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远华:蔬菜生产第一线成长起来的体系专家

2015-10-18 01:54潘瑞冬
长江蔬菜 2015年18期
关键词:菜薹试验站常德市

本刊记者 潘瑞冬

詹远华:蔬菜生产第一线成长起来的体系专家

本刊记者潘瑞冬

▲詹远华,男,1964年1月出生于湖南省石门县,中共党员。常德市蔬菜科学研究所所长,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洞庭湖综合试验站站长,湖南园艺学会理事,高级农艺师。主持参与完成蔬菜科研项目12项,先后获省部级科研成果3项,市级科研成果5项,湖南省科技先进工作者2次,常德市先进科技工作者3次,以及湖南省劳动模范、常德市劳动模范、常德市科技特派员、常德市第四届党代表等众多荣誉。专注于豇豆与白菜薹研究,共育成新品种12个,其中5个已获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发表论文15篇,合编有《蔬菜栽培技术》教材,编著有《无公害高山蔬菜栽培技术》一书。

常德位于湘西北中心、洞庭湖西岸,气候适宜、土质肥沃、生态多元,十分有利于发展蔬菜产业。改革开放以来,常德蔬菜产业凭借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多样性的气候环境得到了飞速发展,成长为生产加工总产值100亿元,流通交易额100亿元的“双百亿”产业。

正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土生土长的常德石门县人——詹远华,立足蔬菜生产技术第一线,长期从事蔬菜技术推广与服务工作,在叶菜类(菜薹)、豇豆育种方面开展了深入的科学研究,从一名普通的县级技术员,逐步成长为常德市蔬菜科学研究所所长,承担了洞庭湖畔蔬菜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的重任,并担任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洞庭湖综合试验站站长。

★热爱菜地,与高山蔬菜的不解情缘

詹远华热爱农业、热爱蔬菜,参加工作后一直从事蔬菜技术相关工作。1991-2004年,他带领团队扎根石门东山峰农场,发展高山萝卜与辣椒。为此,詹远华建立起高山蔬菜技术推广站和科技示范园,成立高山蔬菜协会,发展协会会员80名;举办全省第一家“高山蔬菜农民中专班”,培训了40多名高山蔬菜种植技术能手;免费为8 000多个农户发放技术资料20余万份,编写了《无公害高山蔬菜栽培技术》,免费赠送给3 000多个高山蔬菜种植大户;采用“菜地会诊”新技术服务模式,制作《高山蔬菜技术服务登记卡》,对技术员实行量化管理,绩效挂钩。

十四年磨一剑,詹远华在发展高山蔬菜期间,利用石门县高山蔬菜招商58户,累计引资500余万元,目前石门县已成为湖南省第一个高山蔬菜基地,生产的有机蔬菜远销广东、深圳、北京等城市,石门县也被省人民政府授予“放心蔬菜基地县”。

★潜心钻研,借大宗蔬菜体系平台跨步飞跃

2011年加入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以来,詹远华带领技术团队立足于洞庭湖区蔬菜产业发展现状,潜心钻研,蔬菜科研与推广工作实现了跨步飞跃。

科研方面,詹远华把豇豆新品种选育和白菜薹选育作为差异化育种的突破口,以本地资源和优势资源为基础,重视基础性种质资源的收集与筛选鉴定,现已完成300份豇豆、80份白菜薹的种质资源收集、性状整理、图谱构建等工作;试验站成立之后审(认)定豇豆新品种5个,其中詹豇215以白籽、白绿荚、丰产性好深受豇豆主栽区菜农喜爱,种子供不应求,这些品种累计推广应用2万hm2,创造直接经济效益15亿元,常德市蔬菜科学研究所也因此成为湖南省很有影响的豇豆研发与推广中心。2015年6月试验站完成了豇豆新品种选育与示范推广项目专家验收,专家一致认为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对外交流方面,一是引进辣椒岗位专家邹学校的辣椒新品种和萝卜岗位专家梅时勇的萝卜新品种,邀请2位专家到石门东山峰农场视察与指导。二是与体系内5名岗位专家、试验站合作,建立了常态化合作机制,对他们的新成果、新技术进行生产第一线验证,并及时反馈,共完成60个新品种试验,部分品种已开始在常德推广。三是试验站于2014年6月承办了示范现场会,将体系内植保功能实验室、岗位专家、试验站关于病虫害综合防控的最新技术成果引入常德,对解决常德市病虫害防治具有重要价值,现已在15家合作社得到推广应用。

项目申报方面,针对湖南省蔬菜地方标准空白区,积极申报规程制定项目。至2015年8月,洞庭湖综合试验站完成并发布湖南省蔬菜标准技术规程7项,其中《大棚秋延辣椒栽培技术规程》、《白菜薹轻便栽培技术规程》、《高山萝卜栽培技术规程》3个规程经专家组评议,达到国内同类技术先进水平,均已在洞庭湖区推广应用,面积达2.8万hm2。

★深入一线,为区域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针对全市1 500 hm2新建钢架大棚冬季空闲效益低的问题,詹远华带领团队成员深入调研,最终提出了“利用冬季空闲大棚发展秋延辣椒产业”的建议。2013年至今,组织团队成员多次到安徽、湖北等地考察学习,先后带领蔬菜示范县、示范基地、示范户上百人次到典型村驻点学习;撰写专题建议报告2篇,建立筛选基地1个,直接联系合作社、家庭农场等60个,下田间技术指导80次、上培训课12次、接热线电话300次、培训菜农5 000人次。

詹远华认为 “技术无身份、土洋结合促发展”。为发展秋延后辣椒产业特别成立了常德市秋延技术协作小组,组织6次技术协作活动,带动了广大菜农相互学习的热情。近年来常德市规模基地聘请山东农民技术员当师傅,给当地的蔬菜栽培技术创新带来了新思路,北方日光温室大棚引入并连续3年种植成功,彻底扭转了常德冬季无本地瓜果菜供应的局面。

与安乡县绿蔬园合作社万亩白菜薹外销生产基地建立一对一技术支持关系,针对该合作社仅在冬闲季节种植白菜薹、供应期仅4个月,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的现状,詹远华技术团队从2013-2015年开展不同品种、不同栽培模式、不同季节下的品种筛选与技术攻关,形成了一整套栽培技术体系。通过应用该技术,绿蔬园合作社实现了白菜薹的周年生产,并建立冷库2座共计1 000 m2,自购冷藏运输车3辆,周年供应广州、深圳市场,白菜薹种植面积从不足650 hm2发展到现在的4 000 hm2,年产量6万t,增收5 000万元以上。

大白菜是常德生产面积最大的蔬菜品种。詹远华带领技术团队开展了一系列的“大白菜丰产栽培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工作,重点集成应用了漂浮育苗、机械化生产、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控等先进技术。2011年对暴发的大白菜病毒病进行病毒取样,发布防治预警信息和统防统治措施,有效控制了大白菜病虫害的为害。同时,积极发展大白菜期货模式,即蔬菜合作社与蔬菜经纪人到产地与农户签订销售合同,包干买断,农户不管销售,该模式在常德覆盖面达99%以上,极大地推动了大白菜产业的发展。此项工作获得湖南省丰收奖一等奖,与会专家评议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培养人才,加强技术队伍建设

借洞庭湖综合试验站落户常德市蔬菜科学研究所契机,詹远华建立起了开放的蔬菜技术平台,加强了人才队伍建设,引进高学历人才,积聚常德市从事蔬菜的业界精英,倾力打造一支专业技术团队。

一是试验站5名团队成员专业技能再培养、专业素质再提高,目前3名高级职称、1名中级职称、1名研究生,每年组织团队成员外出脱产学习至少1次,如学习岗位专家冯辉教授小孢子培养技术、到长沙综合试验站学习辣椒技术、到湖北江汉大学学习豇豆蛋白质电泳技术等。

二是引进外来技术人员,激活本地技术专家。通过开放式的技术人才平台,从山东寿光等地引进了多名种菜能手进入本地开展技术服务,同时多次联络、组织本省及本地的蔬菜技术专家开展技术活动,提供技术指导与服务。

三是对5个示范县团队成员、10个示范基地老板及其技术人员进行系统性培训,组织他们走出去,学习他人成功经验。试验站共组织70人次外出学习,平均每年1次,开展5次经验交流会,建立了一支遍布全市、多达百人以上的一线专业技术人员队伍,为全市蔬菜生产发挥了重要作用。

10.3865/j.issn.1001-3547.2015.18.001

猜你喜欢
菜薹试验站常德市
家乡的蕻菜薹
南充综合试验站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
常德市武陵区实验幼儿园
脱水油菜薹加工技术简介
南充综合试验站人工饲料研究进展
常德市第一中医医院 三级甲等中医医院 全国示范中医医院
假如你没有吃过菜薹
陕北生态桑综合试验站赴山西调研
浙江大学农业试验站简介
春来菜薹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