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阅读环境下实施阅读学分制的探讨

2015-10-14 10:51沈峥王新
科技视界 2015年28期
关键词:学分制阅读习惯

沈峥 王新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变化,网络阅读已经逐渐成为大学生阅读的趋势。将网络阅读纳入学分制管理,有助于加强大学生阅读方式的培养,同时有助于传统教学模式的改善。

【关键词】网络阅读;学分制;阅读习惯

【Abstract】With the changing times, the network reading has gradually become a university student read reading trend. The network Reading and credit management, help to strengthen the Students reading mode, while helping to improve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Key words】Network reading; Credit system; Reading habits

广泛的阅读兴趣、良好的阅读习惯和科学的阅读方式是大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互联网科技的高速发展和普及,网络阅读方式并且在极短的时间内为学生们所广泛接受、应用。为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在网络阅读环境下实施阅读学分制是一种新的方式,它的实施有利于改善传统的教学模式,建立读书阅读引导机制,随时指导和监督学生进行阅读,有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市场竞争能力。

1 网络阅读渐已成为大学生阅读的新趋势

随着时代的变化,当代大学生不仅在学习环境,而且生活环境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根据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 2014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49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7.9%。个人互联网应用呈上升态势。即时通信作为第一大应用,使用率达到90.6%。平板电脑凭借娱乐性和便捷性成为网民的重要娱乐设备,2014年底使用率达到34.8%。在众多网民中,大学生占据着重要的一席。由于网络阅读传统的阅读相比具有阅读方便、资源丰富、及时性与共享性等优势,大学生更乐于接受这种新的方式,尤其是智能手机广泛普及的今天。

2015年第十二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2014年我国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56本,成年国民手机阅读接触率首次超过50%,达到51.8%,较2013年的41.9%上升了9.9个百分点。近年来,我国成年国民手机阅读时长稳步增长,在2014年首次超过了半个小时,达33.82分钟。2014年成年国民选择通过手机上网的比例为56.2%,与通过电脑上网的比例(56.9%)基本持平。数字阅读率首次超过传统阅读率。首次,调查的微信阅读指标显示,我国成年国民人均每天微信阅读时长为14.11分钟。同时,内容上以碎片化、浅阅读为主,不能取代传统纸书阅读在内容上深刻和系统性的需求,浅阅读与深阅读,碎片化阅读与系统化阅读协调发展是我们面临的挑战。年轻人是网络阅读的主题,其中,大学生更是网络阅读的主力军。

网络阅读渐已成为大学生阅读的新趋势原因在于:

网络阅读的具有便利性。大学生传统的阅读需要一定的环境,如图书馆、教室、寝室等, 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覆盖率的扩大,大学生通过网络随时获取信息、传播信息, 包括上网浏览、下载电子书籍或影像文件、订阅手机报纸或手机小说,尤其是智能手机的广泛使用,大学生在等待、乘坐地铁、公交汽车等交通工具时, 可随时利用电子书、手机或其他移动阅读设备进入阅读状态,大学生无论是在食堂还是在寝室都能实现随走随读。

网络阅读读的成本低。由于图书出版、发行流通各环节较多,因此书本价格比较贵,随着资费不断下降,网络阅读的成本越来越低。

网络读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利于激发大学生阅读的兴趣。相对于传统书本阅读, 网络阅读呈现的有图像、声音、三维动画等多种媒体形式。而且其信息量大、时效性强,可以满足不同学生不同的阅读需求, 使学生在阅读内容的选择上有一定的自主性, 有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 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提高大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

网络阅读具备的互动性和高参与性,与大学生崇尚自我、张扬个性相契合。大学生可以在阅读之后把自己的感触和想法发表在网络中, 与更多的读者进行交流,也可以查看读者之间甚至读者与作者、作者与作者之间的讨论,因此容易达到互动。

基于这些优点,网络阅读成为一种趋势。但是由于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尚处在形成阶段, 对于互联网上充斥的各色信息缺乏清晰的辨别能力,因此,容易受到多元化文化中负面信息的影响。由于价值观界限模糊, 自控能力差的大学生读者容易产生思想上的混乱, 导致阅读品位下降, 阅读快餐化、低俗化倾向严重, 从而丧失了对高尚精神生活的追求。因此,把网络阅读纳入学分制管理,正确指导和监督学生进行阅读,有益于培养大学生的阅读习惯。

2 阅读学分制的实施有利于培养大学生阅读习惯

用学分来衡量学生学习的量便是学分制,学分制是高等学校的一种教学制度 , 以学生取得的学分作为其学业完成情况的基本依据 , 并据此进行有关的管理工作。学分制的原则是:学生某一课程成绩合格,即取得该课程的学分。学分制在国际上推行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经验证明,这是促进高等教师大众化,保证高等教育质量行之有效的制度。1985 年中共中央在关于教育体制改革中正式肯定了学分制。1993 年,《全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提出要在全国高等院校逐步实行学分制。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已经采用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基于学分制教学管理条件下,把培养大学生阅读习惯纳入学分制管理,实施阅读学分制。

在黄英的《谈高职院校图书馆的阅读学分制阅读管理模式》一文中将阅读学分定义为:图书馆按照一定的标准,把读者在一个阶段内的阅读情况进行量化而获取的学分。这种量化能将课内教学和课外学习结合,引导大学生们形成健康向上的阅读行为,有助于培养大学生阅读习惯。

从一些研究表明当代大学生的阅读非常欠缺,主要是中学时期忙着应战高考, 没有培养自己的阅读爱好,只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即可,没有要求自己多读一些书, 作进一步学习。进入大学后没有足够的好的引导好推荐服务机制,阅读行为往往很盲目,久而久之,形成阅读面太狭窄, 文科生不看科普书、理科生不看中外名著等现象,造成知识面狭窄,这很容易扼杀大学生的创造力。网络阅读的出现虽然增加大学生阅读的兴趣,但更多的是处于碎片式的的浅阅读,它不仅使学生懒于接触传世经典作品,而且也没有在有限的阅读时间内让学生汲取精华,反而耗费了大学生宝贵的学习时间。针对这些现象,实施阅读学分制,可以对不阅读或少阅读的学生进行强制性阅读;可以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读到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好书,进一步完善人格、提高自身素质。同时将课内教学和课外学习结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实施阅读学分制将有利于改变传统的说教型教学模式,建立科学的与学生交流互动的平台,最终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教师让学生阅读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书籍后,让学生讲授或讨论。这样做能有益于培养生对资料的收集、整理、筛选及组织的能力;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

实施阅读学分制将有利于采取导读与学分相结合的管理机制以及科学的阅读评价系统。科学的引导机制能使学生不不仅积累有一定的阅读量,而且囊深化阅读层次,这样达到预期的阅读教育目标,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同时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就业能力。

实施阅读学分制将有利于用制定相应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学生图书阅读考查标准,通过体制的管理,学生只有完成阅读图书才能取得相应的学分,把阅读作为完成学业的一部分。

3 网络阅读环境下实施阅读学分制的方法

一直以来,阅读学分制是国内外很多高校图书馆探索的课题,并制定了阅读学分的实施办法。浙江财经学院是我国最早实施将读书活动纳入学分制管理的学校之一, 2001年颁布了《浙江财经学院学生读百本书活动的实施办法》要求学生完成读百本书活动后,能取得3个学分。一些学校相继效仿,实施阅读学分制。传统的阅读学分的获取方式有统计电子资源使用量、在发表读书心得、参加信息检索课讲座、参加数字资源讲座、参加读书活动等,取得阅读学分之后还可以获得奖励,例如抵消借书超期滞纳金,成绩加分等。随着阅读方式的变迁,大学生网络阅读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因此阅读学分制也需要依托网络环境来进行实施。新环境下实施方法主要有以下步骤:

首先,对大学生阅读习惯进行调研。高校图书馆要通过问卷调查或到院系走访师生等方式,了解本校学生现有的阅读兴趣爱好、阅读能力等,进一步了解阅读习惯。

其次,推介书籍遴选过程。高校图书馆应针对调查结果,分析本校学生薄弱环节,选取适合大学生阅读的书籍进行推荐。在遴选推介书籍的过程中要作两方面的考虑:一方面要考虑到大众性,在这方面要尽可能向大学生推荐经典名著、一些哲学历史著作、大众化的科普书籍。经典名著如中国四大名著、《围城》、《平凡的世界》等以及《百年孤独》、《简爱》、《复活》等不同时代的中外名著;哲学历史书籍可以包括《论语》、《史记》、《物种起源》、《忏悔录》等;大众化的科普书籍可以选取《昆虫记》、《百年诺贝尔科学奖启示录》等。另一方面,高校图书馆结合各专业的特点,提请各院系开出适合本专业学生阅读的书籍。这样需要推介的书籍书籍将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结合,才能较全面的推介书目。为操作方便,推介书目应包括必读部分和选读部分,必读部分主要是大众化部分;选读部分为各专业书籍,必读部分应该占2/3;选读部分占1/3。

针对当代大学生存在巨大就业压力,不得不投入更多的时间阅读各种考级、考证或是考研的现实,推介的书目不必求太多,力求精而简,这样才能让学生认真、深入的去读每一本书,不是为取得学分而敷衍了事。笔者认为选读书目和必读书目加起来在60本左右较为适宜,大概四年大学生活中一个月阅读一本书。

第三,建立电子书阅读书库。高校图书馆将遴选出来的书籍,首先做出电子版目录和书目介绍,然后将的购买电子书与之链接,形成适合本校学生阅读的电子书库。将电子书库挂到本校图书馆的网站上,学生通过学号上网阅读书籍。学生可以通过访问图书馆网站,随时随地阅读书籍,在毕业前阅读完要求阅读的书籍后,可以取得2-3分的学分。只有取得学分后,学生才能毕业。

第四,建立阅读平台监控系统,实行动态监督,促进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为防止学生只为取得学分而进行的跳跃式阅读,根据每一本的长短要设置一定的阅读时间,如阅读时间不够,不能完成阅读;同时完成阅读后,必须写上一些感想或评论,才算通过,并实施读书累计,到读完规定的书籍后,在系统里自然生成阅读课的学分。

4 结语

在当代大学生网络阅读的趋势下,阅读学分制适时采取相应的实施方法,既有益于培养大学生的阅读习惯,又有益于完善教学模式,这种方法应该对高等教育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李莉.大学阅读教育模式运行中的问题及其完善思路———以浙江财经学院读“百本书”学分认证为例[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2(1).

[2]麦敏华.发现数字阅读之美[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1(8).

[3]易祖民.国内手机图书馆现状及发展对策[J].图书馆学刊,2012(3).

[4]黄英.谈高职院校图书馆的阅读学分制阅读管理模式[J].图书馆界,2012(4).

[5]董绘丽.网络阅读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其对策[J].图书馆学刊,2010(11).

[责任编辑:杨玉洁]

猜你喜欢
学分制阅读习惯
学分制模式下的学生到课率
高职教育学分制实施策略研究
浅议语文阅读教学
浅谈语文阅读的教学方法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初探
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培养一年级孩子爱上阅读的方法与策略
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学分制与高校教学管理体制改革探析
高校实践育人学分制模式构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