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启发性教学中学生的顿悟

2015-10-12 18:21陈志刚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15年9期
关键词:初中数学

陈志刚

[摘 要] 初中数学的学科内容对于由小学升初中的学生来讲,是一个关键性的过渡,所以教师应注重教学的方式和方法,不要让学生输在起点. 古人有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鱼只救一时之急,授人以渔则可解一生之需. ”数学教学不应是机械式的灌输,教师应多应用启发性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实现彻底理解知识的顿悟.

[关键词] 初中数学;启发性教学;学生顿悟

在教学中,启发性的教学方法应受到教师的高度重视,作为思想性极强的初中生,教师应传授给学生的是方法,而不应该是固定式的答案. 尤其对于数学这门思维性较强的学科,学生要在教师的启发性教学中受到顿悟,从而掌握和拥有一种自己理解知识的方式和方法.

导入技巧的应用,能启发学生

思考,培养学生的顿悟能力

新课伊始,能否在起点高度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决定了学生的听课状态和教师所能达到的教学效果.

1. 巧用设疑法,在多个不解的驱使下激发学生的顿悟能力

在各种疑惑的驱使下,学生会对教师的问题产生强烈的好奇心,设疑法的应用就是依据了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 在新知识讲解开始时,教师可通过一系列环环相扣的问题,引起学生质疑与不解,从而引起学生对将要学习的新知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例如,初二教学“分式的基本性质”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解答-6x=12,然后让学生解答-6x<12. 通过等式与不等式的对比,大部分学生会得出不等式的答案为x﹤-2. 此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数值代入来验证自己刚刚得出的结果是否正确. 通过验证,矛盾就产生了,学生便陷入了疑问和不解中,这能引发学生顿悟、思考.

在引用设疑的方法过程中,教师要注意问题的难易和各个问题相扣时的衔接问题,避免学生紧跟教师的思维中断. 通过设疑的导入方法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在思维活跃的基础上,能产生自己对知识的顿悟思考能力. 因此,教师不但要会灵活地应用设疑的教学方法,还要了解应用此方法的利与弊,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顿悟能力.

2. 绝知此事要躬行,实验导入让学生在思考中产生顿悟知识的渴望

亲身实践虽然能在实验中得到答案,却不知为什么,会让学生对新知识产生强烈的欲望.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思维是从吃惊开始的. ”在新课导入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通过学具,亲自动手实验操作. 例如,初二教学“概率”时,教师可以先设置一些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通过掷硬币、投骰子、转转盘等方式,亲自动手完成教师提出的问题. 通过实验,学生会得出答案,但是他们却很吃惊,为什么会这样,从而激发学生思考,使他们想要顿悟其中的奥秘,产生追本溯源的好奇心.

3.?摇悬念导入法

受心理特点的影响,学生依然会对一些悬念性的事物产生好奇,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们会特别关注.

例如,初三教学“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时,导入时教师可以提问:

(1)直线与圆有怎样的位置关系,比如卷尺、传送带?

(2)怎样才能滚好铁环,需要保持铁环与支撑的铁丝怎样的关系?

接着,教师通过PPT演示直线与圆在不同位置关系下达到的滚铁环的效果,结果使学生感到不可思议,与现实中自己的理解形成反差,从而引发学生思考,实现顿悟.

4. 在娱乐中进入新课程学习,游戏导入法能改变枯燥的讲解模式,使学生在游戏中思考涉及的问题

爱玩,是初中生的共性. 有趣的游戏,不但能高度调动学生的参与率,更能活跃课堂氛围,使学生在娱乐的同时潜移默化地被引入新知识的学习之中.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世界通过游戏展现在孩子面前,人的创造才能常常在游戏中表现出来,没有游戏也就没有充分的智力发展. ”通过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的游戏导入,能很好地触及学生的情绪,使他们在一种愉快的心情中展开新课程学习,且游戏中涉及的教学内容的引入,能帮助学生理解新概念.

还有一些其他的导入方法,例如实例导入法、趣味导入法、故事导入法、数学史导入法、情境导入法等. 在教学中应用不同的导入方式,都有利于促进学生对知识的顿悟. 学生在对知识的顿悟下,能发挥自主思考能力.

初中生是青春期心理特点变化较明显的阶段,初中数学课程是初中生正式接触数学的起点,教师应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数学课程的难易程度,适时、适当地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己去顿悟数学中蕴涵的奥妙,从而喜欢数学并乐于学习数学.

旧概念的引用,启发学生对新

概念的顿悟

初中数学内容在知识点上是相互关联、有规律可循的,所以,教师在进行新知识的学习时,要相互贯通,在新知识中巩固旧知识,在回顾旧知识时引出新知识,并串联它们之间的关系.

初中数学的概念学习是一个不断累积、不断串联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新知识中温习旧知识能引起学生对新知识的顿悟,在原有旧知识的基础上,可以使学生更好地顿悟新知识的含义. 例如,概念复习的起步是在已有的认知结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在教学新概念前,如果能对学生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概念适当做一些类比,然后引入新概念,则有利于促进新概念的形成.

例如,初三教学“一元二次方程”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回顾一元一次方程:什么样的方程才是一元一次方程?然后在回顾中接着引导学生,让学生自己顿悟出一元二次方程的特点和概念. 通过新、旧知识实例的对比,学生会更好地理解新知识.

再如,初三教学“相似三角形的概念”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理解相似的含义,然后引导其理解怎样的两个三角形才算相似. 可根据之前学习的简单图形,如圆、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通过对它们概念和定义的对比,得出相似三角形的概念,从而通过自己的顿悟和理解,搭建新概念的定义.

运用旧概念时,旧概念与新概念之间的相关性很重要,教师一定要找到新旧知识的关联点,引导学生通过旧概念自己去顿悟新概念的定义.endprint

逐步启发,自我探究贯穿课堂,

在循序渐进的引入中培养学生

的顿悟能力

最佳的课堂教学是把课堂交给学生,教师只负责在所有学生都不解的情况下进行引导.

学生从初中时代便有自己对事物认识的独特想法,他们开始探究事物的根本,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抓住学生这一探究心理较强的特点,把课堂交给学生,放心大胆地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自学、顿悟,理解知识.

例如,初一初学“数轴”时,教师可以根据课题提出如下问题:

(1)数轴是什么样子的,数轴可以表示哪些数?

(2)数轴有哪些特点?

(3)怎样画数轴?

(4)数轴有哪些应用?

除了这些问题,还可以让学生根据课题说出自己想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学到哪些东西,然后教师总结问题. 带着这些问题,让学生在充分的时间里进行分组、自主探究. 在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观察各小组的探究情况,针对不理解的问题,教师可以分别进行指导,最后在总结时把各小组在探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统一讲解和解答. 探究结束时,学生应根据提出的自主探究问题,分别作探究结果汇报.

不论是探究过程,还是汇报过程,都是学生顿悟能力的提高. 在这个阶段,在教师问题的牵引下,以及教师的逐步启发下,自主探究贯穿整个课堂,学生可以自由发挥,独立动脑思考,在问题难度逐步加深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顿悟能力.

初中数学不论是学生的学习,还是课程内容的设置,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展开课堂教学,逐步启发学生对问题的疑问,使学生充分理解学科知识,在启发性教学中实现学生对知识的顿悟.

学生课堂总结,表述自己对课

堂学习的顿悟

在一节课结束时,教师要给学生自我总结课堂的时间. 在自我总结的过程中,不但能知道自己一堂课学到了哪些知识点,还能表达出自己对知识的理解. 通过学生的总结,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

课堂的最终总结就是学生对知识顿悟的过程,一堂课中,在教师的逐步启发和引导下,学生获得的知识会记得更加牢固,在自我的动脑思考中,获得的东西会记得更加扎实、牢固.

学生对知识的顿悟能力决定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 在初中课堂上,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顿悟能力,多给予学生自我发挥、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是一堂课的引导者,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成功的课堂是学生能对知识有自己的充分理解,并能灵活运用. 作为引导者的教师,应在学生对知识质疑的条件下,逐步启发、引导,从而让学生自己得出答案,这样才能让学生更深入、更牢固地掌握和理解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顿悟能力.endprint

猜你喜欢
初中数学
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
如何以学定教,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
探究新课改视野下初中数学教学的创新
关注动态生成,提高课堂效率
初中数学列方程解应用题教学探微
试分析初中数学二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的教学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