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适应性路径选择

2015-10-13 01:06张珺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5年10期
关键词:路径选择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

【摘 要】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迫切需要在素质、能力和知识等诸多方面都适应工作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文章从专业设置、教学环节、实践能力以及产学研几方面探讨了地方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适应性路径选择。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路径选择

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形态和产业结构的重大变革,以及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来临,社会对高层次应用型技术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和转型正是顺应了这一时代要求,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中的重要议题之一。面对当今社会对人才需求多样化的现实,高等学校要积极面对、主动顺应经济发展的形势,把满足社会需求作为学校发展的重要动力,及时更新教育理念,遵循教育基本规律,特别是教育的外部规律即教育与社会发展关系的规律,探索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办学特色,优化师资队伍,增强学生就业的适应性和竞争力,为社会、为地方培养更多的“适销对路”的应用型本科人才。

一、专业设置的适应性路径——以“职业元素”为中介

从某种意义上说,地方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是以专业教育为宗旨,以地方市场需求和行业需要为导向,满足并适应不断多样化的人才需求。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应结合行业和企业的主要技术和技能知识,进行学科专业知识的重组,组建“实基础、适口径、强素能、多方向”的强调行业适用性和较强现实针对性的课程活动模块。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要根据行业企业不断变化的职业和岗位需求调整并设置灵活的专业和课程,不仅关注人才的“进口”与“过程”,更加注重人才“出口”与“销路”。

具体而言,在课程设置方面,要根据目前社会市场上通用的注册师、工程师、设计师等岗位和职业标准来进行课程和专业的设置。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专业课程主要分为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和专长技能课。专业基础课要结合市场和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突出基础理论教学的应用特色;专业核心课要重点培养学生独立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专长技能课要结合就业市场,适当调整加大实践课程的比例,重点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以适应行业企业需要,要注重岗位职业综合素质的提升。

二、教学环节的适应性路径——以“多元化”为手段

教学是人才培养的中心环节,在地方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要不断完善优化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评价方式和师资队伍等,增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以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

1.优化教学内容

打破“知识本位”,以实践应用能力为原则,优化整合课程体系,使课程内容科学适用;及时更新课程内容,根据社会经济行业发展的现状及时调整并更新课程内容,缩短学生所学与企业所用的距离,体现教学内容的即时性、针对性和先进性;加强应用型本科教材的建设,在应用型本科教材缺乏的情况下,可以自主开发应用型本科教材和引进国外高质量的应用型本科教材;教学重点突出基本概念的应用和实践操作技能的训练。

2.改进教学方法

在应用型教育中,要体现出自身的特点,着力打造实用型技术人才,打破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使理论与实践教学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在课堂中,所进行的教学活动可侧重于以下三方面:一是用案例教学为主,形象教学为辅。用实际案例分析加深对知识的印象,可以进行实物演示,也可以实地参观,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来丰富形象教学;二是借力现代教学技术。以计算机为主,辅以投影仪、录音机、语音等设备,使教学内容丰富多彩,形象化强,学生记忆深刻,对于提高教育质量效果显著。三是依托学生兴趣。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以兴趣为起点,达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目的,一定要在教学中留心学生的新观点和新见解,时时鼓励他们,也力争给学生提供分析和交流的机会,对于学生的新发现要及时鼓励,鼓励他们多思考多分析,多角度分析问题。使学生的思维活跃,学习兴趣增加,技能水平得以提高。

3.改革考核评价方式

人才培养改革必然要求建立与应用型本科教育相适应的科学考核评价机制,使培养的人才能够较快适应职业岗位的需求。相对于传统的本科教育而言,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考核评价可以适当借鉴职业教育的考核模式,以技术应用能力为核心,对理论知识的考核应以够用为限度,重点考核学生如何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专业课程方面,打破传统的以答卷为主的考核方式,重点以实践能力和职业从业能力的考核为主。改革的主线就是把考核作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手段,以进一步促进应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在考核形式上可采用开卷、闭卷、口试、实习、试验、技能考核、调查报告、答辩等考试考核方法。依据学科的特点,可灵活的安排考试方法。理论知识,可以采用传统笔试、辅以答辩等考核形式来进行。考题类型,本着案例分析为主,辅以应用性的考核,提倡一题数个答案,旨在培养学生的兴趣和思考能力,以及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能力的考核要走出教室,进入现场,由学生亲自操作进行考核,综合能力的考核,形式多样,包括调查报告、实习报告、学习体会等。以综合分数衡量学生的学习成绩。注重平时成绩,如课堂问答、作业、实践活动、实验操作、技能考核等的表现进行归纳,并纳入期末总成绩中。

教考分离是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考核评价方式的新趋向。在考核的过程中,相关行业和企业要共同参与、分工合作,打破传统的由学校单独承担考试的封闭模式,成立行业企业专家考评库,吸收专业技术人员参与考核工作,一些特殊课程的考核可以完全由行业和企业来承担,切实实施教考分离。通过在考核的改革过程中增加的新模式,进一步做到考核组织参与的开放性、考试考核内容的综合性、考试考核形式的多样性的目的,从而以科学的考核促进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4.优化师资队伍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师不但要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水平,较强的科研能力和实践经验,还应具有较宽的知识面,及时掌握学科专业的前沿动态,掌握现代教育技术以及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地方本科院校应坚持自主培养、引进为辅的原则,鼓励教师深入到企业一线中去学习、参加国内外访学交流、社会实践等,探索产学研一体化运行机制,进一步加强教师的科研水平以及实践能力,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适应社会能力奠定基础。

三、实践能力的适应性路径——以“综合独立”为特征

地方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核心是要不断提高学生独立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促进地方产业行业和企业的发展。

具体而言,要构建以能力培养为目标、以综合独立为特征,既相对独立又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相互渗透的实践教学体系。统筹安排生产实践、技术实践、课程实践、社会实践、科研实践、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在生产实践环节:要求学生掌握基本操作技能,提高动手能力。以工科专业为例,要求学生在基础教学阶段的校内外实训基地进行专业认识实训、金工实训、电工电子实训、工程实训等。在技术实践环节:要求学生以实习工程师的角色完成企业的技术管理工作,把所学理论知识、基本技能灵活运用到实际的具体工作中,不断拓宽深化专业知识,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独立工作的创新能力,积累更多的实际工作经验。在课程实践环节:需大力提高综合性、自主设计性实验比例,加强课程综合实验、专业综合实验与实际工程的紧密联系。优化课程设计环节,要特别强调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跨学科综合性的课程设计的开展,如在专业教学阶段引入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实践项目设计,使之成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

四、产学研的适应性路径——以“实体合作”为模式

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校企合作模式大都还属于以学校为主。依据专门类型人才培养的总体要求,学校与企业要依据自身的优势,取长补短,把理论学习和基本训练融入到企业实际工作中,在实践中,积极打造大学与企业深层次合作的共赢合作模式,即校企融合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学校与企业之间是在“平等互助、互惠共赢”基础之上的合作伙伴,二者之间要互为补充,互相提升,高校帮助企业进行科研攻关和技术研究的进行和深化,并在研究成果的转化上起主导作用,以提高企业的产值和效益。作为企业,也要视大学为人才基地,给学校投资,给人才培养助力,让教学、科研、开发真正融为一体。校企融合是时代的要求,也是企业发展的基础,企业与学校的合作增进了人才供需的大方向,是培养地方应用型人才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潘懋元.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1:95.

[2]胡璋剑.应用型人才培养新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210.

[3]边文霞.本科教学模式与大学生学习能力、就业能力关系研究[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2:153.

作者简介:

张珺(1982~),女,河南郑州人,河南工程学院讲师,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博士,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管理相关研究。

【课题】河南工程学院2013年度教学研究项目《地方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项目编号:JY201327)

2014年河南省科技厅软科学研究项目《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创业教育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142400410345.

猜你喜欢
路径选择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
民办高校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
应用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课程建设改革
地方新建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应用型本科大学英语后续课程建设之必要性探讨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社会治理面临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