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玉屏 王传俊
摘 要 通过分析计算机类技能大赛对现有教学模式的影响,构建出以计算机类技能大赛为载体的项目化教学模式,并探讨项目化教学模式在计算机人才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等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 计算机类技能大赛;项目化教学模式;职业素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15-0013-03
项目化教学作为高职高专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对大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目前,许多高校都在围绕如何提高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创新实践动手能力进行相关的教学改革和尝试,笔者从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的实际情况出发,探索符合本校实际的项目教学模式。
1 以“项目+竞赛”为向导的培养新模式
目前对于计算机类人才能力培养,实践环节已处在关键位置。考虑到现有大学人才培养的要求和现状,高校很难通过大幅度提高相关培养环节的学时,来促进人才能力的培养。所以只能从课外环节如学科竞赛、科研项目等入手,研究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新模式。
“项目+竞赛”在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中日渐突出 计算机应用型人才主要是面向IT业进行培养,从行业特点来看,实践能力是立足于本行业的基础,包含编码、调试、文档撰写和团队协作,即该类能力的培训需要大量的工程实践实训作为依托。算法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属于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的高级目标,且算法设计能力可以作为创新能力的一种直观体现[1]。
“项目+竞赛”模式促进实践能力培养 由于课程体系内容具有基础性和滞后性的特点,仅仅依靠课程体系培养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能力是不够的。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传统的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培养路径如图1所示。
实验课程、实践课程和实现/毕业论文是传统的实践能力培养环节,而且大部分培养环节以课堂(微机室)教学为主,必然导致学生的培养时间不够。随着IT技术的发展,行业协会越来越重视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社会上涌现出越来越多的计算机类技能大赛。由于计算机类技能大赛的内容涉及当前的行业研究热点、实际的应用场景和复杂的社会背景,要求参加技能大赛的学生具备很强的专业知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这恰好成为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新途径。“项目+竞赛”的模式作为传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的有力补充,为促进实践和创新能力提供了新的选择。
递进式“项目+竞赛”创新项目化教学模式 在计算机类应用型人才创新实践能力培养过程中,项目驱动和技能大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项目和大赛之间不是割裂的,它们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2]。
项目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符合计算机课程实用性、层次性较强的学科要求。项目化教学模式则主张以学员为主体、教员为主导,以课堂和计算机网络教学环境为平台,将几种教学方法有机统一的一种优化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
计算机类技能大赛覆盖面非常广,涉及从基础的程序设计到各种专业性的应用开发,对于参赛学生的要求也有所区别。技能大赛的这种层次性为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提供了非常好的参考,设计一套符合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路径规律的大赛体系,可以很好地促进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而且计算机类技能大赛具有比赛周期长的特点,这恰好为学生提供了从相关知识储备到知识应用的完整学习周期。
通过对现有的项目驱动和技能大赛进行分析,提出递进式“项目+竞赛”创新项目化教学模式,如图2所示。该模式通过科学地设计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保证学生能够系统地接受从基础实践能力到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该模式的培养,使得计算机专业学生满足进入软件行业从事软件开发等工作的基本职业要求。
按照项目驱动、技能大赛的分类以及与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关系,递进式“项目+竞赛”项目化教学模式分为三个阶段,每阶段作为下一阶段的基础,且竞赛与项目相互作用。具体“项目+竞赛”递进协作关系详见表1。
2 递进式“项目+竞赛”项目化教学模式的应用
根据计算机类人才培养及实践教学目标的要求,按照“项目+竞赛”项目化教学模式进行实践教育改革与创新。
递进式开展计算机类技能大赛 结合专业理论培养计划,有针对性地通过计算机类技能大赛提高学生基础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几年的实践教育改革,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形成了递进式“项目+竞赛”项目化教学模式。计算机类技能大赛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覆盖计算机专业所有学生;而且该赛事与对应的课程在时间上紧密衔接,保证了低年级学生参与该赛的兴趣,进而引导学生加强对实践能力的认识和重视。
作为高职院校,必须培养专业学生具备符合企业要求的创新实践能力,包含软件应用能力、编码能力、调试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算法设计能力等。组织学生参与全国数学建模比赛等赛事,通过各种途径培训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项目+竞赛”提升学生职业素质 高职院校培养的是生产一线的专业技术人才,技能大赛对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具有指导性的意义。职业素质所需的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企业管理理念与创新精神等在大赛项目中得以充分体现,团队间只有彼此配合默契、个人专业技能娴熟,才能做好工作、完成任务。
学生的职业竞争意识能在大赛中得到充分表现,扎实的专业技能、较好的综合素质、较高的心理素质才能有好的比赛成绩,学生在比赛中深刻体会到细节决定成败。参加过省级大赛的学生,现在大部分是用人企业重金聘请的一线高技能专业人才,就业质量相当高。
校企合作深化实践能力培养 为了确保培养的学生具备进入到IT业所需的基础技能和素质,学院根据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结合项目化教学模式,通过校企合作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学生进入高年级后,学院与相关企业进行合作,通过订单培养的方式,在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同时,同步培养企业所需的人才。学生在学院教师和企业工程师的共同指导下,学习和完成所承担的研发任务;在研发过程中,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不断得到培养,更能够熟悉相关产业的业务流程,节省了企业后期重新培训相关开发人员的成本;最后得到企业认可的学生,在双方自愿的情况下,可以进入企业工作。
3 结论
综上所述,高职高专的培养目标要体现在岗位技能的培养上,而现在各类计算机类技能大赛的项目也体现在专业技能上,技能大赛更能体现新技术的应用性。教学活动含有技能大赛,在技能大赛中含有教学活动,在实施过程中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实践技能。通过技能大赛,强化了学生的技能水平,锻炼了学生的生存心态,使其具备了良好的心理素质。这样可以缩短上岗适应期,达到零距离上岗,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唐敏,杜全胜.以赛促教,推进计算机课程一体化教学改革[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4):15-16.
[2]王亚飞,杨曙辉,李学华.计算机应用大赛与学生能力培养探索[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2(12):145-146.
山东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科研规划课题“基于职业标准的高职课程内容的研究”(课题编号:2012zcj101)。
作者:云玉屏,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机电工程系讲师,研究方向计算机软件与应用;王传俊,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机电工程系讲师,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265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