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梅云
蒙养之时,识字为先。然而,当前的识字教学却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软肋”——常见蜻蜓点水、匆匆过场;少有用心打磨、精雕细琢。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如果没有美,没有艺术,那是不可思议的。”语文教学应体现汉字的整体美、灵动美、形象美,表意的丰富美以及音韵铿锵、语感强烈等典型特征,让识字的过程充满活力、充满灵性。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识字教学的效果,而且还能让学生得到美的熏陶,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一、形象分析字理,激发识字的兴趣
心理学家布鲁诺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一年级学生刚开始识字,所学的生字大多为象形字,对字的来历,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特别爱听。教师应充分运用图片、多媒体手段等进行溯源,分析字理,生动演绎汉字的形象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激发其识字的兴趣。如在“象”字的学习中,笔者使用了多媒体手段。当投影上先出现一头大象,接着出现一个象形的古汉字,最后出现一个简化字“象”时,教室里刹那间安静下来,学生的目光盯着投影,他们被鲜艳的色彩、新奇的动画演变吸引住了。笔者不失时机地对三者共同点进行比对、讲解,让学生在掌握“象”的字形、字义的同时,直观地了解到象形字“模仿形状把字造”的特点。
此外,还要善于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看图、记顺口溜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如“日”字的教学,不应仅是简单地展现“日”的演变过程,而要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字理:一轮火红的太阳高挂空中,射出万丈光芒,多么耀眼啊!接着用课件出示圆圆的太阳图像,问:“你们看,太阳是什么样子的?”再告诉学生——古人是用图来表示“日”字的(板书篆体“日”字),后来随着汉字的不断演变,就成了今天这个样子(板书楷书“日”字)。这样,针对象形字的特点,结合生活实际,采用图画与语言描述相结合的方法教学字形,要比枯燥的书空练习形象得多,因而学生兴趣浓厚,思维活跃,所留下的印象就比较深刻。
二、理趣共融共生,营构活力的识字教学
“理”指的是字理,即汉字的理据性。汉字本身具有灵动的智慧,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趣”指的是识字教学方法和策略的灵活与多样性。在识字教学中,我们必须立足汉字本身的特点,创设形象生动的语境氛围,让生字的字形教学与字义教学有机地联系起来,让学生听听、看看、想想、说说、演演,在多种感官的体验活动中尽情想象、识记汉字并学会表达。例如,学习“驰、弛、池”时,笔者是这样引导学生的:有马会奔驰(演示骑马动作),有弓不松弛(演示射箭动作),有水是小池(展示图片)。这样,既紧扣字理,又极具情趣,学生兴趣盎然,识字的热情很高。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识字教学好比无味豆浆,而情趣就如糖,在一杯无味豆浆中加了一勺糖,“味道+营养”就全有了。
当然,强调理趣结合,教师要慎重选择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比如,可以采用编儿歌、猜字谜和讲故事等低年级识字课堂上较为常用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先讲清字理,引导学生科学识记之后,再让学生运用个性化的方法来记住字形。例如,“尖”字的教学,讲清字理后,再让学生说说自己生活中看见的“尖”的东西。这样,“尖”的字理就在学生心中扎下了根,“上小下大”的字形也会在说话练习中熟记于心。其他如,茶——一人躲在草木中;获——一对狗,草下走;“三口品,三木森”“小土为尘”等,学生的说法多种多样,既有助于形象地识记汉字,又发展了想象能力和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在识字教学中,努力让理趣共融,优势互补,和谐有机地统一起来,汉字在学生的眼里不再是一个个僵硬的符号,而是具有独特个性的美丽天使。课堂就可以既扎实有效又充满生命的张力,既能丰富学生的文化内涵,又能提高学生自主识字能力,语文课也就更具有语文的特性。
三、创造想象记字,营造灵动的课堂
每一个汉字都是一幅优美的图画,里面蕴藏着奇妙的古代文化、生活常识等。引导学生合理想象,分析字形、结构,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更好地识记汉字。对于字理明显的生字,我们可以在分析字理的过程中,启发学生展开想象,更形象地理解字义,掌握字形。例如,教学“渴”字,在弄清这是个形声字的基础上,教师可启发学生思考:平时口干了最想要什么呢?学生就会想到要喝水。这样,学生对于“渴”字是三点水旁的印象就十分深刻。再如,学习“坐”字,先讲清字理:会意字,从二人从土,像两人对坐土(地面)上。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行想象,有的同学认为是两人排排坐在谈心,有的则认为是两人在对歌,还有的则认为他们正坐在一起分苹果……只要是大体说对了,就鼓励学生大胆发挥自己的想象,发表自己的见解。
对于那些一时难以讲出字理,又难以识记的汉字,可以鼓励学生用联想去创造一些巧妙的记忆方法。例如,教学“搔”字,笔者是这样引导学生想象的:身上虫又咬,用手挠一挠。学生既记住了“搔”字的构造,又明白了它的意思。学生学会了运用联想法,举一反三,能和更多的汉字交朋友。此外,用顺口溜来分析字形的方法也是深受学生欢迎的,如“了字加横就是子”“刀字出头就成力”“大字加横天天天”等等。
学生是有差异的,在我们的识字教学过程中,没有绝对唯一的标准答案,也没有绝对唯一的识字方法,只要学生说得有道理,符合逻辑,都是正确的。课堂上教师能巧妙地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及时捕捉到灵动的思维火花,让原本比较难掌握的字的字形,通过学生有趣的解答,迎刃而解了。作为教师,我们除了要在课前精心准备,对课堂上学生的“突发奇想”更要用开阔的胸怀去对待,把学生的疑难点转化成为学生的兴奋点,创造出精彩灵动的课堂,使它成为识字教学过程中的闪光点。不要总觉得学生是在捣乱而采取冷处理,也许学生的一句话,就能达到“点石成金,出奇制胜”的效果。
识字有法,但无定法。只要我们紧紧抓住汉字自身的特点,因字而异,讲清字理,启发想象,展现在学生面前的汉字就是一连串跳跃的小生命,识字教学的课堂就会拥有情趣与美妙,也就更具有语文的灵性。
(作者单位:福建省平潭县流水小学 责任编辑:辛铭)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