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凯杰
摘 要: 随着我国新课标教育改革的逐步推进,对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同时对义务教育阶段各个学科提出了更高要求。当前我国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物理本身是一门对学生吸引力较大的学科,但是由于教学方法运用不合理,致使学生难以灵活运用物理公式和定律,严重打击学生的自信心,降低了学习效率。由此,本文主要针对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手段的运用进行探索和分析,就其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合理的改善措施,以进一步提升我国物理课堂教学成效。
关键词: 初中物理 生活化教学 应用措施
初中属于我国义务教育的第二阶段,对于学生的知识储备有较突出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明确教学不仅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而更多的是学,是在教师引导下,带领学生如何学会和掌握知识,能够更高效地学习,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摒弃传统照本宣科的教学方法,结合学生实际学习水平和认知能力,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更好地完成教学工作[1]。随着我国新课标教育改革的深入,对于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要求,将生活引进教学中,联系实际生活,在学习中生活,使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到学习中,能够真正意义上学以致用,落实新课标教育改革任务,提升课堂教学成效。
一、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现状
对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大多数人的印象停留在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学生在台下寂静无声,教师照本宣科,学生死记硬背,课堂学习氛围较差。尽管随着时代进步和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创新地提出了许多教学方法,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未能取得可观的成效。
(一)授课方式过于枯燥
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采用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逐字逐句对书本的内容进行讲解,甚至有的教师在一堂课结束后,没看过学生一眼。总之,教师照本宣科,完全按照教材内容进行讲解,缺乏相关知识的延伸,深度和广度缺乏,讲课方式单调、乏味,难以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甚至对学习产生厌烦心理。这种教学方式,对课本知识难以全方位地进行解析,学生听得云里雾里,以致在相关知识理解记忆中过于肤浅,自然难以提升教学成效,而课堂教学也失去了原有的意义[2]。
(二)坚持传统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落后,传统的课堂教学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讲课场所大多限定在教室内,这样的教学模式过于单一[3]。而物理是一门对于学生有较强吸引力的学科,同时富有实际生活意义,诸如将课堂上所学到的杠杆原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如开汽水瓶盖,建筑工程中,或是在摄影中应用到光线的反射原理。这些事例都是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果教学模式过于单一,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过程中,就会出现理解过于抽象、片面,难以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的情况。由此看来,教师模式单一,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会造成教学质量的整体下降。
(三)学生学习兴趣匮乏
课堂教学是双向的,教师讲课方式过于单调、乏味,自然难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师在课堂上缺乏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学生如何能够全身心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所以,导致的结果只能是教师只顾完成教学任务,学生无法专心听讲,甚至在教师提问时,会出现学生不知道教师提出的问题的现象,造成教学成效低下。尽管部分学生迫于家庭和学习压力,强迫自己死记硬背,吸收知识,但是能够真正掌握的知识量少之又少。这样的教学,不利于为社会建设输送更多人才,违背了教学初衷。
二、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原因
(一)当前物理课堂教学成效不高
当前我国课堂教学中所采用的教学方式主要是以学习学科知识为主,有较明显的特征。一是教学目标以传授知识为中心,着重检查知识的组织、传递、理解和灵活运用;二是以量化为手段,检查教师和学生二者之间互动的结果;三是教学内容上的广度和深度,检查学生所掌握知识的延伸性和系统性。同上述标准相适应,逐渐形成较完善的评价技术。在当前教育制度下,将物理课堂教学转化为结果教学,课堂教学中只需要学生掌握考虑相关知识点,解决需要解决的问题,这样教学主要目的是要求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相关物理定律及公式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需要就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和交流,缺少学习的自由性,自我意识受到忽视,以至于物理课堂教学较枯燥,缺乏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
将升学考试作为学生学习成果的衡量标准,在当前只注重分数的教育制度下,人们根据分数的高低判定教师教学能力及学生学习能力的高低,这种观念长期存在于我国教育体系中,致使家长和社会只关心学生考试分数,能否考上好大学,有多少学生能考上大学[4]。为了追求更高的分数,在课堂教学中布置大量任务,填鸭式的知识灌输,考试永无止境,无形中在学生心头营造出巨大压力,甚至出现学生分数较低,家长和教师对学生进行辱骂、体罚,以及有的学生由于受不了教师和家长的嘲讽和白眼,心理承受压力过大,自我伤害的事件。
(二)物理课堂中的社会意义
教育不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要促进学生综合全面发展,掌握未来社会生活必备的能力。学生形成社会适应能力及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教育的最终目标,同时是当前我国物理教育的努力方向。所以,物理课堂教学首先需要联系生活实际,面向社会,确保学生能够通过物理知识的学习,收获更多知识和能力,最重要的是,通过物理学习,能够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及个性品质,以严谨的科学态度、观念及创新创新意识,适应社会的不同需求,为社会作出更大贡献。
(三)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求
课堂教学不仅是为了实现知识的传输,而且应使学生在学习知识过程中,获得更丰富的情感体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态度,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中,会有不同需求出现,有求知欲望,有交朋友、展现自身的需求,在学习过程中,随着学生认知能力的提升,情感系统逐步趋于完善[5]。所以,教师应明确教学内涵,规避将课堂生活简化,应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教会学生如何有效学习、交往及展现自身能力。
(四)生活化教学的意义
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要求教师联系实际生活,寻找到最佳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知识就是力量,说的并不是知识本身有多么大的力量,在书本上的知识是没有价值的,只有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才是最有力量的。所以,对于学生而言,学习并不是最终目的,最终目的是能够更好地运用知识。生活化的教学就是为了学生能够更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于实际生活中,同时将生活中的情感体验带入学习中,加强理论和实际的联系。
生活化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方法,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而且注重学生生活中的成长。教育工作者,一方面需要吩咐学生以认知为主要教学活动,另一方面应重视学生思维意识的成长,充分掌握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一切需要,促使其身心共同健康成长。新课程教育改革提倡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保证学生能够拥有良好的学习形态和思想作风,有助于未来社会化发展取得更突出的成绩,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三、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的应用措施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是一个重要阶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学习习惯,奠定学生未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当前我国教学设施相较于以往,有了较大改善,多数学校都能满足物理课堂教学的设备需求,而教师首要需要考虑的是如何有效运用教学设施,发挥出原有作用。在解决这些问题时,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十分有必要。
(一)运用先进多媒体技术
传统的物理课堂教学方式较死板,枯燥,缺乏趣味性,在初中生这个年龄阶段,更倾向于周围世界中新鲜的事物,只有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求知欲望,才能保证后续教学有序开展。当前社会科学技术水平发展程度较高,学生对各种高科技有强烈的好奇心,如果在课堂教学中加以引用,则课堂教学所取得的成效必定事半功倍。将科技元素融入实际课堂教学中,可以将物理公式、定律及概念做成媒体文件,运用多媒体技术赋予其立体感,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此外,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科技含量较高的企业,介绍科技原理,将其纳入物理课堂教学内容中,使学生能够实实在在地感受到生活中的物理元素,提高学习兴趣。
(二)吸收生活元素
初中物理课堂学习过程中,需要涉及众多抽象的概念,对于初中生而言,理解记忆存在一定障碍,需要教师通过联系实际生活,从其他角度出发,使学生能够更客观形象了解事物。所以,教师应从学生周围生活着手,在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后,选择学生兴趣较浓的事物,谋求生活与教学之间的相同点,这样有助于课堂知识讲解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诸如,为什么感觉物理离水面距离较近,但无法捕捉到?放大镜为什么能够将阳光聚集到一点,使物体燃烧?这样的例子较多,并且在实际生活中是实实在在存在的,教师可以事先提出一系列物理知识问题,给学生一些时间交流观点,用所掌握的知识揭示光线折射、反射等现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可以亲自示范,实际操作远比单纯的理论知识教授更容易被学生接受。
四、结语
对于传统教学模式,众多学者认为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成效低下的主要原因是教师的专业素质不高,应加强对教师专业素质考核。这种看法虽然有一定道理,但并非都是教师自身专业素质的原因,传统教学方式过于单一,内容枯燥,在课堂上只是单纯的填鸭式知识灌输,这种教学方法无疑会加剧应试教育的不良风气,大大违背教育改革的初衷。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引入生活化教学,有助于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好奇心,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更便捷,这样的教学方式相较于传统教学方法,多了一丝趣味,不会显得过于枯燥,易营造出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可以感受到生活化教学为学生带来的好处,真正实现乐而好学。
参考文献:
[1]安晓琼.生活化教学让初中物理课堂春光灿烂[J].生物技术世界,2014(06):114.
[2]王建国.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生活化简谈[J].才智,2013(25):102.
[3]王双竹.初中物理实验课堂生活化教学模式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3(35):108.
[4]林杰生.生活化教学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考试周刊,2013(85):145-146.
[5]杜金友.生活化教学在初中物理课堂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5(2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