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导学案热的反思

2015-10-21 07:59徐海霞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5年9期
关键词:编写使用导学案

徐海霞

[摘 要]导学案教学在高中政治课堂中得到了广泛运用,但在实践中出现了导学案编写“知识化”、设计“习题化”、使用“简单化”等问题,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思考其解决办法。

[关键词]高中政治 导学案 编写 设计 使用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

导学案教学是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以教师指导为基础,以导学案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关键,师生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彻底改变了传统“师授生受”的教学模式,有效处理好了“教”与“学”的关系,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得到了广泛运用。但是,近几年的教学实践和课堂观察中,我们也发现,高中政治导学案的编制和使用还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了导学案使用的实际效果,而且与导学案使用的初衷和新课程理念相违背。

一、导学案编写“知识化”,学科学习越来越窄

导学案的着眼点在于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如何引导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形成一定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所以高中政治教师在导学案设计上要通过“问题导学”把三维目标贯穿起来。具体来说,一是根据所学知识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将学科知识点进行拆分、组合,设计成一定的问题,给学生一个自主学习思路的引导,帮助学生完成学科知识框架的构建;二是指导学生怎样读书,怎样思考,怎样操作,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三是努力挖掘并体现学习内容的德育价值,让学生在潜移默化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目前,高中政治导学案的编写基本上以学科知识的学习为主,尤其突出书本知识的学习。许多教师在认真研究高考、会考考试说明的基础上把高中政治教材中大量的课程资源删除,把一些学生必须记住的学科知识点保留下来,导学案变成了政治教材的浓缩,政治课学习也被窄化为单纯的“学科书本知识的学习”。新课改大力倡导的培养“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 有纪律的一代新人”成为空话。面对一个个孤立的知识点, 学生只需要死记硬背,从而对高中政治学习的兴趣荡然无存。

二、导学案设计“习题化”,学生负担越来越重

学习内容“问题化”设计,是高中政治导学案编制的核心,它让学生的学习目的和方向更明确,让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成为需要,它能培养学生的阅读、思考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和思维品质。从这一意义上,学习内容“问题”设计的质量,直接决定着高中政治导学案设计的成败,也决定着政治学科学习的质量。

高中政治导学案中的问题设计需要坚持三原则,即知识问题化、问题情境化、问题层次化。知识问题化要求把政治学科知识设计为一个个问题,学生通过对一个个问题的研究、解答,达到了解、理解知识,提升能力的目的。问题情境化要求将政治学科知识点转变为探索性的问题点、能力点,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质疑、解疑,促使学生主动思考,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以及对教材的分析、归纳、演绎能力。政治学科时代性、开放性较强,在问题情境化方面有独特的优势和要求。问题层次化即设计的问题一定要有梯度,既要有一定的思维含量,又不是那么难,每一个问题都在学生最近发展区内。这样通过对一个个问题的解答就可以提高学生探索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交流合作的能力,增强学生政治学习的自信心、自觉性。

但是在高中政治导学案的编写中,不知是由于理解的偏差,还是出于对学生联考、会考、高考成绩的考量,不少教师把学习内容“问题化”变成了学习内容“习题化”,导学案变成了习题集。学生学习几乎就是课前“做预习题”,课堂上交流“预习题答案”,课后再进行习题巩固。高中政治课堂沦落为“习题操练”,新授课也上成了复习巩固课,政治课与新课改及素质教育渐行渐远。习题编写过程中,有的教师只是将教材内容变成简单的填空题,学生不需要动脑筋,只要翻翻书就可以直接找到答案。以经济生活中商品这一概念处理为例,许多导学案这样处理:用于 的劳动产品就成为商品,商品是 的统一体。有的教师喜欢将高考题、经典题堆砌在导学案中,而且量比较大、难度比较高,学生由于缺少对政治学科知识的生成过程的体验,难以深刻理解学科知识,这些题目也就很难真正做出来。长此以往,学生政治学习的负担越来越重,学习信心越来越不足,政治学科价值也无法有效体现。

三、导学案使用“简单化”,教师的导学作用越来越弱

导学案教学模式推行之后,高中政治教师基本上能改变过去“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努力在课堂上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在实践中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流程。第一,找一找。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导学案,认真阅读教材,找出相关填空题、问答题的答案。第二,讲一讲。学生把自己找的填空题、问答题的答案讲出来,其他同学及时评价、纠正、补充,教师最后强调说明。第三,做一做。学生完成导学案上提供的各类经典题、高考题,强化应试知识和解题技能。第四,背一背。学生对导学案上提供、呈现的知识,甚至一些高考题答案进行背诵。应该说,这样的教学流程把制度、计划、秩序、组织视为教学的法宝,对学生分数的形成和提高有很大的作用,但它忽视了教师的导学作用,束缚了教师的思维和个性,也影响了教师对政治课堂生成性资源和差异性资源的捕捉和利用,阻碍了学生的发展,影响了高中政治课堂的生命力。

导学案的功能主要体现在“导”上,所以高中政治教师在使用导学案时,要遵循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学习规律,从课前、课中、课后充分发挥教师的导学作用。具体来说,课前,导学案要预先发放,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自主预习,教师及时收阅学生预习过的导学案,了解学生自主学习情况,特别关注导学案中质疑问难的内容,进行二次备课,并确定课堂上重点讲解的内容。课中,教师要立足于导学案中呈现的教学思路开展教学,教学中学生能完成的任务,教师绝不能代替,但教师要及时有效捕捉学生普遍存在的疑点,进行点拨、精讲。特别在“讲”这一问题上,高中政治教师不能回避,学科特点决定有些政治理论必须要靠教师讲,但讲要精,要根据学生自学、讨论交流过程中反馈的信息展开,同时要结合现实案例,由个别问题上升到一般规律,以起到触类旁通的教学效果。课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整理落实导学案,要提醒学生及时回顾学习重点,理清思路,抓住核心概念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提高相关判断和解题能力。

总之,高中政治导学案在应用的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益,是“生本课堂”建构的一种有益尝试,但是在设计、编写、使用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思考。

(责任编辑 袁 妮)

猜你喜欢
编写使用导学案
浅谈普通高校竹笛专业教材的使用
浅谈工位器具的合理性设计与使用
撑一支竹篙 向更深处漫溯
论中职德育课教学中案例的选择与使用
浅谈如何提高导学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效性
构建优质高中数学课堂,实现活力教学
初中生物学案编写的一些心得
五年一贯制大专阶段二外日语校本教材的研究开发
民国时期老课本出版略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