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学校德育管理创新

2015-10-13 06:51周怀军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5年10期
关键词:德育管理以人为本新课程

周怀军

【摘 要】学校德育工作的成功来自于学校德育硬环境的创造形成、来自于软环境――高素质的师资和学校内部管理。它包括:学校德育硬环境。实施让学校德育教育环境“不软”。德育参与全员化,执行差异管理;出色的德育管理,必须具备相应的素质;以人为本:学校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树人育人”;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特长;体现学校的自身特色。强化学科育人功能,尤其要注重在学科中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讲求渗透性。构建平等、民主、合作、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

【关键词】创新;德育管理;新课程;以人为本;育人

学校创新发展的方面很多,办学理念的创新,校本课程的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端正办学思想,发送教与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现代校长除了组织实施教育教学外,还要谋划学校发展,开发校本课程,确保师生安全等繁重任务。因此,校长更要注重管理创新,提高管理水平。

学校德育工作的成功来自于学校德育硬环境的创造形成、来自于软环境——高素质的师资和学校内部管理。

一、学校德育硬环境

许多学校特别重视学校德育硬件建设的投入。比如,从操场周边墙面写上“学会健体,学会游戏,学会生存……、教室过道上贴着名人名言、教室内学生德育评优、校内小动物园、小苗圃”……

二、让学校德育教育环境“不软”

学校应注重资素质和做好新课程背景下的德育管理创新,用高素质的教师影响孕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

(1)是实施德育参与全员化,执行差异管理,按学校教职工不同的岗位、素质、能力、职责,全员德育对不同的德育主体做好有差异性的德育工作,把教师作为全员德育的主体,班主任作为全员德育的领导者和实施者,把提高德育管理效率、服务意识作为德育工作的重点,注重搭建平台,建立长效机制。

通过几个方面的德育工作,使学校德育教育软环境硬起来。让学生自觉发行行为规范,学会负责,学会做人,学习勤奋,孝敬父母。学校德育工作基本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订制度最终是为了不要制度,在特定的德育教育环境中,学生用较高的德育规范行为,已代替了各种规章制度,学生诚实守信,在家做个好孩子,在校争当好学生,走出校门做个好少年。

(2)出色的德育管理,必须具备相应的素质。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一些全新的工作进入校长动乱范围,更重要的是要求校长作出正确的决策,传统的校长已无法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新时代的校长必须具备一系列全新的领导素养。

(3)以人为本:学校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树人育人”。一所好的学校就是以人为根本的学校,与时俱进的不,学生喜爱、教师眷恋的学校;校长要有正确的学生观,把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促进学生自主发展;校长要有正确的教师观,引导和鼓励他们掌握系统的教育科学理论,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三、中小学德育管理的途径

(1)重视新课程中的综合实践活动课,落实德育目标和要求,凸显学生的自我教育及自主活动,新课程的突出特点和亮点之一,就是设置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这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它蕴含着极为丰富的德育资源和因素。思想和道德不是先验性的,而是实践性的。德育作用真正发生的过程,主要不是以原则的灌输方式完成的,而是学生以自己原有的经验为基础,在扩展新的经验的时候,或者是学生对情境的道德难题予以解决的时候,学生才获得了成长。因而,在新课程中凸显综合实践活动课,就会特别有助于落实德育目标和要求。而在确定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时候,应遵循下面两个原则:

①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特长。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也即为关注学生自我的发展、兴趣的发展,诚如杜威所说:“自我和兴趣是同一事实的两个名称,对一件事主动感到兴趣的性质和程度,可以揭示并测量所存在的自我的性质”“兴趣就是自我和某一对象的主动的认同。”因而学生关什么,对什么感兴趣,哪些真正是学生的问题或课题是综合实践活动应关注的焦点。学校和教师要帮助每个学生确定自己的课题,运用体现个性特征的方式展开深度研究,获得学生自己的独创性理解,这样的过程也就是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过程。

②体现学校的自身特色。对任何一所学校而言,综合实践活动是其学校文化的有机构成,集中体现了学校特色。因此综合实践活动内容应立足于每一所学校的特色,因为学校教育,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利用已有的文化成果去影响人、塑造人的独特个性,其本质是一种文化价值的引导工作。立足于每所学校的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内容就是把社会文化转化为个体内在文化。

(2)强化学科育人功能,尤其要注重在学科中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讲求渗透性。

在学科教学中怎样才能有效地突出德育渗透?我认为,要以情感体验为切入点。因为人的情感态度具有沟通、传递、感染、分享作用,具有强化、放大、一人得道作用。只有当情感本身得展、提升,德性品质才有最基本的保证。教学过程不能成为学生道德提升和人格发展的过程,这是传统德育以学科为本的教学的最大失职。在当前全面推进新课程中,就是要改变教学的学科本位,进行价值本位转移,在学校教学中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服务于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①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孩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用“心”施教,不能做学科体系的传声筒。用“心”施教体现着教师对本职的热爱,体现着教师殷切的情意。只有在“心”与“心”的交流碰撞中,学生的情感体验才能得到共鸣与升华。

②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传递的殿堂,更是人性养育的圣殿。课堂教学潜藏着丰富的首先因素,“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这是教学活动的一条规律。教师不仅要充分挖掘和展示教学中的各种道德因素,还要积极关注和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各种首先表现和道德发展,从而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

(3)构建平等、民主、合作、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

平等、民主、合作、和谐的师生关系,也是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和载体。“师生之间的关系决定着学校的面貌,是学校德育的晴雨表。”因此,在新课程实施中,应强调以下几点:

①教育重在师生间相互信赖,信赖取决于民主平等的沟通。“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要对学生倾注全部热情,和学生平等相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要格,让学生自由充分发现自己,体验到自己作为人的一种尊严感和幸福感。

②最大限度地理解、宽容、善待学生。“学生看起来最不值得爱的时候,恰恰是学生最这的时候。”尤其是在课堂中应注意对“问题学生”的理解、宽容和善待。教师做到“春风化雨”,才能对学生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③加强师德建设,纯化师生关系。教育者不仅要时刻自警,还要时刻想着怎样以自己的行为影响学生,以自己的真情实感打动学生,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吸引学生。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只有把责任与艺术有机结合,才能更好地管理好学校。只有将以人为本,转变观念,解放思想,团结历进、锐意进取,才能把学校德育管理做得更好,营造出和谐、文明的校园氛围。

猜你喜欢
德育管理以人为本新课程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浅谈初中年级组长如何开展年级德育管理工作
基于以人为本的高职德育管理艺术
漫谈班主任开展德育管理的智慧
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理念在幼儿园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加强德育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研究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