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并搞好化学的前期启蒙

2015-09-15 02:11方扬平秦勤
化学教学 2015年6期

方扬平+秦勤

摘要:“前期启蒙”也可称为“提前启蒙”。前期启蒙在学科知识技能方面的要求应该更低,而在培养兴趣方面的要求应该更高。前期启蒙适应了现代社会的发展特点,有利于后续的化学课程学习,值得尝试、推广。前期启蒙要注意内容适度、方法得当,切忌变成“提前恐吓”。学生是不是有了学习化学的兴趣,是不是有了初步的经验系统,是判断前期启蒙是否成功的主要标准。介绍了用生活化教学进行前期启蒙的构想。

关键词:化学启蒙教育;前期启蒙;生活化课堂建构

文章编号:1005–6629(2015)6–0027–04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1 什么是前期启蒙

近几十年来,化学科学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这不仅表现在化学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也表现在化学科学深入影响了社会的各个方面。“化学社会化,社会化学化”精辟地概括了这种变化。化学与社会紧密联系,每一个社会成员都需要具备一些基本的化学认知,否则就可能影响他们的生活质量,甚至可能会引发一些社会事故。

然而,在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一直延续着化学科学大发展之前的近代课程传统:到初中最后一学年才开设化学课程,在这之前主要在小学的科学(或自然)课程中涉及少量化学知识(例如水、空气组成、燃烧之类)。这种安排使得我国青少年在16岁之前受到的化学教育十分贫乏,以至于经常发生中毒、误服、火灾等有关化学的事故。针对这种情况,实在有必要做出适当的调整。

实际上,在国际上对16岁以前的少年儿童进行化学启蒙教育已经成为化学教育发展的一大趋势。在国外,将化学实验应用于儿童科学启蒙教育已经有多年历史。例如,由美国高校举办的“Chemistry Abounds”化学巡回展、美国化学会的“Chemistry for kids”项目和“Super Saturday”课外活动等都成为美国小学生初识化学、享受化学乐趣的重要机会。化学工业发达的德国特别开办了德国儿童大学,这种儿童大学的初期形式叫“哈利·波特魔术班”,实际上是以魔法般神奇的趣味化学实验讲座去吸引儿童。世界化工业巨头德国巴斯夫公司首创了欧洲第一个互动式儿童化学实验室,名为“小小化学家”,目的之一是宣传化学对人类的价值[1]。在我国,某些学校也进行了一些尝试。例如,北京十一学校为初二学生设计了“快乐化学”课程并编写了校本教材[2,3]。近年来,中学教育“淡化化学”的动向促使部分化学教育工作者将目光和希望投向了没有太多升学考试压力的初一、初二乃至更早的小学教育,把化学课程提前开设。尽管动机可能不同,客观上这些前期启蒙尝试适应了现代社会化学化的发展特点。

初三化学本来就是启蒙性质的,相对于此,可以把在初三学习之前的启蒙尝试称为“提前启蒙”或者“前期启蒙”。

“提前启蒙”与传统的初三启蒙是有所不同的:

“提前启蒙”对传授知识的数量和系统性要求大幅降低,对“开导蒙昧”的要求则更高,更加注重对儿童以后的学习、发展的积极影响。

初三化学是正式列入课程计划的,有教育行政部门的文件加以规范,具有国家课程性质;“提前启蒙”则无多少规定,相对而言实施比较灵活,一般只具有校本课程的性质,占用时间也不多。

初三化学虽然是启蒙性质的,但需要进行终结性学绩考核和评价,对学生有一定的压力;“提前启蒙”则一般不进行学绩考核和评价活动,不但对学生没有压力,还会给学生带来乐趣。

提前启蒙适应了现代社会的特点,有利于后续的化学课程学习,是值得尝试、推广的。因此,总结有关的成功经验,发现需要警觉的问题,以利于进一步尝试、推广,遂成为一件重要的事情。

2 怎样搞好化学的前期启蒙

2.1 提前启蒙切忌变成“提前恐吓”

由于受“应试”价值取向的影响,中学化学教学发生了异化,化学课堂走进了知识灌输和习题操练的误区,即使本应具有启蒙性质的初三化学课程也是如此,导致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他们所学的化学知识与自身的生活和经验没有关系,学习化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应付考试。厌学化学、畏惧化学、害怕实验等成了当下很多初中生的普遍心理。在前期启蒙中,一定要吸取这个教训:一旦学生有了厌学情绪、畏惧情绪,将会严重影响他们对化学的后续学习,这样的前期启蒙一定是失败的,必须严防发生。一定要真正地实行启蒙活动,坚决避免把提前启蒙变味成“提前恐吓”。

2.2 搞好前期启蒙首先要弄清其特点和要求

特级教师程同森认为,认清化学启蒙教育的特点是正确开展化学启蒙教育的前提。他说,我们认为的“化学启蒙”应是创设丰富的环境刺激,唤醒、启迪、激励学生去自主行动,让学生从混沌走向明亮,最大可能地将化学中的人类智慧汲取为自身智慧的营养[4]。我们认为,作为前期启蒙,在学科知识技能方面的要求应该更低,而在培养兴趣方面的要求应该更高,否则就不是真正的前期启蒙。

真正的化学前期启蒙有什么特点呢?真正的化学前期启蒙应该重视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兴趣,重视按照学生化学兴趣的发展规律实施启蒙[5]:让学生从观察新奇现象的兴趣水平逐步提高到探究现象原因的水平,由被动观察现象的水平逐步发展到主动实验的水平,由感性认识的水平逐步发展到理性思考的水平等等。真正的化学前期启蒙应该能够让学生享受学习化学的乐趣,享受探究化学问题的乐趣。

真正的化学前期启蒙应该重视帮助学生逐步做好有关经验的积累。火柴的使用、生石灰的消化、熟石灰粉刷墙壁后的化学变化……这些生活中的化学现象曾经是过去许多人学习化学的基本经验。可是,如今学生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上述老经验他们很难经历也很难理解,墨守成规会给他们制造学习困难。所以,真正的化学启蒙一定要了解学生生活,与时俱进,努力用学生熟悉的事实来帮助他们建立学习化学的初步的经验系统。

学生是不是有了学习化学的兴趣,是不是有了初步的经验系统,是判断前期启蒙是否成功的主要标准。

真正的化学前期启蒙还在于做好科学精神的启蒙,重视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实事求是、敢于质疑的精神,培养学生在观察和思考的基础上积极提出问题,并进一步思考如何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

真正的化学前期启蒙一定是从学生特点出发,认真考虑了学生的特点和最近发展区的。因此,真正的化学前期启蒙不排斥在适宜的时机适当地渗透基本的化学科学观念,例如元素是物质组成的基本成分;物质由微粒构成;物质运动和相互运动具有多样性;宏观现象可以用微观机理解释;实验和理性思考是认识化学现象的基本方法等等,以利于减少日后学习的困难。

2.3 前期启蒙要注意内容适度、方法得当

认识身边的有趣和简单的化学现象;认识身边涉及物质组成、结构和反应的基本的化学现象;学习有利于保证生命安全、提高生活质量的化学知识;学习有利于初三以及高中阶段学习化学的知识、技能和学习习惯;学习有利于学生认识、了解化学科学的事实等等,都可以成为前期化学启蒙的内容。前期启蒙少不了要让学生了解某些化学概念、规律、原理以及化学符号等等,但这绝不是意味着要求让学生系统地学习化学知识、记背概念定义和化学符号……

前期启蒙少不了要进行讲授活动。但是,在越来越重视学生真正作为学习主体的今天,探索启蒙教育的科学方式和路径应当成为提前启蒙的重要课题。

在方法方面,我们认为前期启蒙应该以让学生在做中学、在玩中学为主,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更好地丰富学生的跟化学有关的实践经验[6]。

3 对前期启蒙的一些构想

国外的一些好的做法,例如开展专题节庆活动、巡回展出、儿童实验室、儿童大学以及我国的“大手牵小手”等活动都是化学前期启蒙的好形式。它们的共同特点除了生动之外,在时间上是短促性的。我们认为,对于化学的前期启蒙,还要重视日常的开展,现就有关问题讨论如下。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倡导“生活即教育”理念,主张在生活中找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生活与课堂教学密不可分,让学生从生活现象中发现知识的价值,在教育中感悟生活的意义,在生活中践行教育的价值[7]。前期启蒙可以遵从这个理念实行生活化教学。所谓生活化教学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体验中内化素养,掌握生活本领,从而获得更有活力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以便将来更好地生活。

如何使化学课堂与生活实际联系,做到贴近经验,贴近社会,贴近学生的需要,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能力,是我们化学教育工作者永恒的研究课题。化学知识本身就是从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得来的,因此,在化学教学中选取学生较为熟知的生活题材、解决实际生活问题是化学教学生活化的关键。化学前期启蒙的生活化可以从下列几方面着手:

3.1 情境导入生活化,激发求知兴趣

直观的、有趣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更容易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化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在教学时要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选择学生身边的、生动有趣的、有利于学生探索的素材,创设鲜明的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究兴趣和动机。比如,家中的食盐为什么会变潮?向积雪上撒盐为什么会使雪融化?碰到醋的紫甘蓝(紫白菜)怎么变红了等等。通过大量具体的、真实的日常生活事件,引导学生感受、猜想、探究、体悟,从而了解化学问题。

“生活化”导入资源,主要包括学生熟知的日常生活现象、社会现象、重大的社会事件、熟知的文学和历史素材等等。通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已有知识、能力实际和社会实际,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增强学生更加关注生活中各种化学问题的意识。

3.2 教学过程生活化,提升创造能力

教师不但应该注重创设生活化课堂情境,还应该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寻找问题,引导学生对身边的所见所闻进行思考。当学生一旦感到所学的东西被派上“用场”时,求知的劲头会更大,跃跃欲试的欲望会更强烈,对于延伸课堂、激活知识、提升能力能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例如:在教学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了难溶于水的碳酸钙之后,可以设计这样一个问题:“夏天天气炎热,鸡蛋易变质,你能为没有冰箱的家庭想出简单方便的鸡蛋保鲜方法吗?”并帮助分析:蛋壳看似严密,实际上表面有无数小孔,蛋里的细胞呼出的二氧化碳刚一露出小孔,如果与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就可以生成难溶于水的碳酸钙,封住小孔,使蛋壳形成密封,这样可以使鸡蛋保鲜。

在知识飞速膨胀的当今时代,知识是学不完的,因此要引导学生由学会知识变为会学知识,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才能运用分析、推理等方法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和所学书本知识类似但又不完全相同的问题。教师不能简单地把自己知道的知识直接传授给学生,令他们暂时满足,而应该充分相信学生的探究潜能,指导他们对生活中的现象进行实验、猜测、推理、创造等活动。

3.3 实验探究生活化,培养实践能力

实验在化学学科的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学生在动手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可以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并且可以强化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帮助学生养成科学的态度,掌握科学的方法。因此,要努力给学生创造实验的机会,善于寻找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的生活元素,选择新的实验视角和研究视角,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例如可以让学生对厨房中的食碱、苏打、白醋、明矾以及蜡烛、84消毒液、洁厕灵等进行观察,做一些尝试性的化学实验;寻找生活中的替代品来制取氢气、氧气……

要注重通过生活中的化学实验进行探究,注重让学生通过实验活动学习如何去观察、询问、规划、实验、归纳、分析。通过化学实验活动使他们了解到探究过程中细心、耐心与实证的重要性,体会到化学这门神奇的科学对社会和生活的影响,逐渐培养热爱生活、热爱化学的意识,同时使他们的批判能力、创造能力等也得到提高。

3.4 作业训练生活化,解决实际问题

在前期启蒙中可以适时适量提供必要的作业训练题供学生“做”。作业训练题的设计应密切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引导学生探究身边的、生活中的化学知识。行之有效的办法是:给作业训练题设计一个生活化的情境,进行生活化的“包装”,让学生在具体、有趣的生活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体悟到化学原来如此的真实,就在我们身边,从而更加激起学生的兴趣。

例如,对于“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以作为粮食瓜果的保护气”这个知识点,可设计生活化训练,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思考的兴趣:

有些食品包装袋中填充某些气体以防止食品受挤压而破碎,下列气体中最有可能作为食品包装袋中的填充气的是:

A.氧气 B.氮气

C.空气 D.稀有气体

把单纯的氮气性质的考察巧妙地设计成生活中的问题,学生的兴趣会大为提高。还可以让学生尝试分析、确定某些食品干燥剂或保鲜剂的主要成分。

3.5 实验器材生活化,引导自主探索

教师在设计实验教学内容时应该善于利用廉价的材料,降低实验成本,增加实验机会。为了让学生在宽松愉快的氛围下进行化学实验,器材应尽量生活化并具有一定安全性,最好为学生所熟悉。可以让学生感觉不是在做什么大实验,而是在玩。例如,用眼药水瓶代替滴管,用筷子或塑料小棒代替玻棒等。在药品的选择上,也尽量使用日常生活用品,像白醋、碱水、食盐水都是很好的酸、碱、盐液体,还有可以用贝壳或鸡蛋壳来代替碳酸钙,用食用碱代替碳酸钠等。材料的提供也要少而精细,安全卫生,便于学生操作。尤其避免使用具有腐蚀性、刺激性、毒性大的药品,避免高温反应和剧烈反应。取材的生活化是化学实验应用于科学启蒙教育的可行性保障,不但促使学生更有兴趣参与到实验中,让他们在操作实验时感到玩的乐趣,更利于学生在课后自己去重复实验,去自主探索和发现。

3.6 教学方法生活化,促进学生参与

新课程观指出,课程不应仅仅理解为教材,而应当看做是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学习活动的过程,使学生参与活动,增加体验,获得发展。因此,在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应更新教学方式,更多地关注学生的自主活动以及在活动中的体验和感受,即由传统的师生授受教学向体验教学转变。在教学过程中,再现和创设生活情境,寓生活原型于教学过程之中,沟通书本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将生活原型作为探索实践活动的感性支撑,建立一种开放的、与生活相结合的、生动的课堂教学方式,就是教学方式生活化。

例如,在进行二氧化碳教学时,为了让学生明白二氧化碳的利与弊,可以安排学生分组进行辩论会,组织学生通过正方和反方辩论来理解二氧化碳的“功”与“过”。除运用辩论会、社会调查等生活化活动组织教学外,还可以模仿“挑战主持人”、“一站到底”等电视栏目的组织形式,这些都是化学课堂教学方式走向生活化的有效形式。

“生活化课堂”的构建将大量地引入生活实践素材和活动,通过现实生活或模拟现实生活,使学生学会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生活化”的课堂教学能有效克服传统化学教学只注重知识和技能传授的弊端,激活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欲望,将教学目标的要求转化为学生内在的需要,使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学会更好地生活,从而得以全面发展。只要用好“生活化课堂”这把钥匙,必定能帮助我们开启好化学的前期启蒙教育之“门”。

参考文献:

[1]陈凯,陈博,赵钧若.基于趣味化学实验的小学生化学启蒙教育[J].化学教育,2010,(9):38~41.

[2]程同森著.快乐化学——实验中的化学启蒙[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13.

[3]程同森.《快乐的启蒙化学》校本课程的文化建设[J].化学教学,2012,(9):5.

[4]程同森.试论化学启蒙教育的特点及任务[J].化学教学,2011,(10):15.

[5]吴俊明,王祖浩著.化学学习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256.

[6]韦钰.十年“做中学”为了说明什么——以科学研究为基础的教学改革之路[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

[7]陶行知.陶行知教育箴言[M].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