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学校文化内涵 创建品牌特色学校

2015-09-24 19:33林彦
新教师 2015年9期
关键词:公开课德育工作中考

林彦

记者:我们从2015年福州市中考成绩放榜获悉,贵校林隆中同学荣获连江县中考第一名,这是一个骄人的成绩,可喜可贺!请您介绍下近年来学校在办学方面取得的成效以及学校的办学思路。

何建忠:连江文笔中学创办于2009年9月。在连江县委、县政府的关心指导和旅加华侨陈兆在先生的大力支持下,办校之初,学校就确立了“高标准?摇严要求?摇办特色?摇创品牌”的办学宗旨,提出了“办强初中?摇壮大高中”的办学思路,确定了“三年中考成绩全县前茅,六年办学质量三级达标”的初期办学目标。通过努力,我校已于2012年实现了“三年中考成绩全县前茅”的目标,并于今年4月高分通过“省三级达标校”市级初检,将于10月迎接省级复检。在此基础上,我校又确定了“2016年打造市级文明校,2019年争创二级达标校”的中期办学目标。为实现办学目标,我校通过不断深化学校内部管理,打造优质教育质量,以强劲办学竞争力,努力建设县级品牌特色学校。

办学6年来,学校励精图治,办学效益显著。学校先后荣获“国家级课题‘基础教育高效教学行为研究实验学校”“省学校先进基层党组织”“市足球特色学校”“县文明学校”等荣誉称号。我校办学6年,历经四届中考,均取得优异成绩,考生上线连江一中等省重点中学人数均名列全县前茅,其中2012年、2015年两届中考,杨先航、林隆中同学分别荣获连江县中考第一名;2015年我校首次参加高考,共有48位同学上线本一,本科上线率88?郾5%,翁碧聪同学以604分考取我校理科最高分,黄焕栋等两位同学被北京体育大学录取。

记者:“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和永恒主题。党的十八大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指明了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您校是如何创新德育工作模式的。

何建忠:办校伊始,我校树立了“为了每个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的育人观,在办学理念中突显“人文关怀”“厚德”,倡导仁爱和道德修养,践行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精神,把“五育并举,德育为首”摆在德育工作的首要位置。

1. 挖掘德育优势内涵。我校初中生源大部分来自农村,其余来自城区的大多为独生之女。根据生源情况,我校积极挖掘不同地域学生身上的德育优势内涵,成立校本课题“文笔中学初中部城乡学生习惯养成等德育优势互补的尝试”。几年来,我校在德育工作中一直强调因势利导,优势互补,并不断深化班级管理,目前已形成良好的班风、校风。

2. 践行“三进”德育工作。以“走进家庭、走进内心、走进班级”为德育工作的主要形式,学校密切联系家庭和社会,扎实推进家访工作,取得社会、家庭对学校工作的理解与支持,营造良好的社会德育氛围,在家校间架起感情的桥梁。

3. 创新德育工作模式。我校在每个班级门口由师生共同精心制作一张班级名片,风格各异,不仅汇集了师生的智慧才华,更浓缩了真善美的德育内涵;针对学生使用手机上网、早恋、考试作弊等普遍存在的焦点难点问题,几年来,学校通过师生互动的主题班会公开课和在每年学校文化节上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的德育小品,以真实典型事例,引发师生共鸣,德育效果显著;学校尝试开辟的主题班会公开课在市级公开课中,得到专家及听课教师的高度评价,并在全县推广。这些由被动他育走向主动自育的德育工作新模式,有力助推了学校德育工作提升到新的层次。

记者:贵校创办6年,取得了显著的办学效益,请您具体介绍一下贵校在教学精细化管理方面的经验。

何建忠: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在精细化管理上下工夫。根据上级有关规定并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我校在强化教学精细化管理方面的具体做法如下:

1. 同课异构公开课模式。我校十分重视对课堂教学、作业布置及批改等情况的教学常规管理。为规范课堂教学行为,更新教学理念与方式,统化了教师课堂教学管理。6年来,我校大力开展“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的“高效课堂”教改活动,实行同课异构公开课模式。这种相互借鉴、取长补短的校本教研制度极大地促进了教师的教学思维、理念及教学风格的转型,营造了良好的学科集备氛围,极大提升了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积极搭建平台创造条件,鼓励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教学比武,林良捷等40多位教师获全国各级各类教学比赛一等奖;多次成功承办了市、县两级教学公开周活动。

2. 业绩评估促教学团队建设。我校地处城乡接合部,初中生源质量不太理想,为整体提升教学质量,淡化教师个人业绩竞争,激发学科团队意识,学校建立了一套切合实际的业绩考评方案。几年来,这套以校际竞争激励团队合作的业绩评估方案,大大激发了我校教师集备教研的积极性,对提高教学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教学团队风格,为教师职称评聘等工作顺利开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3. 培优辅差因材施教。我校还建立了一套质量监控制度,实时对教学情况进行跟踪管理,对毕业班学生依据学业程度不同,采取分类分层次因材施教的方式,进行专人培优辅差教学强化。实践证明,这套扎实有效的培优辅差质量管控制度,无论在优等生培养还是后进生辅导方面,成效都十分明显。

4. 培养兴趣特长推进素质教育。我校坚持“面向全体?摇全面发展?摇尊重个性”的育人理念,积极挖掘、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成立了合唱、书法、摄影、足球等学生社团,创办了《文笔山》校刊和《春池》文社,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2012年,我校学生足球队首次代表连江县参加福州市运动会,取得第四名的佳绩,2015年获评“市足球特色学校”;6年来共有100多名学生荣获省市县乃至国家级各种艺体类和学科比赛优胜奖。培养艺体特长生是创办品牌特色学校的思路与方向,也是我校根据校情生情大胆尝试艺体类高考的主要途径。

记者:一所学校的发展始终是文化的发展。在创建校园文化方面,只有强调团队的凝聚力,才能激发工作热情,提高工作效率。请您谈谈贵校在创建校园文化方面都有哪些举措。

何建忠:办校之初,学校就十分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立志要办成一所让师生具有幸福归宿感的学校,对师生的关怀更多地从精神层面出发。我校以“人文关怀文化立校质量第一”为办学理念,确立“厚德?摇博学?摇宽和?摇致远”的校训,凝练“坚持梦想〓勇于挑战〓敢于超越”的学校精神,形成了以“文竞”为核心的校园文化,旨在把学生培养成既德才兼备又勇于担当的“能文能武”的新时期全面型人才。

6年来,我校不断完善制度建设,倡导独具风格的团队文化,强调治学严谨,教法科学,以专业为导向进行团队文化建设,重视合作与竞争,正确引导,以求同存异为管理宗旨,丰富学校团队建设,并将其视为教师共同的价值观与行为标准,作为学校文化组成的关键部分不断进行优化与强化。从和谐的行政班子团队、融为一体的学科集备团队、班主任为龙头的班团队到班集体乃至保安团队,学校团队文化得到了充分展示。

在不断强化团队文化建设中,学校把实现教师个人价值的目标与学校管理的目标结合起来,让学校变成教师与学生共同的精神家园。可以说,几年学校取得了不错的办学成效,就是依靠这强劲的团队力量。

通过6年的努力,我校已经从制度、行为、环境等表层的文化建设向富有内涵的文化建设跨越,学校文化建设已初具雏形。

(责任编辑:朱蕴茝)endprint

猜你喜欢
公开课德育工作中考
因式分解中考都考啥
一节公开课的诞生记
垂直平分线,中考怎样考?
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
“一网打尽”还是“循序渐进”——由公开课《水调歌头》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