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燕梅
摘 要:品德与社会课是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专以少年儿童社会生活作为基础,促进学生形成优秀品德及具有社会发展性的课程,抓好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对学生的健康发展意义重大。
关键词: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学
品德与社会课将少年儿童的社会生活作为教学的主线,将少年儿童的品行、法律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地理环境等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结合儿童自身的生活实际,引导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最为基本的社会生活能力。
一、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会做人
品德与社会课所关注的是每一个孩子的健康茁壮成长,将学生的人格及他们的内心世界得以有效发展,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及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锻炼学生的责任感与责任心,促使学生成为善良、有爱心、品行好的社会公民。
二、不断丰富学生的社会生活经验
学生的品行发展是一个持续发展过程,当今社会生活中,受某些社会及家庭因素的影响,相当一部分学生已基本形成定性的品德及行为习惯,累积了一定的、较为浅显的社会生活经验。为此,品德与社会课要在教学中去利用学生原有的社会生活经验,结合学生社会生活中所遗留下来的客观问题,引导学生一起去探求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社会生活经验,促使学生获得真实的体验过程,逐步形成符合社会标准的社会价值观。
三、倡导自主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
教学中,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我们教师教学理念必须转变,由过去单一的知识传授变为学生课堂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与引领者,为学生创设一种灵活、多样、富有情趣的教学活动方式。自主学习是一种积极向上、效果理想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方式能够为学生提供较充分的发展空间,用多种感官去体验、观察、品悟社会,使学生能真正地获取到对社会生活的真实感受,使他们能在学习活动中去自主探索,在探究的过程中去观察、发现、解决问题,鼓励学生运用各种方法自主尝试和具有创造力地积极思考,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获得具有价值的观点及丰富的社会生活经验。
四、激发学生积极思维,自主解决问题
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问题意识极为重要,让学生在学习中带着问题意识,能用学生的大脑回答学生自己所思所想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可以多样化,各学习小组间可以交换彼此的问题,教师也参与其中,协助学生解决提出的疑难问题,达到训练学生思维的目的。
参考文献:
吴润贵.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创新教学初探[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2010(05).
编辑 魯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