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思想政治课堂“问题探究”教学模式

2015-09-10 07:22蒋玮青
考试周刊 2015年10期
关键词:学力问题探究教学

蒋玮青

摘 要: 新的课程理念呼唤学科教学彻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原有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这是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其方式和途径很多,但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更有意义。为了学生“有效地学”,教师必须研究怎样“有效地教”。当前,在思想政治课常态教研的基础上,更有必要关注“教力”与“学力”正向增长的深度教研。

关键词: 教学 教力 学力 思想政治课堂

一、“问题探究”教学的本质及功能

问题探究教学的本质在于,学生由教师经常引入寻求有根据地解决新问题的办法的过程,由此他们就学会独立地获取知识,运用原先学过的东西和掌握从事创造性活动的经验。

问题探究教学除具有一般功能外,还具有特殊功能,这种特殊功能主要表现为:运用一系列逻辑方式和创造性活动方式,促使学生创造性地掌握知识;在新的情境运用已学知识,促使学生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形成并积累创造性活动的经验,问题探究情境有利于形成创造性的个性。

二、问题探究教学模式的流程

以提出和解决问题的方式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分为:问题探究情境的产出和问题的提出;已知解决方式的使用(这是“封闭式”解决问题的阶段);新行动原则及解决方法的寻找(这是“开放式”解决问题的阶段);实施寻找的方法和原则;检验解决方案这五个阶段。用下图表示:

三、问题探究情境的创设方式

在问题探究情境教学中,促使学生原有的知识与必须掌握的新知识发生激烈冲突,使学生意识中的矛盾激化,从而产生问题探究情境,是教学过程和学生发展的动力,也是完善问题探究情境的一条途径,据日常教学,可通过下列方式创设问题探究情境。

1.从旧知中挖掘新意。既可深化对旧知识的认识,又可创设新的问题情况。例如,讲授“规律的客观性”时,教师可列举:在商品经济社会,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社会的基本经济规律,那么,在共产主义社会,价值规律是否存在呢?这是否意味我们消灭了价值规律呢?这一问题探究情境的创设,无疑有利于学生区分“规律的客观性”与“规律存在和发生作用的条件的可变性。

2.转换观察的视角。对学生已知的一些旧知识,转换观察的视角,挖掘出新意,则可创设问题探究情境。例如,在讲授哲学“普遍联系”的观点时,采用桑基鱼塘的事例,这一事件的讲述,使学生明确在食物链内部,“桑—蚕—鱼”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教学“要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时,可引导学生运用整体与局部辩证关系的原理分析这一食物链,指出:这一食物链中的每一环节都是至关重要的,其中只有某一环节发生障碍,都会影响后面的环节,在这里,每一个局部都关系全局。

3.利用学生的先验概念。所谓先验概念,又称“前概念”、“相异构想”,是指学生在学习某一事物的概念之前,从自身狭隘的经验出发,对该事物形成的看法和观点,并以独有的思维方式理解和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现象。有些先验概念虽说可以为学生学习科学概念奠定基础,但有些概念会干扰科学概念的获得。在问题探究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先验概念与科学概念的矛盾之处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求欲望。例如抓住日常所说的“钱”与经济学上的“货币”的相异;日常所说的“物质”与哲学上的“物质”的相异;日常所说的“矛盾”与哲学上“矛盾”的相异;日常所说的“发展”与哲学上的“发展”的相异等,都可创设学生求异的问题探究情境。

4.利用不同的观点争论。对同一事物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看法,这种观点上的矛盾冲突就是我们创设问题探究情境的有效材料。例如,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提出“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的命题,而他的学生克拉底鲁则说:“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引用这两段名言后,要求学生判断谁是谁非,就可创设出问题探究情境。

5.讲述逸闻趣事。在问题探究教学中,引入一些日常生活中,或科学发展史上的逸闻趣事,则可创设极佳的问题探究情境。如:

一对孪生兄弟到公园去玩耍,回来后向母亲报告各自的观感。哥哥说:“那可真是一个好地方,荆棘上面也有鲜花。”弚弚说:“那可真是一个鬼地方,鲜花下面也有荆棘。”为什么在同一地点,同一时间,兄弟俩竟会得出如此不同的观感呢?

6.引入社会热点问题。社会热点问题往往是学生极感兴趣的问题。引入社会热点问题,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旣可创设问题探究情境,又可使思想政治课充满活力。例如,今天,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自己的实际行动。但是,“老人摔倒扶不扶”却成为当前普遍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这一问题折射出当今社会一部分人的价值迷失和道德失范。教师可创设如下问题探究情境:

(1)运用文化作用的知识,谈谈为什么说“人民有信仰,国家才有力量”。

(2)面对“老人摔倒扶不扶”这一问题,请你从价值观角度谈谈怎样才能作出正确的价值选择。

(3)联系实际,请你就学校如何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出两点合理化建议。

四、问题探究教学的基本程序

问题探究教学以“问题”为出发点,以“问题”的解决为归宿,包括以下基本程序:

1.创设情境。问题探究情境的设置应注意以下规则:

第一,问题的设置必须贴近社会生活、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例如,讲授“信用工具”时,创设学生学校消费情境,探究“现金消费”和“刷卡消费”有什么不同?给予学生新鲜感。

第二,探究情境的创设必须注意其内在价值,即内在的思想教价值。那种哗众取宠,低级趣味的探究设置是无法实现教学目标的。

第三,为了保证掌握比较复杂的知识系统和动作系统,应设置按一定顺序出现的问题体系,其中每一个探究情境中作为未知的东西都是应掌握的关系,动作原则或完成动成的条件。备课时,教师应预先挑选一系列材料,以便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相应的探究情境。

2.提出问题。探究情境的创设必须附带问题,这些问题可以由教师提出,也可以由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从情境材料中“发现”。在教学中,为了发挥问题探究的教学功能,尤其要注意问题逻辑理论的把握和运用。

把握问题分类理论,增强问题的多样性和针对性。把握问题预设理论,增强提问的具体性和启发性。问题的预设主要是通过题设表达出来,是问题和答案之间的桥梁,也是学生解决问题的钥匙。例如,有人认为:“民本思想与‘以人为本’都是与当时社会条件相适应的,其政治运用的目的根本上是一致的。”请你运用文化与经济、政治关系的知识,对这一观点进行评析。

3.准备孕育。在“情境”和“问题”刺激下,学生应带着问题认真阅读课本,或回忆已知信息,抛弃对解决问题无用的信息,发现解决问题的头绪,让思维更清晰。

4.讨论分析。在上述阶段的基础上,教师应充分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组织学生对问题探究情境展开讨论分析。在讨论分析的过程中,尤其要注意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尊重学生的意见,让思维更精彩。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教授和激活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主体,他们是相互依存、相互独立的两个主体。问题探究教学模式正是一种运用现代教学结构理论和学习理论,构建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认知特点,符合学科教学特点的规律,激发学生的内驱力,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前提,发挥学生主体地位为目标的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要树立新的教学观和师生观,构建新的教学模式,有效教学,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潜力得以发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赵国忠.[新修订后的课程标准]课堂教学新变化.南京大学出版社.

[2]肖川.教师心灵读本:成为有思想的教师[M].西南大学出版社.

[3]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学力问题探究教学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学历与学力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从“课堂目的的确定”到“学力发展的灵动”──语文“学力发展”课堂“形态论”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把课堂还给学生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大学生学力评价的问题与改革路径分析*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
以实验促进学生学力成长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