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年级课堂小练笔扩写途径的探索与实践

2015-09-10 07:22倪平梅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5年12期
关键词:小练笔契机高年级

倪平梅

[摘 要]以读促写,以写促悟的课堂小练笔是阅读教学过程中落实语言文字训练的有效措施。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小练笔应引导学生深入人物内心,入情入境想象;扩充叙述情节,丰富语言表达;拓展情境空间,延展文本内容;整合背景资料,补写空白内容;模仿创造,扩写内容。其实施的有效策略为:目标明确,激发写作热情;素材挖掘,造就训练传奇;把握时机,演绎别样精彩;恰当点评,促进能力提升。

[关键词]高年级 小练笔 契机 扩写途径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34-052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可见阅读和写作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阅读教学是学生积累语言的主要途径,课堂练笔是阅读教学过程中落实语言文字训练,促进读写结合的一项有效措施。然而,当我们把“写”挤进课堂后,小练笔的盲目性、随意性、形式主义就逐渐凸显出来。如何使小练笔充分发挥其特有的功能,成为摆在我们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新课题。

一、探索与实践

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小练笔扩写中,如何挖掘文本内容,抓住时机,有效练笔呢?笔者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实践。

1.深入人物内心,入情入境想象

教材文本中,很多地方给人留下了想象的空间。阅读这样的文本,我们要引导学生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找准空白点,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议一议、写一写,进行创造性的发挥。例如,《桥》一课中写道:“洪水肆虐,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疯了似的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最先来到木桥前的老汉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教师引导:“洪水来势凶猛,步步逼近,人们惊骇奔跑,跌跌撞撞。死亡随时威胁着人们。此时的老汉为何不走?他在想什么?”学生思考、议论之后,快速下笔。有的学生写道:“老汉心里想:洪水来势凶猛,我离木桥最近,最容易逃命,要是不走,我的性命也难保。不行,身为党支部书记,我就是村民们生的希望,是人们的靠山。我应该为这个村子负责,为全村人的生命负责……”学生入情入境,想象着老汉当时的内心活动,有犹豫,有思索,有坚定,有担当,有忘我……他们把一位无私无畏的党支部书记的高大形象勾勒了出来。这样的练笔,既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又使学生深入地感知了文本,升华了情感体验。在学生展开丰富想象的同时,读写训练也得到了恰当的融合。

2.扩充叙述情节,丰富语言表达

教材所选课文由于受字数的限制或者表达中心的需要,对许多叙述情节进行了略写。我们可以抓住这些空白点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如《桂花雨》一课,对摇桂花时的描写比较简单。桂花雨是留在作者记忆中关于故乡的最美好、最迷人的一个画面。结合课文插图,教师进行引导:“摇桂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我’是如何摇的?桂花飘落是怎样的一番景象?想象人物的表情、动作,体会人物内心的喜悦,补写出来。”有学生这样写道:“我快步跑到桂花树下,望了望那些小小的、金黄的、可爱的桂花挤在枝头,抱着树干使劲地摇。”“飘落到我的衣服上、头发上、眉毛上。我一抬头,它又亲了亲我的脸蛋,吻了吻我的鼻尖,痒痒的。”“那些金黄的花瓣纷纷飘落,似雪花飘飘然地落下,像一个个小天使降临人间,像一个个伞兵从天而降,像一群淘气的娃娃在捉迷藏。”……这些细腻生动的描写,展现出来的是甜甜的、幸福的回忆,真是“点点桂花雨,片片故乡情”。

学生写完后朗读自己的作品,自我评价,交流欣赏,指出不足。通过适时丰富情节内容,学生在展开丰富想象的同时,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培养了语言表达的能力,更增强了写作的信心。

3.拓展情境空间,延展文本内容

在教材中,有不少可供读者想象的语言空间、故事发展空间。有些教材文本非常适合进行故事发展的续写与拓展。如《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一课,小嘎子仗着自己眼疾手快,提议和胖墩儿摔跤,结果反被对手打败。教师可引导:“依着小嘎子的个性,他一定不服输。第二回合又将是一场怎样的龙争虎斗呢?想象他们会使出什么招数,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情、心理活动来写。”第二回合的较量学生不光用上了文章中的一些词句:“虎势儿”“猴似的”“走马灯似的”“推拉拽顶”……还加进了一些新的内容。这样,既丰富了文本的内容,又使文章别有趣味。同时,活学活用,满足了学生的表达欲、创作欲,使学习过程变得灵动而富有期待、富有光彩。

4.整合背景资料,补写空白内容

有些课文叙述的事件是在特定的时间背景下发生的,学生还不太熟悉。比如《再见了,亲人》一课,作者饱含深情地描绘了志愿军战士和朝鲜人民话别的场面。志愿军战士追述往事,把朝鲜人民为志愿军战士做的事叙述得非常具体。那么,志愿军战士为朝鲜人民做过哪些事呢?教师可介绍背景资料,让学生了解志愿军战士的英雄事迹。然后,要求学生变换角度,以大娘、小金花、大嫂的口气写送别的场面。由于有了对时代背景的了解并收集了典型事例,学生写起来得心应手。有的学生借用了志愿军战士冒着生命危险打水、救助村民、罗盛教勇救落水儿童等事例进行补写。这样,整合背景资料,运用在具体的描写中,充实了文章的内容,也让学生深入体会到了中朝两国人民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学生既全面深入地理解了课文,又锻炼了形象生动地叙述故事的能力。

5.模仿创造,扩写内容

小学高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仿写能力,因此更愿意挑战和创新。教材中有很多便于模仿扩写的内容。如学习小诗《我想》,在感知了孩子美妙的幻想和诗的韵律美后,可让学生模仿诗的前几个小节,进行想象创造,扩充诗歌的内容。学生趁热打铁,打开了想象的闸门。有学生写道:“我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看看那讲故事的月亮/瞧瞧那些星星的可爱模样/看呀看/笑容也爬上了我的脸庞。”一行行优美的诗句在笔尖流淌,让我们看到了学生的世界是多么纯真美好。每一位学生,都是一位诗人!此外,像《新型玻璃》一文,介绍了五种玻璃的特点和作用,结构明显。教师可让学生模仿课文插叙一段,介绍自己想发明的玻璃,并注意前后的衔接。有学生写道:“夕阳慢慢落下了山坡。每户人家都亮起了白炽灯,只有一户人家正在上映一场精彩的‘微电影’……这就是我发明的网络玻璃……”有素材可写,有片段可模仿,又能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无形中调动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二、小练笔实施的有效策略

“一沙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小练笔有大乾坤。通过对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小练笔扩写的探索和实践,我认为,要使语文小练笔训练落到实处,明确的训练目的、对教材的理解把握、写作素材的挖掘、恰当的时机把握、写作后的点评等要素至关重要。

1.目标明确,激发写作热情

语文教材的特点是围绕专题组织单元,加强了教材的整合性。小练笔也可以突出单元训练的重点。比如,人物描写一组,练笔时就侧重于人物描写的训练。另外,小学高年级学生已经有了用笔归纳自己的思维、想象以及抒发情感的能力,可以尝试多种形式的课堂小练笔,特别是扩写方面的小练笔还能突出教材特点和学段特点。另外,小练笔训练的目的是为了促进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水平的提高,在实施时要把握好每次训练的侧重点。比如《再见了,亲人》一课的小练笔训练,侧重于阅读的深入理解,而《桂花雨》一课的小练笔训练,侧重于写作方法的训练。通过每次练笔,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水平会逐渐提高。

所以,每一项小练笔训练教师都要有明确的训练目标。同时,也要使学生明确训练要求,做到心中有数。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变被动为主动,以此杜绝小练笔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使小练笔成为学生自愿自觉的行为,为小练笔训练的实施做好充足的准备。

2.素材挖掘,造就训练传奇

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利用好教材的同时要深度挖掘教材。语文教材以专题组织单元,每个专题的人文内涵丰富,贴近儿童生活。我们可以根据每篇课文的特点,在情感交织的高潮之处,在意犹未尽的留白之处,在精练概括的词句之处,在情景空间的延展之处,恰当挖掘写作素材,以此丰富小练笔扩写的训练内容。写作素材丰富多彩,紧紧结合文本,学生信手拈来,言之有物,有话可写,有情可诉,自然就能使练笔水到渠成。同时,小练笔还使我们手中的教材发挥了其特有的魔力,成了学生写作水平提高的天梯,语文书写训练的传奇。

3.把握时机,演绎别样精彩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可以看出,课程标准强调的是对学生作文兴趣的培养和作文情感的激发。首先,教师要营造宽松的练笔氛围,激发学生的练笔兴趣。其次,要抓住课堂情感的高潮喷发处,使小练笔成为学生抒发情感的工具。另外,课堂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教师要善于捕捉随机生成的教学资源和相关信息,不失时机灵活设计小练笔的内容。教师要把握好课堂的温度,抓住小练笔训练的时机,使课堂小练笔成为阅读教学的点睛之笔。

4.恰当点评,促进能力提升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要使学生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练笔后的交流点评,是学生自我展示和交流学习的平台,对于促进学生练笔水平的提高非常重要。可是,我们所见到的练笔后的点评,往往形式单一,成为多数人的寂寞,个别学生的表演。且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有些评价又流于形式,草草收场,甚至完全被忽略掉了。因此,我们可以像上文《桂花雨》一课那样,在小练笔点评中,采取示范、自评、互评等多种形式,针对每次的训练目标,有侧重点地展开评论,并且可以进行补充和修改,可以在课内评,也可以延伸到课外。这样,自我尝试,博采众长,内化提高,就能使小练笔训练真正成为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手段,成为阅读教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总之,充分开发和利用文本中的习作资源,抓住契机,有效练笔,定会使学生练出写作的大手笔。

[ 参 考 文 献 ]

[1] 巢宗祺,雷实,陆志平.语文课程标准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2] 苏嬿.小学中高年级语文读写一体有效策略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

[3] 张蔷丛.课堂小练笔有效性的几点思考[J].语数外学习,2013(1).

(责编 刘宇帆)

猜你喜欢
小练笔契机高年级
以上率下 强化担当 以文明创建为契机 助力盐改取得新成效
浅谈小练笔在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小学高年级英语分层教学
浅谈小学高年级合唱教学设计优化策略
课堂小练笔有效指导的尝试与探索
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有效性的探讨
高年级古诗词教学艺术之我见
打开学生作文思路的探索
巧借导图之力,有效指导练笔
抓住契机全面推进医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