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培亮
摘要:对近年来国内教学杂志中白磷水下燃烧改进实验进行归类和比较,针对实验中存在白烟未处理、白磷水下燃烧成功率低、仪器须经过特殊处理等不足,结合实际进一步改进实验。改进后的实验具有仪器易得、白磷在水下能持续并剧烈燃烧、成功率高且能有效防止污染等优点,非常适合课堂实验教学。
关键词:白磷水下燃烧;实验类型;实验改进
文章编号:1005–6629(2015)6–0073–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1 问题的提出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中[1]在探讨“燃烧的条件”——可燃物要与氧气或空气接触时,设计了如图1的实验。
针对该实验存在的不足[2~4],很多化学老师对其作了改进和创新[5~15],但仍存在白烟未处理、白磷水下燃烧成功率低、仪器须经过特殊处理等不足。笔者查阅了近年来国内白磷水下燃烧改进实验的相关文献,并进行实践、归类和比较,设计出一套能解决以上问题并能适用于课堂教学的实验方案。
2 当前“白磷水下燃烧”改进实验类型比较
2.1 类型1 将白磷限制在小空间[16~19]
以装置简单、实验现象明显的钱胜小组[20]改进实验为例(图2)。
该类改进实验具有装置简单、操作简便、实验成功率高、现象明显的优点。但其中产生的白烟(P2O5)只有小部分被水吸收,会造成污染,危害实验操作者的健康。
2.2 类型2 将实验改在密闭装置中进行[21~22]
以吴国权[23]改进实验为例(图3)。该类改进实验最大的优点是环保安全。但由于白磷在热水中会熔化成油状小液滴,通入氧气时,气体难以和白磷接触。因此,该类改进实验中的白磷很难在水下燃烧;另外在通入氧气时,未能与氧气接触的白磷分散成细小的珠状物,使清理仪器时存在不安全因素。
2.3 类型3 用装满氧气的仪器与水下白磷接触[24,25~27]
以张艳琴小组[28]改进实验为例(图4)。该类改进实验的优点是装置简单、操作简便、实验成功率高。但其中的白磷难以完全燃烧,未燃烧的白磷使清理仪器时存在不安全因素。另外,由于该类改进实验中的白磷燃烧时并没与水接触,这会使学生难以理解实验中热水的作用,对其认知造成干扰。
2.4 类型4 将仪器进行特殊处理[29,30]
以刘松伟小组[31]改进实验为例(图5)。
该类改进实验优点是装置简单、操作简便、实验成功率高、绿色环保。但其仪器必须经过特殊处理、药品放置位置必须准确,否则将会大大影响实验效果和成功率。另外,仪器的可替代性不强,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该类改进实验的推广。
3 实验再改进方案
3.1 实验装置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设计了一套仪器易得、操作简便、现象明显、成功率高并有效防止污染的实验方案(图6),取得良好效果。
3.2 实验用品
仪器:注射器(50mL)1支、锥形瓶(250mL)带单孔塞1个、大烧杯(500mL)1个、大试管(30mm×200mm)带双孔塞1支、小试管(6mm×70mm)1支、广口瓶配双孔塞1个、长镊子(22cm)1支、药匙1支、导管若干、橡胶管若干
药品:白磷、80℃热水、5%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1%的氢氧化钠溶液、酚酞试液
3.3 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
3.3.1 实验步骤
(1)在锥形瓶中加入1药匙二氧化锰,在注射器中吸入约40mL 5%过氧化氢溶液,然后将注射器的针头刺入橡皮塞中。
(2)在广口瓶中加入1%的氢氧化钠溶液至其中上部,再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塞好双孔塞。
(3)取一块绿豆大小的白磷放入小试管中,再加入少量80℃热水(热水高度以小试管高度1/2左右为宜);将大试管稍作倾斜,让小试管沿大试管内壁滑入大试管中。将双孔塞的长导管伸到小试管中接近白磷正上方的位置,塞好双孔塞。最后将大试管放入大烧杯中。
(4)按图6连接好装置,加入约200mL 80℃热水,保证小试管中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此时,若浸在氢氧化钠溶液的长导管末端有气泡冒出,则证明装置气密性良好。否则必须重新连接装置,才能进行后续操作)。
(5)缓慢推动注射器。
3.3.2 实验现象和结论
加入热水后,白磷不燃烧。推动注射器,锥形瓶中有大量气泡产生,气体沿导管进入小试管中。白磷先冒出少量白烟,待空气排尽后,小试管白磷被点燃,持续燃烧,并产生大量白烟;最后白烟随气流进入氢氧化钠溶液中。说明可燃物在温度达到着火点时,要与空气(或氧气)接触才能燃烧。
4 实验再改进后的优点
(1)该实验的创新点是将白磷固定在小试管中,集合改进实验类型1和类型2的优点,解决了改进实验类型1中白烟未处理和改进实验类型2中氧气流将白磷吹散而导致白磷不能燃烧的问题。
(2)与改进实验类型3相比,该实验的白磷是在水下持续燃烧,而且反应完全,残留量很少,确保仪器清理时的安全。
(3)与改进实验类型4相比,该实验仪器易得,且不需特殊处理,可替代性强,容易推广。
(4)该实验中药品的利用率高。一方面过量的氧气能使五氧化二磷被更快、更充分地吸收;另一方面,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酚酞试液,可以判断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已经完全反应。
(5)在操作过程中可以直接验证装药品后装置的气密性,保证了实验的顺利完成。
5 实验说明
(1)若在实验步骤(4)检查装置气密性后,将制氧装置和反应装置分开,推动注射器,待锥形瓶中充满氧气之后,再将装置连接,则小试管中的白磷立刻燃烧。
(2)该实验成功率高,现象明显。白磷若过量,燃烧更剧烈,但容易使导管末端炸裂。
参考文献:
[1]王晶,郑长龙主编.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128~129.
[2][5][16][20][24]钱胜,冯红霞.对白磷在水下燃烧实验的多种改进[J].化学教学,2011,(3):38~39.
[3][6][17]曾小明.探究燃烧条件实验的改进[J].实验教学与仪器,2012,(1):28.
[4][7][18]胡江山.白磷在水中燃烧的实验演示器[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3,(5):28.
[8][19]闫孝平.物质燃烧条件实验的改进[J].教学仪器与实验,2010,26(10):14~15.
[9][21][23]吴国权.白磷水下燃烧演示实验的再研究[J].化学教育,2013,34(3):58~59.
[10][22]韩程明.探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实验改进[J].化学教育,2010,31(5):69~70.
[11][25]苏瀚.对物质燃烧条件实验的改进[J].河北理科教学研究,2010,(2):40.
[12][26][28]张艳琴,史祥利.探究“燃烧条件”实验改进[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12,25(5):17.
[13][27]王红云.探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实验改进[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4,(5):63~64.
[14][29][31]刘松伟,王雪瑞.“燃烧条件的实验”改进[J].化学教育,2014,35(17):63~64.
[15][30]吉基和.探究燃烧条件实验的改进[J].实验教学与仪器,200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