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生云
在科学学习的过程中,合作学习是经常被采用的一种教学策略。小学科学合作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探究能力,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但许多合作学习往往流于表面,而忽视了教学的实质,使合作学习应有的积极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一、当下小学科学合作学习面临的困境
1?郾分工合作混乱。
在教师指导开展小组合作的过程中,“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一般都会被考虑在内,除此之外,许多课堂还采取了多种分组的教学方法,甚至打破常规,改变教室座位的布局,以求尽可能地营造良好的合作学习氛围。但是,因为学生对合作学习的要求不够明确,往往会导致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彼此的意见得不到尊重,彼此的发言得不到倾听,实际的交流成果收效甚微,甚至有时还会出现有实验操作内容时,学生之间为了争夺一个器材,而互相指责,造成摩擦和矛盾。这样的小组合作只是徒有其表,是“合座”而非“合作”,徒有合作之形,并无合作之实。例如,在教学“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的糖的加热实验时,糖已经加热变成液态了,还有小组的学生在争论是否再往勺子中加白糖,导致下课铃响了,该组实验还没能完成,于是,小组成员之间互相指责,造成矛盾。在课堂上,经常会发现,同桌交流时,两个学生同时在讲话;小组交流时,有两个以上的学生同时在发言。谁在倾听?
2?郾合作学习轻浮。
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有一种倾向:课堂上探究活动一环扣着一环,小组内成员都在踊跃讨论、发言,合作的气氛似乎非常浓厚。可只是一两分钟后,教师就终止小组讨论,并请小组代表起来回答问题。由于讨论的时间过于短暂,学生可能正在思考中,甚至还没有来得及思考。这种短暂的讨论,没有真正达到合作学习的要求,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这样的课堂,虽然看起来非常热闹,教师也充分给予了学生合作学习的权利,但由于部分学生对小组探究目标了解有限,对小组探究的内容模糊不清,加之大部分学生缺少思考的时间,难以真正锻炼其思维。还以“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白糖的加热实验为例。实验活动开始没多久,教师观察到,有四个组的学生基本完成实验,勺子中的白糖已经变成黑色的焦炭,有的学生正用牙签戳着玩,有的学生在描述加热后的变化,记录员也忙着记录。但有一组白糖加太多了,还有一组蜡烛的火焰太小了,课堂到了一个小高潮,学生兴奋,场面热闹,但教师硬要学生停下来,汇报实验结果。
3?郾主体地位失落。
理论上讲,差异化分组对形成学生间积极相互依存的关系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在实际操作中,小组成员间的相互依存性其实是很难形成的。因为,优秀学生通常主导着大部分机会,从而破坏了个体思想的独立性,使学习较差的学生在思想上和行为上形成依赖性,或不作为性。学习较差的学生只是“群众演员”,甚至是“观众”和“听众”,在小组合作中所获得的机会远远低于优秀生和中等生,他们要么坐享其成,要么人云亦云,对组内不同见解和观点无法提出真正意义的赞同或反对,也无法吸收有效的成分充实和完善自我的观点。优秀生对学习较差的学生的轻视与批评,使得缺少自信的学习较差的学生参与性和主动性受到压制。
4?郾学习评价缺失。
及时评价小组合作探究的情况,能够使每一位组员更清楚自己的每一点进步,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进一步激发探究兴趣。在合作学习中,小组活动结束后,往往要进行全班性的汇报交流,但小组发言的同学汇报时就是“我认为……”“我觉得……”,往往代表的只是个人的意见,而不是小组交流的意见。教师评价也常常是“你的意见不错!”“你回答的真好!”。这样的评价偏重学生个体,忽视对小组集体的评价;偏重对结果的评价,忽视对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过程的评价;忽视对学习较差的学生的评价。这样的评价可能会挫伤大部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影响了合作学习的效果。
二、有效开展小学科学合作学习的策略
1?郾分工明确,落实小组成员的责任。
小组合作探究的基础是每个学习的主体,学习个体是否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决定合作学习的成败。小组合作要建立一定规则:讨论时先想好后表达,不讲与学习无关的话,不信口开河,不重复别人的观点;不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努力记住别人发言的要点;学会质疑,听不懂时,请求对方作进一步的解释、说明。养成良好习惯会使小组合作更加规范,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效率,减少不必要的时间浪费。组长负责小组合作的组织、管理工作,记录员负责观察或操作过程的记录工作,材料员负责材料的领取、保管、归还工作,汇报员负责小组探究结果的汇报、交流工作,角色可以经常轮换,让学生体验到各种角色的责任及存在的意义,从中体会到要想成功就得同舟共济。落实个体责任,可以增加小组合作成员的多样性,同时也可以增加合作小组之间的可竞争性,促使个体责任感的形成。
2?郾抵制“泛化”,选择适宜的合作内容。
在日常教学中,合作有“泛化”的倾向,不同程度地存在“为合作而合作”的现象。在公开教学中,这种倾向更为明显,即使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也要让学生围成一圈进行讨论,表面看气氛活跃,但形式上的热闹掩盖了学生对问题本质的理解,隐藏了教师的线性思维。事实上,并非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小组合作学习,也并非每堂课都要进行合作学习。小组合作的内容要有必要性,还应该考虑学生的智力、经验和知识水平,并在他们的“最近发展区”内,唯有最恰当的内容,才能产生最满意的教学效果。
3?郾提高个体参与的效率。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毋庸置疑的,但要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教师的作用同样不容忽视。在小组合作中,教师应合理引导,积极调控,扮演小组合作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角色。教师应把大部分时间用于“看”学生的操作与实验,“听”学生的发言与讨论,“悟”学生的所思与所想,了解小组合作的进展,获取学生合作的信息,用学生的眼光来审视,学会包容和期待,在下一个路口等着学生,并在下一个路口促进各小组思维资源的有效共享。
4?郾求同存异,发展相互依存的关系。
小组合作需要学生之间知识的汇聚、思维的碰撞和思想的交锋,由于学生的生活背景和思维方式不同,必然会产生认知差异,甚至冲突。这其实并非是坏事,相反,这正提供了同化与顺应的时机,凸现了个人结论的不确定性,进而促使学生主动查找资料,在思维的参与下去验证或修改结论,使用多种认知策略。因而,只有形成组员之间的有效依存,才有机会让他们挑战自我,挑战别人,乃至挑战权威。在求同存异的过程中,发展相互依存感。
5?郾师生共学,掌握小组合作的技能。
一方面,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特点,安排、组织、指导小组合作学习,让小组合作学习取得预期效果。另一方面,“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小组合作学习的技能是小组合作学习成功的关键。学生合作学习的技能既非与生俱来,也并非在小组中自然得到发展,而是需要教师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指导学生掌握合作的技能,进而在一定合作习惯的基础上,培养全面技能。
小学科学教学方式的逐渐转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应该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与反思,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只有教师高度重视存在的问题并将其有效化解,才能真正把握科学合作学习的内涵,使学生在自主中求合作,在探究中求共赢,在主动中求互动,真正达到科学合作学习的目的。
(作者单位:福建省福安市穆阳中心小学 本专辑责任编辑:辛铭〓王彬〓庄严)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