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慧琼
[摘 要] 我国女性人力资本存量远低于男性,且女性人力资本的折旧率明显高于男性,但我国女性人力资本投资具有较高的个人及社会收益率,且可持续性大于男性。针对女性就业难的问题,尤其是与男性相比在就业规模、就业结构、就业质量等方面长期处于劣势,应全面增加女性人力资本存量以稳定就业规模;深化利用女性人力资本收益率优势以优化就业结构;多渠道降低女性人力资本折旧率以提升就业质量,以解决我国女性人力资本投资与就业问题。
[关键词] 女性;就业;人力资本
[中图分类号] F272.92 [文献标识码] B
就业问题始终是一国政府关注的重要经济问题。与男性相比,女性就业问题更为严重,在我国尤其突出地表现在就业规模、就业结构、就业质量等方面的绝对低水平及两性相对差异。从人力资本视角,在对我国女性人力资本及其投资特点充分认识的基础上,分析女性就业现状及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我国女性人力资本投资与就业问题的对策。
一、女性人力资本的内涵及特点
人力资本理论是劳动经济学的核心部分,是在打破劳动力“同质性假设”的基础上开创的关于人的劳动价值创造、利用、增值等行为进行研究的理论。正如该理论的开创者舒尔茨认为的,人力资本投资并不应该仅仅局限于男人的范围,人力资本并不仅仅是“男人资本”,忽略“女人资本”的倾向着实令人担忧。[1]
(一)女性人力资本的内涵
女性人力资本是指通过对女性教育、培训、实践经验、迁移、保健等方面的投资而获得的知识和技能的积累,且这种“非物力资本”能为其所有者带来持续的收益。基于生理及社会属性的特定性,女性人力资本及其投资收益机制具有明确的性别特征,使其内涵更加丰富化,延伸到与家庭、社会及人口发展的关系。
(二)我国女性人力资本及其投资的特点
由于男女两性人力资本在投资对象、投资环境、收益模式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我国女性人力资本及其投资具有显著的特点。
1.我国女性人力资本存量远低于男性。1990-2010年间,我国总体实际人力资本存量持续稳定增长,其中全国女性的实际人力资本存量一直低于男性,在1996年之后,男女实际人力资本存量差距愈来愈拉大。[2]这主要是由于我国传统社会性别歧视导致女性受教育的机会、水平低于男性,而女性由于承担家庭责任使得职业生涯非连续化,经验累积和工作培训的不足也进一步扩大了人力资本的性别差异。
全国分性别实际人力资本图(1990-2010年) 单位:元
资料来源:根据《2013年中国人力资本报告》资料整理所得
2.我国女性人力资本投资具有较高的个人及社会收益率。很多研究中国教育收益率的文献都通过实证分析计算出女性收益率比男性高。例如,陈良馄和鞠高升(2003)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年度进行的城镇住户调查数据得出2000年的男女教育明瑟收益率分别为6.749%和10.273%。同时,女性人力资本具有显著的代际转移特点,对其子女的素质和文化教育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对女性人力资本进行投资的社会收益率不可小视。
3.我国女性人力资本的折旧率明显高于男性。与男性相比,我国女性整体教育投资层次偏低,职业培训缺乏连续性,迁移流动约束性强等原因导致女性的人力资本的保值增值性较差。随着社会科技的进步,原有的人力资本会因为“生锈”而加速折旧,导致女性人力资本折旧速率高于男性。[3]
4.我国女性人力资本的可持续性大于男性。据“六普”资料显示,2010年我国男性人均期望寿命72.4岁,女性77.4岁,这成为了女性人力资本具有较强持续性的先决条件和重要保障。现实中,女性的退休年龄低于男性,但很多女性依然参与到社会劳动中,或者继续承担繁重的家务劳动,人力资本发挥的时间与作用在女性退休后明显高于男性。
二、我国女性就业的现状及问题
(一)就业规模:女性就业率下降及两性就业率差距扩大
“六普”长表数据显示,2010年16-59岁女性的就业率为69.9%,表明我国该年龄城乡女性近七成在从事有收入的社会劳动。与2000年相比,男女两性的就业率均有所下降,但女性的下降幅度(7.0个百分点)大于男性(4.0个百分点)。此外,近10年女性就业率的下降幅度比1990—2000年的5.8个百分点还要大,而男性近10年的下降幅度则略小于上一个10年(4.1百分点),由此导致了就业率性别差异进一步扩大:2010年女性就业率比男性低13.8个百分点,分别比“五普”和“四普”扩大了3.0和4.7个百分点。[4]
(二)就业结构:整体优化趋势及女性就业存在性别导向集中
从产业结构看,就业非农化与农业女性化趋势并存,2010年女性非农就业率达46.8%,比2000年提高了15.7个百分点,但同时第一产业中女性的比例逐年攀升。从行业结构看,2010年的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有53.2%的就业女性集中在农、林、牧、渔、水利业,制造业吸纳了16.6%的女性;处在第三位的批发和零售业吸纳了11.0%的女性,而在其他17个行业就业的女性比例合计仅为19.2%。从职业结构看,所谓女性“白领”(即单位负责人、专业技术人员和办事人员)仅占女性从业人员的12.0%。总的来说,女性就业集中在平均劳动报酬偏低的边缘化部门,行业性别隔离较为严重,在收入垄断行业或社会权力大的行业内部,女性大多处于从属地位。
(三)就业质量:两性差距明显及约束牵绊因素长期存在
失业方面,2010年我国16-59岁女性失业率为3.4%,比男性高1.2个百分点。其中,女性占49.9%,比2000年的47.0%相比,女性失业人员所占比例进一步上升。就业稳定性方面,2012年我国城镇单位女性就业中在非公有制单位为49%,而在非正规就业者中,女性比例为42.39%,高于正规就业者近2个百分点。另外,很多研究表明,女性由于教育差异、性别歧视、职业隔离等约束牵绊因素的长期存在,在工资收入、社会保障覆盖、工作时间等方面与男性相比处于劣势。endprint
三、从人力资本视角解读我国女性就业问题
(一)全面增加女性人力资本存量以稳定就业规模
我国教育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长期以来徘徊在2%到4%之间,而世界平均水平为7%,这直接导致了我国人力资本存量偏低,而女性人力资本存量则更低,在经济波动和就业需求低迷的大背景下,女性就业难加剧,这对保持女性就业率和稳定女性就业规模具有不利影响。当然,由于社会角色定位等因素,社会经济发展并非一味追求攀高的女性就业率,但两性就业率变动的均衡性是值得关注的。因此,全面增加女性人力资本存量,缩小两性人力资本投资及总量的差距,保障女性在人力资本保值增值机制中不因内外部因素变化而失去竞争力,从而避免各个年龄段女性就业率的平稳变动,稳定就业规模。
(二)深化利用女性人力资本收益率优势以优化就业结构
女性人力资本较高的收益率并不意味着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职员获得比男性同样高的收入而是由于低教育水平的女性收入绝对值低于男性,降低了女性受教育的机会成本。[5]换个角度理解,对女性增加教育培训等人力资本投资是非常经济的活动。由此带来的女性就业意愿增强、就业能力提升及职业连续倾向等利好因素,一方面可以推动经济以较低的成本获得较高的收益,另一方面可以全面优化女性就业的产业结构、行业结构、职业结构和所有制结构,更好地为国民经济的全面发展提供保障。
女性人力资本收益率的另一个不容忽视的优势就是它强大的代际转移能力。受过良好教育的母亲是非常好的家庭教师,对女性人力资本的投资,是学校教育的良好补充(Forum,1995)。[6]很多研究表明,儿童在校率与母亲的文化程度成正相关,这意味着女性人力资本投资具有很强的社会正效应,甚至可以说会影响到全民素质的提高。
(三)多渠道降低女性人力资本折旧率以提升就业质量
从宏观层面而言,政府与社会应通过立法执法、政策引导、舆论导向等手段共同努力消除性别歧视并改善由此造成的人力资本投资两性差异的社会环境,从根本上提高女性人力资本投资的预期收益,激励人们做出经济理性的决策行为。从中观层面而言,企业应给予男女就业者公平的竞争环境,均等的在职培训与升职机会,并充分利用女性职业优势,提高女性人力资本的价值与收益,从而降低女性人力资本折旧率以持续地提升女性就业质量。从微观层面而言,家庭和社区应关注女性在健康、生育、家务劳动等方面的决策权力及保障扶持,正确评价女性人力资本投资的成本与收益,使女性有更多的时间空间投入社会经济活动,改善因就业不稳定不连续而造成的就业质量低下的问题。
四、结束语
女性就业难的问题,尤其是与男性相比在就业规模、就业结构、就业质量等方面长期处于劣势,寻根溯源,很大程度上源于进入劳动力市场之前及之后在人力资本投资方面的差异。只有从根本上增加女性人力资本存量并提升女性人力资本质量,才可能真正地消除女性在就业中遇到的歧视与困境,从而全面改善女性就业的各种难题。
[参 考 文 献]
[1]李芳.国内外关于女性人力资本理论研究综述[J].现代经济探讨,2007(11):56
[2]王利娟,刘琳.女性人力资本投资问题探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4(32)
[3]楼红平.女性人力资本投资及其特性分析[J].经济论坛,2008(8)
[4]杨慧.女性就业现状及行业与职业分布性别差异[N].中国妇女报.2013-03-05
[5]邵明波.中国女性人力资本特点及现状分析[J].市场与人口分析,2005(4)
[6]Fourm for Aifrean Women Edueationalists. Girls and Aifrean Edueation: Reseacrh and Aetionto Keep Gilrsinsehool[J].Nai,bi:OFurm Afriean Women Edueationalists,1995(4)
[7]杜德勇,邓建军.试论女性人力资本投资与就业-杜德勇[J].西北人口,2001(4)
[责任编辑:王凤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