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小煌
[摘 要] 汉字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承载中华文化的重要工具。而汉字的单字数量繁多,学习认知的时间需要较多,要达到读写水平精力耗费也多,加之小学生学习能力有限,小学识字课教师难教、学生难学成了不争的事实。小学识字教学效率低下,也成了困扰小学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巧妙结合归类识字、情境构建、字频复习、阅读巩固等方式,解决识字教学效率低下的难题。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情境构建;阅读
汉字,作为中国人书写交流的载体,源远流长,底蕴深厚,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中华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识字教学是日常教学工作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识字课教师难教、学生难学却是不争的事实。学生花费许多时间认读生字、练习生字,但效果往往欠佳,“高耗低效”的识字教学局面让教师头疼、家长不满。
一、小学识字教学效率低下的原因
除开小学生学习能力有限等主观原因外,小学识字教学效率低下的客观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1.汉字数量繁多,结构复杂
首先,汉字数量繁多,很难学。在国家语委、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的1988年版《现代汉语通用字表》中,共收录汉字7千多个。在小学语文学习阶段,要求学生应该掌握的汉字是3000多个。与英文26个字母的拼音文字相比,汉字需要学习的数量简直是天文数字。学生要掌握这3000多个汉字,可想而知需要多花许多时间和精力。
其次,汉字结构复杂,很难学。拼音文字是由简单的弧线、竖线、横线和点构成字母,再遵循从左至右的顺序排列而成,便于记录和学习。而汉字则是由线条先构成笔画,笔画构成部件,部件再组合成整字的方式。这样一来,汉字的结构相较于拼音文字就复杂得多,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包围结构、半包围结构、独体结构等等,无论书写还是记忆,都困难得多。
最后,汉字缺少完备的表音体系,很难学。汉字不能像英文字母那样通过外在的书写方式,就轻松读出读音来。一个汉字的书写形式,与它的读音之间也并不一定存在联系。比如“月”字,第一次看见它的人,如何能知道它应该读成“yuè”呢?即使是占到汉字量80%左右的形声字,也不能借助声旁来准确认读。比如“蚁”的声旁是“义”,可是对于不认识“义”的人来说,是看不出“蚁”的读音的;再说“义”的读音“yì”和“蚁”的读音“yǐ”也并不完全相同。虽然有句俗语叫做“认字认半边,不用闻先生”,可是在实际情况中,即使是形声字,它与声旁在读音方面能够做到声母、韵母以及音调三个方面都完全一样的,也只占所有形声字的30%多。这就是说,如果真的照着声旁来读形声字的读音的话,读错的概率占到七成,那就真的成了白字先生了。
2.语文教材对汉字的编排不合理
现行语文教材中识字编排不合理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没有按照常用字的频率来编排需要学习的生字;二是没有按照汉字的规律来编排生字。一方面要求教师教识字方法,一方面每课十几个生字在编排上却毫无规律可言,致使教师教学时难以体现识字方法的循序渐进、科学系统。
字频识字发明人董兆杰认为识字教学的主要问题是“选字不当”,“各个学段识字数量的分配不合理, 识字顺序违反用字规律”。他认为目前的小学语文教材没有按照使用频率最高的顺序来编排,从而造成学生识的字不是使用频率最高的字,因而识字效率不高。
按照教材编排,五年级学生已经掌握2000字以上了,如果这些生字是使用频率最高的常用字,那学生应当不存在习作中生字表达的困难。可实际情况是,学生在习作中依然存在生字不会写、不会用的情况。笔者曾经统计过一个班级一篇习作错别字情况,在500字左右的习作中,错误率平均达到1.5%。这还只是在学生习作中,如果阅读2000字以上的文章,学生的错误率又将会是多少呢?
除了编排的字不是最高频率的字外,每一课生字的选择也是无序状态。编者没有遵循生字的构字规律来合理编排生字,造成每课的生字都是由各种结构、各种构字方法组成的。虽然教育界要求教师们教学生字时要重视识字方法的引导,但是教师拿到教材后,没法判断应该使用何种重点识字的方法来进行教学,只能“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地散乱教学。笔者曾见过一个识字教学课件,教学的内容依次为:“兀、尧、浇、绕、饶、烧。”这个课件让人豁然开朗,如果教材能遵循汉字的规律来编排,教师就不必苦思冥想教学方法了。
二、小学识字教学有效策略
1.归类识字
教师可以打破“学一课,教一课”的教学常规,采取集中归类识字的办法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可以把全册教材生字根据一定的规律(如偏旁相同、结构相同等)进行归类,再让学生自己在网上搜索汉字的基本信息,自主识记,并在课堂上互相交流关于这些汉字的背景渊源,让单一的汉字承载文化传播的功能。例如,在学习“疑”字时,学生知道了“匕”表示“比较”,“矢”表示“箭”,“疋”表示“拿不定主意”,就能了解到“疑”的本义其实就是两支箭放在一起比长短,拿不定主意到底哪一支箭长哪一支箭短的意思。再比如,学习“逐”字时,学生查阅资料知道了“豕”是 “猪”的意思,于是用“人追着猪跑就是‘逐’”的儿歌记住了生字。这样一来,原本枯燥的课堂成了学生展示自己学习成果的舞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学生的语言表达欲望、能力都得到了显著提升。
2.情境识字
文字是一种交流的工具,而交流总是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的,学习汉字当然可以和具体的情境相联系起来。例如在《雨》这篇课文的识字教学中,教师可以把对生字、新词的教学同“彩虹姐姐”这个虚拟的情境形象结合起来。在新课的导入阶段,可以给孩子们展示一幅雨过天晴后一道彩虹从天而降的画面,美丽的彩虹立即牢牢吸引住了孩子们的注意力。进入识字教学的环节后,可以引导孩子们认识“彩虹姐姐”,喜爱上“彩虹姐姐”,然后在学习中让“彩虹姐姐”加入到与学生的互动中来,让学生的学习在其乐融融的氛围中进行,如:“听,彩虹姐姐会读很多字,谁愿意来跟她一起进行读字比赛呢?”“看看谁在认真地识字呢,彩虹姐姐最喜欢认真的小朋友了,她在找朋友哦。”通过这样的铺垫和设计,美丽的画作以及虚拟人物的生动引入,把枯燥的识字教学巧妙地变成了情境教学。在这样的互动情境中,孩子们对生字、新词的掌握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
此外,根据小学生喜爱游戏的特点,将一些生字的学习放在游戏情境中也是很好的识字方法。教师可以将生字依据字形特点编成有趣的字谜,比如“午”字:“远看好像一头牛,近看老牛没有头,要问这是啥个字,看看天空日当头。”这样把一些汉字变成朗朗上口、充满趣味的谜语,能让学生识字的兴趣上升,不仅能让他们喜欢上这种“文字游戏”,还能提升他们对语文的整体学习兴趣。另外,在教学中,教师要多多启发学生去理解、归纳、掌握合体字、形声字的造字规律,不仅可以提高识字的学习效率,还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字频复习
教师可以结合董兆杰编写的《字频千字文》,指导学生复习那些使用频率较高的生字。复习课的形式也可以多种多样,除了听写、猜字谜、成语接龙等,还可以是教师提供词语后学生写短文的形式。学生在写作中复现汉字,在复习汉字的过程中练习写作,形成了良性的循环,能大大提高识字教学的实效。
4.阅读巩固
识字的最终目的是为了阅读和写作,而巩固汉字的最佳方式无疑还是阅读。因此,教师要增加学生的阅读量、积累量,可以买来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主编、凝聚清华附小集体智慧的《目标质量管理手册》,将其中要求背诵的二十首古诗词、十首现代诗、十则文言文、十几篇推荐的名家名篇扫描打印下来集结成册,要求学生每天阅读、背诵。王崧舟说:“文化是人生的底蕴。”学生在阅读、背诵的过程中再次巩固初识的汉字,同时积累文化底蕴,提高语文素养,能够产生一举多得的效果。
责任编辑 范宏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