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朗读训练变得扎实而灵动

2015-09-10 07:22王巧玲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5年12期
关键词:朗读训练

王巧玲

[摘 要]朗读训练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根据目前朗读训练存在的问题,教师应侧重从领悟课文内涵,激发朗读情感;做好技巧指导,教给朗读方法;注重训练方式,激发朗读兴趣三个方面进行指导,使朗读训练落到实处。

[关键词]朗读   训练   扎实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34-054

朗读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最重要、最常见的训练方式,也是帮助小学生理解课文的重要方法之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四个学段的“阅读”部分都明确提出了“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一共同目标,足见朗读的重要性。但在以读为本的课堂教学中,有感情地朗读仍存在着重量不重质、追新不求实的现象。

那怎样才能使有感情地朗读既扎实到位又富有灵动呢?笔者结合本市举行的朗读优质课评比活动中的做法谈一些朗读方法。

一、领悟课文内涵,激发朗读情感

有感情地朗读既是摄取、内化的过程,同时又是表达和外化的过程。其中摄取、内化的过程指的是对语言文字的正确理解与领会。学生只有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才能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才能激发情感,进入课文所描绘的特定情境之中,把抽象的文字活化为一幅幅清晰逼真的画面。所以说,只有先理解作品,表达才有了坚实可靠的基础;只有先透彻地理解作品内容,才谈得上正确而完善的表达。

如人教版《女娲补天》第一段的朗读教学。

师:静静地读一读,你们看到、听到了什么?

生1:我看到天上出现了一个黑黑的大窟窿,好像要把人给吞了似的,地上裂开了一道道深不见底的沟子,人摔下去肯定没命了!

生2:我听到到处是人们的哭声、叫喊声、求救声、呻吟声。

生3:我还看到山上燃烧着熊熊大火,火光冲天,山上的人们东躲西藏,时不时有人被大火吞噬。

……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通过想象,你们把语言文字变成了一幅幅鲜活的画面。请大家观看图片。你能想象“创造了人类”的女娲目睹了“许多人被火围困”“许多人在水里挣扎”的惨况时,心情是怎样的?

生4:女娲就像是人类的母亲,看见自己的子女遇此灾祸,真是心如刀割。她的心在滴血啊!

师:同学们体会得真到位。那么,怎样的朗读才能表达出心中的感受呢?你们先自己试一试。

(学生情绪高涨,各自认真练习,教师相机指导)

教师紧紧抓住关键词句,通过观看图画,借助想象的手段,让学生在读懂课文的同时置身于“天塌之灾”的可怕情境中,想象“创造了人类”的女娲当时的心情。学生披文入情,朗读时无不感动万分。

二、做好技巧指导,教给朗读方法

理解是认识,朗读是技能。但长期以来,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技巧是被冷落的,感情处在了唯一和单一的地位。那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把理解到的东西恰如其分地用有声语言表达出来呢?这就要求教师要教给学生一些朗读的技巧和方法,使学生知道重音、停顿、快慢、高低等在朗读中如何随着表情达意的需要而变化,从而提高朗读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如苏教版《小露珠》第一段的朗读教学。

学生通过初读很快获得了感受:夜晚,野外到处都是小小的露珠,露珠悄悄地来,并且越变越大。但在指导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时,只有部分朗读水平好的学生能读出味道来,大部分学生却不知怎么进行表达。这时教师及时进行朗读方法的指导会达到更好的朗读效果。

1.引导学生借助标点符号进行朗读

如“草叶上、花朵上、禾苗上出现了一颗颗小露珠”一句,可以抓住顿号的短促的特点把几个词读紧凑,读出到处都是小露珠的感觉。而“小露珠爬呀,滚呀,越来越大,越来越亮,到黎明的时候,已经有黄豆粒那么大了”一句,可以抓住逗号的特点,不慌不忙地读出小露珠变大之时间长,变大之不易的特点。

2.借助字体大小的变化帮助学生读出轻重

如:“小露珠爬呀,滚呀,越来越大,越来越亮,到黎明的时候,已经有黄豆粒那么大了。”教师运用板书或多媒体展示,将其中的“滚”“越来越大”的字体加大,引导学生朗读时重点突出这些词语。

3.借助朗读线朗读

针对学生齐读的效果不是很好的问题,教师可引导学生看着朗读线来读。学生轻轻读时,朗读线是低低的、平平的;声音稍响,朗读线就往上扬;需要重读的几个词,加上小圆点提醒一下。在这样的指导下,学生的朗读效果会出奇的好。

人教版《军需处长》一课人物对话比较难读,因为语气不好把握,又因是两个人物交织在一起,读起来容易让人听不出谁和谁在说话。教师这时就可为学生提供一些停连符号。

“棉衣,棉衣呢?为什么没有发给他棉衣?”∧军长两眼发红。∧∧“军需处长呢?”∧警卫员在发愣。∧∧“给我找军需处长。”∧还是没有人应声。∧∧“快,给我找军需处长!”∧∧警卫员哇的一声哭了出来:“报告军长,他就是刚任命的军需处长……”

“∧”符号起到了调整语句节奏的作用,在朗读时,军长的问话一句比一句紧,声音越来越高。在句子中,前一个停顿是表示语气转换,后一个较大的停顿则是起到加重语气的作用,营造出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这样一朗读,就让人深深感受到了内心情感的变化。

三、注重训练方式,激发朗读兴趣

为了让学生对朗读保持极大的兴趣,在平时的朗读训练中,根据不同教材的不同要求,除了设计齐读、个体读、小组读、男女分组读、同桌互读外,还可以有更新颖的朗读方式。

1.小组合作探究朗读方法

现在的课堂强调以学生为主。在进行朗读训练时,如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启发学生自主发现朗读的方法,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更浓厚,效果也会更好。

如《陶罐和铁罐》一课,人物性格鲜明,对话多,适合分角色朗读,可以采用合作学习方式。

(1)四人小组合作朗读第一次对话,讨论读好对话的秘密。

(2)找到办法做好标记,比一比哪个小组找到的办法多。

结果学生发现,可以抓住标点读好对话:“?”“!”要语调上扬,表现铁罐有挑衅的味道,突出铁罐的傲慢与目中无人;“。”应读得平缓、不紧不慢,表现陶罐的谦虚。可以根据提示语读好对话:“傲慢”一词体现铁罐性格,应读出傲慢的性,读出傲慢的神。可以读出轻重、快慢:铁罐的傲慢应读得响亮,语速稍稍快一些;陶罐的谦虚要读得稍轻,语速缓慢些。

2.写景的课文,可采用配乐朗读。

如《美丽的兴凯湖》第二、第三段分别描写了兴凯湖的磅礴与平静,可用两段不同风格的音乐为朗读创设情境,能使学生形象地感受到湖的不同魅力。

3.语言诗意化的课文,可以诗的形式朗读。

如《搭石》中描写人们走搭石的语句,长短搭配,节奏感强,语言优美,因此变成诗的形式进行朗读就会十分富于美感。

为了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教师可以对学生的朗读进行现场录音,再播放出来;可以把学生的朗读录音放到喜马拉雅听网中分享;可以创设情境进行赛读等。

综上所述,在平常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如果能以读懂课文为基础,注重激发学生的情感,进行朗读方法与技能的指导,把握好层次,用多种方式加强训练,就能使朗读训练扎实到位,灵动有趣。

(责编 刘宇帆)

猜你喜欢
朗读训练
构建校园英语文化,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语文教学必须加强朗读训练
以“读”为桥 走进文言文的天地
小学语文教学的新步伐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让文言文教学迸发思维的火花
日媒:日自卫队将以“训练”为名“出兵”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