法律的明确规定而不能超越。这样的法律体系治理方向不仅仅是面向社会,当政府的行政权力侵害了地方民众和团体组织的合法权益时,政府也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所以我们诞生了《行政复议法》。这样,地方政府行政权力的行使有了法律依据,才能体现地方民众的公共利益和公共正义的要求。
其次,要加强建立法律“监督体系”。当前,为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我国建立一系列的社会管理法律法规,但是在特定环境下,当法律不能为人民主张正义时,人民缺少可以维护其利益的“监督体系”。这个法律体系是其他法律的辅助和补充,它监督法律不能体现人民利益的情形,民众可以利用其来维护利益,行使权利,在现有的法律法规的前提下有效维护社会秩序,促进公平正义。
(四)完善政府管理绩效评估机制
在新的时代发展背景下,建立一套科学合理,有益于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合乎民意的政府考核体系是推进政府管理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在明确各级地方政府职责分工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评估标准、评估机制和具体办法,将建立勤政廉洁政府,实现社会发展目标、提升公共安全服务水平、保障生态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以及降低行政成本等情况作為评估的重要内容,促进树立与科学发展观相适应的政绩观。
(五)引进企业管理模式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
这几年,随着国有企业改革一步步深入,国有企业基本建立起了一套科学规范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很多国有企业走在了世界前列。政府管理作为一种行政管理,也应该积极效仿国有企业的先进管理经验,大胆探索现代化的发展渠道,提高政府管理效能,降低管理成本。推进政府治理体系现代化,要大胆创新。积极探索政府与市场的合作共赢渠道,通过政府向市场购买服务等方式,吸收企业管理的现代化管理方式方法,从而推进政府管理市场化和现代化。
吸收企业管理模式,不仅要借鉴企业管理中的现代化硬件管理资源模式,更要学习企业管理中的科学用人机制。现代企业管理,选拔用人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对细致、规范、科学的选拔用人及绩效考核机制,管理者的工作业绩更多看中他们的实质性工作业绩,他们的工作业绩都由相应的考核机制来评估,而非靠人为印象好坏,或者是拉票打分。当前,我国政府用人选拔虽然有一些考核办法,但这些用人机制往往漏洞百出,甚至搞形式主义。这些制度的不健全,致使政治生态严重恶化,社会上买官卖官、拉关系走后门等现象严重蔓延。
因此,建立健全科学完善的用人机制,并逐步实现用法律的手段来规范其操作流程,应该成为国家治理体系努力的方向。
(六)重视政府工作人员技能、素质教育
有句话说得好“复杂的工作简单做,你是人才;简单工作重复做,你就是精英。”科学规范化的管理都是智慧思维的转变,就要靠较高素质的人勤动脑,想办法,搞创新。因此,绝不能忽视对政府工作人员的职业技能及综合素质教育。很多企事业都有职工教育基金,管理者应该充分利用这一资源,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多参与社会文化中介组织,参与大型社会论坛等活动,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的行政管理素质。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在实践中探索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途径和方法。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发展取得巨大历史性成就。改革开放给我们带来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解放思想、大胆探索。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也应坚持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始终坚持从我国实际出发,通过解决一个个具体的治理问题,逐步积累经验,不断摸索规律,最终在整体上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参考文献:
[1]杨俊,规范明确地方政府职能定位及职责分工探讨[J].发展研究,2013(04).
[2]王星闽,政府管理创新着力点在哪[N].光明日报,2010-12-13.
[3]卓泽渊,法治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石[N].学习时报,2014-10-20.
(作者单位:中国共产党吕梁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