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优秀男子拳击小级别冠亚军技战术制胜特征对比分析

2015-09-19 08:19:34樊庆敏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直拳拳法亚军

张 辉,樊庆敏

Beijing Sport University,Beijing 100084,China.

近年来,我国拳击在小级别上取得了较大的成功,以邹市明为代表的我国优秀小级别拳击运动员连续2届获得了奥运会金牌,创造了我国拳击运动的历史,同时也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认可。在小级别方面的成功经验需要不断总结,小级别的世界技战术发展趋势也需要及时把握。冠军与亚军的优势是多方面的,但在拳击项目核心的技战术层面上,冠军的优势到底是什么,差距有多大,是值得研究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从2012年奥运会拳击比赛中49、52、56、60kg 4个小级别冠亚军的技战术特征入手,从运动员技战术整体运用特征和冠军制胜个体特征2个层面进行全面分析。从整体层面上,总结8名运动员在比赛中技战术运用的特点及规律;从个体层面上,重点对冠军运动员技战术制胜特征进行系统分析,总结规律。希望为我国拳击小级别运动员的训练和比赛提供有意义的指导,为我国小级别男子拳击运动员了解国外重点运动员的技战术特点、分析对手情况提供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男子拳击小级别冠军技战术的制胜优势和制胜特征作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以“拳击”和“技术”为关键词,检索中国知网中近5年相关文献195篇,重点阅读了近年来有关拳击技战术特点分析方面的文献资料,为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及实证依据。

1.2.2 录像观察法

通过央视网(www.cntv.cn)伦敦奥运频道,对2012年伦敦奥运会男子拳击比赛4个级别的决赛视频进行下载和存储,结合“金牌软件-技战术分析系统”对运动员在比赛中技术和战术的使用情况和效果进行统计和汇总。同时,为保证统计数据的准确、减少误差,前期对数据统计小组人员进行了技战术指标界定的培训,并结合回放和慢速回放方式由5人分工进行数据统计。运动员信息见表1。

表1 小级别冠亚军运动员基本信息

1.2.3 数理统计法

对通过录像观察统计的运动员技术和战术指标的运用情况,利用Excel2013进行储存、分类和汇总,并对汇总数据进行特征分析。

1.2.4 专家访谈法

在拳击专项理论基础上,针对本研究中运动员技术和战术统计指标的选取,访谈了部分拳击专家,交流了拳击技术和战术的特点,根据实践经验确定了合理技战术统计指标。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冠军拳法应用制胜特征分析

不同的战术安排及运动员不同的风格特点会使运动员在比赛中各回合的对抗激烈程度不同,小级别运动员相对于中级别和大级别运动员具有体重轻、体力好、速度快、反应灵敏的优势,对抗相对比较激烈。依据表2,从整体上看,4个级别运动员各回合出拳总数上第1和3回合数值相对较小,第2回合数值最高,数值特点呈现为抛物线型。可以看出小级别运动员第2个回合对抗最为激烈,第1个回合受双方运动员出拳谨慎及第3个回合体能下降的影响,出拳数相对较少。从冠、亚军出拳数的层面上看,4个级别冠军运动员共出拳705次,亚军运动员761次。拳击是以互相击打对方有效区域得分获胜的手段,是一项以技术为核心,得点准确、清晰、有力为基本属性的对抗性运动项目[1]。

表2 冠亚军各回合拳法应用统计情况

图1 冠亚军拳法的应用统计情况

通常认为运动员比赛中出拳越多,得分的几率就越高,从而获胜的几率也就越大。结合图1可见,4个级别中冠军出拳总数反而比亚军少56次,且每个回合的出拳数均小于亚军运动员,说明冠军运动员出拳多于亚军不具有一般规律性,也不符合通常认为的“出拳多则获胜几率大”的理论。拳击竞赛规则在2009年进行了修改,修改后裁判对于得点拳的判定更加严格,更加注重击打的力度效果。得点是拳击项目获胜的关键,更加清晰的出拳效果以及更准确的击打将是得分的关键因素[2]。可以看出,运动员出拳的多少对其比赛获胜的影响不大,而与其有效拳的多少存在着直接的关系,冠军的制胜特征也就体现在出拳的总数整体上不高于亚军,但有效拳相对高于亚军。过多的出拳不仅不能提高得分率,还浪费了体能,好的技术能够提供击打的准确度,良好的身体协调性和力量能够提高击打的力度,根据规则要求努力提高运动员出拳的有效率,才是比赛获胜的关键。

2.2 冠军单拳进攻技术制胜特征分析

拳击是双方运动员通过出拳击打对方有效区域得分获胜的运动项目,拳法技术是项目的核心技术,也是实现得分的唯一途径[3]。每一种拳法都有各自的应用距离、应用时机、应用方式和应用效果,不同的运动员也有其侧重点,在业余拳击最高水平的比赛中获得冠军的运动员在技战术应用上必然有其自身的优势。各级别冠军的整体应用也必然具有一定的规律,冠军相对于亚军也必然有其特有的技术制胜优势。

从表3的统计数据整体上看,拳击6种单拳进攻技术小级别冠亚军拳击运动员后手直拳应用最多,其次是前手直拳、前手摆拳、后手勾拳、后手摆拳和前手勾拳(如图2所示)。

表3 冠亚军单拳进攻技术应用统计情况

图2 小级别冠亚军单拳进攻技术总体运用特征

其中,直拳技术的应用率较高,达到了总应用的55.4%,摆拳技术的应用率为27.3%,勾拳技术的应用最少,只有17.3%。可见,直拳技术是拳击奥运会小级别运动员运用最多的拳法,尤其是后手直拳,使用率达到了30.4%。直拳相对于摆拳,具有距离短、速度快、力量大的特点,在拳击快速对抗中,直拳技术的应用更直接、更快速,从小级别冠、亚军运动员整体应用情况看,其应用率较高,效果也较好。结合直拳技术特点也反映了拳击运动小级别运动员是以速度为核心的快速攻防对抗。同时,也可以看出直拳尤其是后手直拳的应用能力,是运动员比赛获胜的关键因素。

如图3所示,从冠军单拳技术制胜特征层面上看,各级别冠军相对于亚军在单拳进攻技术上的特点各不相同,49kg冠军在前直和后摆2种拳法上体现出一定的优势特点。52kg冠军前手直拳、后手直拳和前手摆拳3种拳法运用相对较多,特点明显。亚军后手直拳运用特点明显,冠军相对于亚军在前手直拳和后手勾拳上具有一定的优势。56kg冠军单拳进攻技术特点非常明显,比赛几乎是以前直、后直和前摆3种拳法应用为主,这3种拳法的使用率占总数的91.9%,特点非常突出,亚军运动员后直和前摆运用特点明显,冠军相对于亚军在前直和后直2种拳法上具有一定的优势。60kg冠军后直、勾拳和前摆应用较多,亚军拳法相对单一,直拳和左摆拳应用比例较高,是典型的远距离打法选手,冠军相对于亚军技术比较全面,综合能力强。

图3 冠军运动员单拳进攻技术制胜特征分析

2.3 冠军击打成功率和得分率制胜特征分析

2人对抗是拳击项目的基本属性,得分是拳击项目的核心[3]。2人只有通过技、战术合理、有效的击打到对方的规定区域,才有可能得分,但得分拳的判定还需要得到裁判的认可;所以,不是所有击打到对方的拳都能得分,裁判还要根据击打的准确性和击打的力度来进行判定,但是拳法有效击打到对方是得分的前提,有效提高运动员击打的成功率也是提高得分率的前提[4]。依据表4,小级别的8名运动员,冠军在出拳总数和有效击中对方的数据上不具有任何优势,整体要小于亚军运动员;但在击空数和击打成功率方面要高于亚军,说明冠军运动员在比赛中击打的效率更高,也体现了冠军的制胜优势。

表4 冠亚军击打成功率和得分率统计表情况

表4(续)

如图4所示,从击中得分率的数据看,冠军运动员不论是在整体还是个体的2个层面上都具有明显的优势。有效击中对方是得分的前提,而击中的拳能否得分才是比赛的核心,冠军运动员的优势也就体现于此,较高的击中得分率也就是冠军的制胜特征;因此,运动员在比赛中出拳多少不是获胜的关键因素,而击中的得分率才是拳击比赛获胜的关键因素。出拳能够得分主要依靠裁判的判定,而判定的依据是击打的准确和力度。我国拳击运动员在以后的训练中,应在不断提高技术水平的基础上增加力量素质的训练,以提高拳法击打的准确和力度。

2.4 冠军防守技术制胜特征分析

拳击是一项对抗性运动项目,是运动员双方在进攻和防守之间的博弈,运动员的对抗就是在进攻和防守中不停转换。高水平运动员利用娴熟的防守技术,结合反击可以实现直接进攻技术的得分效果[1];因此,防守技术在拳击对抗中也是一项重要的技术。如图5所示,运动员整体上抱头防守和闪躲防守运用最多。由此可以看出,抱头防守和闪躲防守技术是小级别运动员主要的防守技术。

图5 小级别冠军防守技术制胜特征统计情况

从冠亚军的防守技术使用情况看,冠军防守技术共使用了193次,而亚军运动员使用了137次,两者差距56次,冠军运动员在防守上体现了明显的技术优势。从各防守技术层面上看,冠军在抱头(76∶28)和闪躲(68∶35)2项防守技术上优势较明显(如图5所示),其他防守技术的应用均小于亚军运动员,说明抱头和闪躲防守技术是小级别冠军运动员制胜的核心技术。抱头属于被动的防守方式,在防守的同时自身也会受到击打,且不利于反击;因此,在比赛中不鼓励使用,尤其是在规则修改后鼓励运动员多对抗的新形势下,过多地使用抱头防守不仅容易失去比赛的主动权,而且还不利于裁判的优势判定。而闪躲防守是主动的防守技术,在比赛中可以起到有效防守和反击的作用,运用得当不仅可以得分,而且还可以得到裁判的认可。

2.5 冠军进攻距离制胜特征分析

国家拳击队总教练张传良对不同水平运动员对抗的核心进行概括,他认为:“在拳击比赛中,低水平比的是能力,中等水平比的是节奏,高水平比的是时机,最高水平比的是运动员的智慧”[5]。对抗距离的把控可以体现出拳击运动员水平的高低,高水平运动员在比赛中总能发挥出距离的优势,合理控制与对手的距离,以尽可能地发挥自身优势,抑制对方的发挥。

表5 冠亚军对抗距离运用特征分析

不同的距离体现了不同的技术风格,从表5的统计结果看,运动员整体上中距离运用最多,达到了41.8%,其次是远距离,近距离最少。中距离对抗的优势体现在运动员进攻和防守比较直接,进攻有效距离短,有效性强。远距离相对增加了进攻的时间,运动员能较好地把控场面,但进攻的时机和有效性不好把握。近距离对抗中由于双方距离较近,能有效发挥防守作用,但进攻拳法的有效性稍差。在拳击比赛中对于距离的运用,只有适合自己,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优势才是最好的;因此,运动员只有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进攻距离,才能在比赛中发挥出自身的优势[4]。

如图6所示,冠军在比赛时远距离共运用了118次,中距离使用了107次,近距离使用了78次。而亚军运动员除中距离运用次数比冠军多28次外,其他距离的运用都少于冠军运动员,尤其是远距离运用,比冠军少48次。虽然中距离对抗能够有效提高运动员进攻的有效性,但高水平之间的对抗不仅是技术的对抗,更是智慧的对抗。如何在相持的博弈中,发挥自身优势,掌握比赛的主动,也就体现了冠军的制胜优势。如图6所示,冠军运动员在远距离进攻中优势明显,说明冠军运动员能够较好地利用距离控制比赛的节奏,达到掌握主动、抑制对方发挥的作用,这也体现了冠军运动员的制胜优势。

图6 冠军进攻距离制胜特征分析

2.6 冠军战术运用制胜特征分析

表6的统计数据显示,运动员在比赛中主动进攻的次数占60.8%,要明显高于防守反击的应用。高水平运动员比赛中,对抗的实质是对进攻时机、进攻距离和对场面把控的能力,掌握了比赛的主动权,也就掌握了比赛的优势;因此,可以看出在高水平运动员的比赛中,主动进攻的次数要明显高于防守反击的应用。另外,2009年规则修改后给拳击运动带来了较大的改变,拳击运动重新回归了对抗的本质,崇尚进攻,崇尚对抗,而拳击比赛中一味的防守已不是主流趋势[6-7];因此,运动员在比赛中都尽可能地主动进攻,增加对抗,以便把握比赛的优势。

表6 小级别冠亚军战术运用统计情况

如图7所示,从冠军制胜特征的层面上看,冠军运动员无论是在主动进攻,还是在防守反击上的运用都少于亚军运动员。运动员每一次进攻或防守战术的运用,都代表了一个交手回合,运动员在比赛中进攻积极主动、防守反击迅速就会增加交手的回合,交手回合多理论上就会增加得分的机会;但从冠亚军战术应用情况看,冠军运动员的运用并不具有明显的优势,这也进一步印证了规则修改后裁判对于得点拳的判定更加严格的要求[2]。冠军运动员之所以在交手回合低于亚军的情况下比分高于亚军,排除人为因素,更可能就是冠军运动员击打的有效性高于亚军,进而击打得分率也高于亚军,这也体现了冠军的制胜优势。

图7 冠军战术运用制胜特征分析

2.7 冠军反击技术制胜特征分析

反击技术是在防守技术的基础上应用的一项技术,反击技术的应用能够体现出运动员技术水平的高低,高水平拳击运动员的反击效果和反击拳法必然具有一定的优势。从表7可见,反击单拳是高水平小级别拳击运动员运用次数做多的技术,占总数的60.6%,其次是反击两拳,其他应用相对较少。其中,反击拳法以直拳为主,摆拳和勾拳的应用差距不大。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拳击快速的对抗中,速度是至关重要的因素,速度决定了出拳快慢与反击效果。反击单拳相对于多拳必然具有速度的优势,直拳相对于摆拳和勾拳也具有速度快、力量大的优势,小级别运动员反击技术中反击单拳和反击直拳应用较多的结果也说明:高水平运动员在反击技术的应用上,以反击速度效果明显的单拳反击和直拳反击为主。

表7 小级别冠亚军反击技术运用统计情况次

如图8所示:冠军反击拳数共运用了118次,亚军运用了91次,冠军在反击拳法的应用上表现出了明显的优势;冠军运动员相对于亚军在各具体指标的应用上也占有一定的优势,且冠、亚军在反击技术各项指标的应用上表现出了一致的规律性,即随拳法数的增加使用率呈下降趋势,直拳、摆拳和勾拳的应用上也呈现了下降趋势。由此我们看出,冠军运动员在防守反击技术的应用上相对亚军具有一定的优势,各反击拳法的使用率也明显高于亚军。

图8 冠军反击技术制胜特征分析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拳击比赛中运动员出拳数不是比赛获胜的核心因素,而有效拳的多少才是获胜的关键因素,冠军出拳的总数整体上不高于亚军,但有效拳数要明显高于亚军。

2)小级别拳击运动员是以速度为核心的快速攻防对抗,直拳尤其是后手直拳的应用能力,是运动员比赛获胜的关键因素,冠军两拳组合拳应用效果和应用率表现较为突出。

3)运动员出拳时机、出拳力度和出拳效果是冠军的技战术制胜特征和比赛获胜的关键因素。在防守技术上冠军体现了明显的技术优势,抱头和闪躲防守技术是小级别冠军运动员制胜的核心技术。

4)冠军在出拳总数和有效击中对方的数据上不具有任何优势,但在击空数和击打成功率方面要高于亚军。说明冠军运动员在比赛中击打的效率更高,得分能力更强。

5)冠军运动员在远距离进攻中优势明显,能够较好地利用距离控制比赛的节奏,达到掌握主动,抑制对方发挥的作用,这也体现了冠军运动员的制胜优势。

3.2 建议

1)我国拳击从业者应不断提高拳击运动的认识水平,理解拳击的本质特征,深入学习分析拳击竞赛规则,把握世界拳击技战术的发展趋势,以便更好地指导我国拳击的教学和训练。

2)应努力提高我国拳击运动员击打的有效率,提高运动员对出拳时机的把握,增加运动员出拳效果和出拳力度。

[1]刘大庆,张莉清,周爱国,等.我国潜优势项目特点与制胜规律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35(11):107.

[2]宋红海,樊庆敏,臧广悦.规则变化对我国拳击运动发展趋势影响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35(1):117.

[3]樊庆敏,张辉.潜优势项目特点与制胜规律研究—拳击[R].北京:国家体育总局拳击跆拳道运动管理中心,2012:12-14.

[4]张辉,樊庆敏.2012年伦敦奥运会女子拳击冠亚军技战术运用特点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36(4):140.

[5]王德新,王兴,梁慧子,等.新规则下世界拳击强国乌克兰运动员技战术特征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2,28(3):67.

[6]Wallace B.How to Beat a Taller Opponent[J].Black Belt,2008,15(3):62.

[7]王德新,胡亦海,荣敦国,等.世界优秀男子拳击选手制胜技术特征与对策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2,46(6):64.

[8]王德新,樊庆敏,王兴.世界优秀拳击运动员普列布道尔吉·塞尔丹巴进攻技术特征[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34(11):126.

[9]王德新,樊庆敏,荣敦国,等.我国拳击+91KG级伦敦奥运会主要对手的技战术特征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12,48(2):63.

[10]韩跃刚.山东省与国内优秀男子拳击小级别运动员组合拳运用对比分析[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2,28(1):88.

[11]王德新,吴瑛,荣敦国,等.2012伦敦奥运会拳击项目的备战对策:基于2011年世界锦标赛赛况的分析[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2,24(3):245.

[12]于德顺,张辉,樊庆敏,等.拳击运动[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2:45-47.

[13]宋红海,樊庆敏,臧广悦.第29届奥运会拳击比赛技战术得分特点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11,47(6):77.

[14]Bin L Y,Song S J,Son Y,et al.Effects of boxing training on energy expenditure with individual and combination movements[J].Medicine and Science in Sports and Exercise,2014,46(5):84.

猜你喜欢
直拳拳法亚军
第十四届全运会空手道资格赛(第一站)男子组手
——67公斤级拳法技术趋势分析
姜亚军治疗焦虑性失眠经验
前手直拳在拳击比赛中技战术的运用方法
灌篮(2020年9期)2020-11-24 05:36:02
吴亚军:白手起家的女首富
时代邮刊(2019年24期)2020-01-02 11:04:52
狗拳非遗难寻传
浅谈拳击中后手直拳的功效
山西青年(2018年22期)2018-01-24 20:24:51
双11商战,永久、凤凰夺冠亚军
中国自行车(2017年1期)2017-04-16 02:53:45
A Precritical Analysis of the PoemThe Passionate Shepherd to His Love by Marlowe
猜拳
少年文摘(2016年4期)2016-08-13 17:34:22
浅谈散打直拳技术动作应用与分析
长江丛刊(2015年22期)2015-11-17 11: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