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媛
摘 要:农村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指教师让农村学生在获取信息技术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创新性地使用信息技术的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教学。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课堂教学 有效性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9-0232-01
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在当前以任务驱动为主要教学模式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当中,可以合理利用手中的教材,根据其农村学生的知识结构水平进行分层指导,实施教学活动,让每位学生在课堂上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都能有所收获,最终实现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这一目标。
为了提高我校农村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组织教学有效性,我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进行了一定的探索。
1 合理用“材”与施教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前提
教学大纲要求“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要“用教材”就要研究教材,只有充分了解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准确把握好教学目标,确定好教学的重难点,从课标要求出发去解读教材,这样才能用活、用好教材。
1.1深入了解新课程标准,吃透教材,为提高信息技术课堂组织教学有效性打好基础
我们要用好教材,真正体现出教材的价值,就必须研究整套教材的编排体系。对同一单元的内容,要了解本单元分几个部分,各部分要解决哪些问题,其中的关键是什么,各部分之间有怎样的关系。抓住了单元教学内容的结构和关键,才能在教学时围绕重点,取得事倍功半的教学效果。
我们使用的《小学信息技术》教材注重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如“进入网络世界”,用任务驱动的方式将信息技术的学习与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密切联系起来等等。所以,作为信息技术科任教师,我们要善于运用教材,深入领会教材精神,在课堂的教学设计上,我们要做到不光让学生学完课本知识,更要让他们懂得知识,运用知识。
1.2了解学生,用好教材,确定教学目标和重难点,为提高信息技术课堂组织教学有效性提供重要保障
分析学生的年龄特征、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记忆力、注意力、理解能力、学习态度,了解各起点不同的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我们在设计作业或任务时要有难易不同程度或同一任务对各层次同学设不同要求。由于信息技术学科的特殊性,课堂教学主要采用以信息为主线、任务为核心的“任务驱动”模式。教学任务的设计直接影响信息技术课的课堂教学效率,所以对每一节课的“任务”必须根据所教学生特点和教学内容设计,合理有效的任务应具有以下特点:
(1)任务应当是学生感兴趣的。(2)任务要体现人文意识、整合性,具有分层性和可操作性。(3)任务要留给学生自主开拓的空间,鼓励学生发挥想像力和创造力。(4)任务要紧扣教学目标和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达成三维目标的落实。(5)任务要遵循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
成功的任务设计不仅完成教学任务,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还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潜能,达到课堂教学效果的最大化,从而实实在在地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2 精彩的课堂设计,合理因材施教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精彩的课堂设计导入能让课堂锦上添花。课堂一开始的2—6分钟是整堂课的重要时机。老师要善于将课堂的导入做到科学性、艺术性、趣味性,这样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课堂教学取得事半功倍之效。因材施教即:“分层要求,分类指导”。也就是老师对学生在学习任务的完成和学习目标的实现上,不能做整齐划一的要求,在学习方法和学习行为的指导上,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区别对待,避免一刀切的错误做法。
2.1分层要求,分层指导
在教学中,我根据本班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基础水平和接受能力及日常课堂上的表现,对学生的分层,并结合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提出不同的学习目标和要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指导不同学习方法。各层次阶段性目标和平时要求的设定,遵循“经过努力能达到”的原则。这样尖子生的同学可以更好地起到“领头雁”的作用,在更大的范围内展示自己,向新的高度攀登,中间力量的同学也可以在小组中发现自己的差距,不敢骄傲,后进生能看到成绩, 受到激励,促其找回自信, 努力上进, 做最好的自己。
2.2恰当采用任务驱动模式,提高教学有效性
在以任务驱动为教学模式的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学生能成为主动的学习者,成为课堂的主体,而老师则由传统课堂中的主体转为“主导”的身份。自然,学法不是单一的,平时我们可以让任务驱动教学法与讲授法、演示法结合起来使用,可更加快速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 搭建有效的教学平台,采用适当的教学方式方法,提供和谐的学习环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保障
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教学活动的两个重要方面。学生能否很好掌握知识、运用知识、提高信息素养,与教师课堂施教有很大关系。需要教师制定合理的教学设计,课堂中恰到好处的指导,同时更需要教师创设情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采用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建立激励评价标准,用开放的任务促使学生能力的提高。为保证课堂施教的效果,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3.1合理创设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的创设要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基点,合理选择情境素材;要以激活知识、技能为支点,精心设计情境过程;要以积淀学生信息素养为重点作为创设情境之目标。
3.2过程探究,构建知识体系
通过情境引入之后,教师并不是先讲自己要讲的内容,教学生如何操作,而是让学生在现有知识的基础上自主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些自己和小组内的其他同学不能解决的问题和操作,这时学生向教师请教,教师开展点拨、答疑。通过师生共同探究,从而让学生完成了知识构建。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是做学生不能做的事,教学生能学会的东西。
3.3加强课堂教学时间有效性管理
提高教学效率的实质是在单位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教学成效。信息技术课堂本身教学时间就不是很多,所以必须在最小的单位时间内优化课堂教学时间管理,充分发挥教学时间的综合效用,以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4加强课堂教学纪律管理
良好的课堂纪律能使老师有效地教,学生有效地学,是顺利进行课堂教学活动的保证。而在信息技术课堂上,一部分学生却只喜欢玩游戏、看视频、听音乐、看明星图片,而不热衷于学习。这种现象的产生多是因为这部分学生对学习失去信心或没有了兴趣,或者是学生的思想认识不够。
总之,只有认真研究教材,认真分析学生,课堂认真施教,才能保证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促进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