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课外阅读提升语文素养之研究

2015-09-23 05:54林阿煌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15年9期
关键词:读书笔记读物课外阅读

林阿煌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9-0197-01

语文新课标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课外阅读不仅是语文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而且也是课内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教师要在课外阅读中加以有效引导,让课外阅读成为课内阅读的凭借和依托,为课内阅读的扩展和补充,让阅读教学内外相通,相互见长,促使学生“在阅读中品味人生,提升了人生境界”。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注重从以下四方面抓起,引导学生把拓展课外阅读,全面提升语文素养。

1 创设自由时空,让孩子在书海中畅游

任何活动,兴趣起着定向和动力的双重作用,要积极培育学生的阅读兴趣,促使孩子们自觉、主动地在书海中畅游。而创设“我的阅读我作主”的自由时空,是激发孩子持续、主动阅读的有效方式。

首先,我们应让孩子根据兴趣爱好自主地选择阅读内容,这包括学生的自主购书。每次看到孩子捧着自己选的书兴高采烈地带进学生时,脸上写满了对书的渴望与热爱,此时的阅读,完全是“我要读,我想读”。

其次,让学生根据兴趣爱好自主地选择阅读方式。孩子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他们带着不同的生活积累和智力背景走进阅读,根据自己的阅读积累来感悟阅读材料,支持他们有个性的独立阅读,鼓励批判性的有创见的阅读,珍视他们的独特感受,使孩子在精神上、个性上得到充分的发展。

第三,每天挤出一个自由支配的阅读时间给学生。每天下午上课前半小时我就把时间让给学生,让他们看自己带来的书,让他们“习惯成自然”,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2 精选阅读主题,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读物的推荐,不是要剥夺孩子“选书”的自由。浩瀚书海,可以阅读的书籍目不暇接,让孩子眼花瞭乱,无所适从。教师应当引导孩子在一定的主题下,自由选择课外读物。所推荐的阅读主题,要根据不同年龄的儿童的身心发展和儿童知识积累的基础,选择适合的阅读物,让学生能理解,能接受。

首先,衔接教材推荐阅读主题。按“新课标”的要求,针对本册教材,侧重在课内提炼教材的“主题词”,从而加升对教材的认识,有组织、有计划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要从儿童自身特点和学习现状、课程单元以及从教材自身出发,提炼教材的“主题词”,即与生命体验有关的属于“人生意义”,由一主题“牵一发”动教材知识体系的全身,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时,进一步从生命的层次,全新全面认识课堂教学,整体构建课堂教学体系。

其次,依照学段推荐阅读主题。据有关方面调查,因学生年龄、学段、性别、性格、心理特点等方面的差异,其阅读兴趣也随之不同,一般来讲:小学低中年级以童话、神话、寓言、民间故事为主,而高年级学生除故事外还对传记、传奇、惊险小说等感兴趣,可以说进入了文学期。

第三,遵循发展推荐阅读主题。要遵行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推荐有益于情操培养、智力开发、语言发展的阅读主题。一般宜向低年级学生推荐童话精读物,向中年级学生可增加推荐战斗故事、科幻作品类读物,向高年级学生又可增加推荐伟人的故事、中外名著、地理历史类读物。不同年级的学生均能读到最适合自身需要,同时又最有利于身心健康发展的课外读物。

3 师生亲密互动,共同打造班级阅读文化

在实际教学中,语文教师的阅读深刻地影响着学生的语文学习。所以,我特别注意与学生间的互动,在阅读中教学相长。

一是师生共同感悟。和学生一起读,一起聊,一起辩,一起争,让他们感受到老师也是重视的、积极的,更感受到老师也在不断地学习,从而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教师要对学生的阅读给予充分的肯定,让学生体会到阅读不但开阔了自己的视野,还可能获得阅读之外的尊重和快乐!

二是打造阅读文化。文化的熏陶具有滴水穿石的力量,师生合力打造的“阅读文化”,能深刻地影响着阅读活动向更深层次的推进 。如教师和学生人人拿出自己喜爱的几本书,在班级组建“小小图书馆”;师生共同辑录一些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张贴上墙,营造浓浓的读书氛围,这种浓郁的书香将引领学生踏上与书为伴的人生之路。

三是发挥榜样力量。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古今名人读书都有自己的独特方法,如孔子、马克思、毛泽东、鲁迅等,教师要及时向学生讲述名人读书故事和读书方法,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名人学习其阅读方法,让学生学有方向,追有目标,对阅读兴趣别有意味。

4 开展练笔活动,提升学生阅读的效果

叶圣陶说过:“教语文不仅要使学生熟读课本,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在生活中扩大词汇,掌握语言的规律,增长表达的能力,从文学作品的阅读里提高思想的培养。”要使学生通过课外阅读达到“丰富语言的积累”的目的,还应适当地举办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以检查学生课外阅读的效果,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热情,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第一,写好读书笔记。俗话说:“好记性不如赖笔头。”为了使学生读书有所获,笔者让学生养成做读书笔记好习惯。读过一本读物后,引导学生把课外阅读的书名记录下来,书中的好词好句、语言优美、内容精彩的句、段、篇摘抄下来,让学生有感而发,写读后的感想、写随笔。并指导他们根据不同类型的课外读物,分别记载,这样读书笔记可以当资料保存。例如:古诗词摘抄本、成语摘抄本、好词好句摘抄本、名言警句摘抄本、读后感、仿写、续写片段等等。这样,不仅使学生积累了丰富的语言文字资料,还养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

第二,开展读书活动。笔者在班上组织了一系列的活动,在活动中检查学生的阅读效果。如:构建班级图书角、读书故事会、佳作欣赏会、读书体会交流、诗歌背诵比赛、读书笔记展示、演讲赛、成语接龙、建立读书兴趣小组、创办班级读书交流课等。活动中学生各显其能,创设表现自我的舞台,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读书的快乐,充分展示了自己的阅读收获。

总之,“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指导学生拓展课外阅读是延伸课堂教学、增长学生知识、提高审美情趣、构建多维的思维空间的重要途径。我们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诵读品味,进入课文所描绘的境界,走入课外阅读的生活领域里,达到阅读教学课内课外相通相融,从而促使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猜你喜欢
读书笔记读物课外阅读
工会干部案头读物推荐
My Own Official Account 我自己的公众号
工会干部案头 读物推荐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对外汉语分级读物的几个重要问题
钱锺书的读书笔记
钱钟书的读书笔记
纸质读物的困境与出路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