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计祥
摘 要: 提问是语文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环节,是有效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从某种意义上说,它决定一节课的成败,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注意提问的针对性、计划性、时机性、适度性及整体性。这样才能充分利用提问这一手段,以问题引领教学,从而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益。
关键词: 中学语文教学 提问 有效性
提问是语文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环节,是有效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正如美国教学法专家特林·G·卡尔汗所说:“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从某种意义上说,它决定一节课的成败,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因此,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应充分利用好提问这一手段,以问题引领教学,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益。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提问呢?我认为要注意以下方面。
一、提问要有针对性。在平时听课时,我发现有的老师提的问题比较宽泛,导致学生不知从何说起,学生说了半天也没有达到教师的预设,耗费了时间,影响了课堂学习效果。如一位老师在教学《皇帝的新装》一文时,由于一开始没有考虑周全,开篇就问:“作者安徒生的创作风格是什么?”结果学生不知所云。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设计的问题要具体,使提问具有针对性。这样,学生才会有对应的回答。比如:教学《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时,探讨菲利普夫妇的形象时,我设计这样几个问题:(1)课文刻画菲利普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分别体现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2)刻画克拉丽丝又运用哪些描写方法,又分别表现了她怎样的性格特点?(3)菲利普夫妇有哪些共同的性格特点?(4)菲利普和克拉丽丝比较,谁更厉害,从哪些地方能看出来?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读课文并思考答案。这样不仅使阅读具有目的性,而且使阅读具有针对性。学生能针对老师的具体问题,做到一问一答,有条不紊。
二、提问要有计划性。一堂语文课,什么地方应提问,什么地方不该提问,应提问的地方该如何提问,等等,教师在备课时都要在教案上设计好,而不能“跟着感觉走”,想起来就凭感觉提问,想不起来就自己向后讲。课前没有精心准备,盲目提问会带来许多弊端:问题表述不一定到位,难易程度不一定合适,时机把握不一定合理,课堂教学效果不一定理想。因此,备课时要进行合理规划。通常,在整体感知阶段要进行总提式提问,在精读阶段要进行递进式提问,在总结阶段要进行归结式提问。如我在讲解《走一步再走一步》一文时,在初读阶段,采取总提式提问: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按照记叙文的六要素如何复述这篇文章?设计这一问题的目的是引导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为分析打基础。在精读阶段,我抓住文章的重难点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1.父亲为什么指挥“我”先迈出左脚的一小步?这对你有什么启示?2.“你能办得到的。”“这似乎能办得到。”“我能办得到的。”朗读这三句话时应把重音放在哪个字上?三句话的语气有什么不同?后两句写出了我的什么变化?3.我在父亲的指导下仅仅是爬下了几米高的石架,为什么还说“我产生了巨大的成就感”?4.结合文章最后一段,说说你对题目“走一步,再走一步”的理解。这几个问题层层递进,引导学生突破文章重难点。总结阶段,我采用归结式提问:这篇文章对我们的生活有怎么的现实意义?学生总结了文章中的经验,起到了现实的作用,体现了语文教学的人文主义精神。
三、提问要有时机性。语文课堂教学的提问要能把握恰当的时机,问在当问处。那么,哪些时机是恰当的提问时机呢?我认为:要在学生产生兴趣点时提问,要在学生产生疑问点时提问,要在学生产生发散点时提问,要在学生产生矛盾点时进行提问。如讲解《孔乙己》最后一段文字:“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我设计这样的问题:既然是“大约”为什么又说“的确”,这是否矛盾,如果不矛盾,那么作者为什么这样写?我启发学生结合当时的社会环境认真思考,然后组织讨论,最终达成共识:“终于”强调一直“没见他”;由于没有确实消息,因此用“大约”表推测。联系前文:“也许是死了”,“已经不成样子”,“还欠十九个钱”,“终于没有见”,在那冷酷无情的社会里,孔乙己的死是必然的。所以,此处用“的确”表示推测的可靠。小说之这样写的原因是:以这一含蓄语句作结尾,让读者自己想象孔乙己的悲惨结局,思索造成悲剧的社会根源,紧扣文章主旨,言有尽而意无穷。
四、提问要有适度性。首先要求课堂问题的设计难易适中。这样的问题有一定的思考价值,学生要经过一番推理、判定的思考功夫,才能回答出来。犹如摘桃一样,跳一跳,够得着。正如赞科夫所说:“对于学生来说,教学内容应具有适中的复杂程序和难度。”要想所设计的问题难易适度,一方面要从教材实际出发,紧扣教学目标和重难点,以领会知识和运用知识为前提,具有一定难度。另一方面,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和实际能力确定问题的难易程度,不偏难或偏易。其次要求设计的问题数量适度。教师对课堂中所提出的问题严格控制数量,杜绝提问的随意性。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提问得当,将会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语文课老师一定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问题,不应让学生仓促回答,要因人而异,深浅适度,不要提难题刁难学生,掌握学生学习情况,最终达到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个性特征的目的。
五、提问要有整体性。这里说的整体是指全班的不同水平层面的学生。这就要求授课者了解学生,做到心中有学生,精心设计问题,面向全体学生提问。但是全体学生程度参差不齐,怎么办?这就要根据问题的难易度而提问。可以采用:①指向式提问。即对某一特定的学生直接发问。②笼统式提问。即不明确指向某一个人,向全班学生发问。③设问式提问。即不期望学生回答,采用自问自答方式。以上三种提问方式,可以兼顾不同层面学生,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在课堂上都有问题可想,有事情可做,在不同程度上都有所收获,达到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的目的。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作为教学一线的老师,我们要充分利用提问这一教学手段,既要问得好,又要问得巧;既要问得准,又要问得全,从而使课堂变成充满活力、饱含智慧、优质高效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