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艳
摘 要: 语言学家常说“听”是“说”的基础,“读”是“写”的基础。这句话揭示了语言学习最重要的规律:足够的输入是输出的先决条件。本文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爱上英语阅读,指导学生精选阅读材料,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速度等方面,阐述了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关键词: 英语阅读 培养策略 “悦”读
常看到学生捧着一些语文课外书或外国名著的中文版在如饥似渴地看着、读着,英语老师就在想,学生能爱上语文课外阅读,也应想办法让学生爱上英语阅读。语言学家常说:“听”是“说”的基础,“读”是“写”的基础。这句话揭示了语言学习最重要的规律:足够的输入是输出的先决条件。新《英语课程标准》五级“语言技能目标”中有关“读”的要求明确提出,“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15万词以上”。要达到五级阅读技能目标要求,仅依靠课堂教学一种教学途径是难以达到的。
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根据了解和观察,我发现目前学生在阅读方面存在以下问题和不足:
首先,多数学生没有阅读习惯。很多学生可以熟练地“读”或背诵整篇课文和对话,但如果从文中抽出一个句子让学生认读,或让学生翻译,他们却说得不准确。这说明学生在读书的时候并没有认真领会和分析,并不是在弄通全篇文章的基础上背诵的,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只是在囫囵吞枣,为背诵而背诵。如此谈何“悦”呢?
其次,学生在阅读时,遇到生词就产生放弃心理,不肯根据上下文尝试着猜测词义,极大地影响了阅读兴趣和阅读效果。
再次,随着学习内容的增加,由于学生对词汇与句子结构熟悉程度较差,使大脑注意力较长时间停留在理解过程中,迟迟无法获取句子语义,以及特定语境中篇章的意义,造成信息流中断。由于学生不能够熟练地进行句型转换,所以在阅读理解方面常常不能够得心应手。如此说来,让他们爱上英语阅读,还要从这些问题入手。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英语阅读的热情
如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激发学生的英语阅读兴趣呢?这里可以尝试从以下两个方面做起。
其一,充分利用好每周的阅读课。这是激发和培养学生英语课外阅读兴趣的主要途径。在教授每单元的Reading时,我先教授一节泛读课,让学生通读全文,理解大意,完成课本上的相关练习,再补充一些问题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同时结合阅读方法的指导,说明课外阅读的重要意义,让学生领略到何为“悦”读英语,引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除此之外,教师可采用或简述书中大意或摘读文中的精彩章节或提出书中的要点或解释疑难词句等方法,做到语言生动诙谐,分析明了透彻,解释有说服力。
其二,充分利用好课前的英语演讲。教师在设计教学环节时,每天上课前拿出五分钟安排学生轮流演讲,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督促学生养成了坚持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另外,在学习一些有趣的故事或剧本时,教师可让学生表演,寓教于乐,从而激发学生浓厚的课外阅读兴趣。如在教7B Unit 3 Reading “A lucky escape”这一剧本时,我给学生两天时间准备表演,学生表现得非常积极,做好充分准备,表演很到位,效果甚好。长时间坚持下来,学生对英语阅读越来越感兴趣了。
二、探索英语“悦读”教学的课堂教学范式
在探究适合农村中学英语“悦读”教学途径和策略的基础上,力争寻求一种符合当前英语“悦读”教学的课堂教学范式,尝试改变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培养学生的“悦读”意识和能力,提高和保持学生的英语阅读兴趣。
教师“悦”读引入,主要是创设“悦”读情境、营造“悦”读氛围、唤起学生“悦”读情感等,实现学生“愿”读。教师课堂“悦”读指导,主要是采取丰富的阅读活动、阅读方法指导、学生“分层”教学等,让学生“会”读,学生“悦”读体验,让体验“悦”读成功,保持“悦”读兴趣,产生“悦”读欲望,等等,使学生“乐”读。
三、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速度
教师在课堂上的阅读理解教学得好,对学生阅读有很好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学生的阅读方法得益于教师指导。
(一)养成正确的阅读习惯
1.集中精力阅读,在阅读正文过程中最好不要停顿。
2.控制自己不读出声,不用笔或手指跟随着词句读,而是直接理解阅读内容的段落大意和全文的中心内容。
3.遇到生僻单词尽量不去查词典,根据上下文意思或构词法等方面的知识快速判断该词的涵义,实在不懂的词再查词典,这样就会更快理解文章内容,加快文章的阅读速度。
4.要以句子作为意义单位来理解,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抓住文章的正确意思。
5.加强对猜词技巧的指导,帮助学生分析偏难句型,理解文章篇章结构,以便培养学生的语感。
(二)让学生掌握住常用的阅读方法
1.略读(skimming)。训练学生读完一篇文章后,迅速找出关键词、关键句和概括文章大意的能力。例如在一篇阅读文章“A Success Story”的理解中,我就要求学生略读,找出每部分的关键词或句。学生能准确找出第3、4、5段的关键句,即每一段的首句,第1段学生也能说出动词“describe”,我就引导他们使用名词“description”,然后学生总结出“A general description of LangLang”。
2.跳读(Jump reading)。训练学生在文章中快速寻找所需信息。首先要求学生确定目标,然后确定查找范围,迅速浏览,直接获得信息点。课堂训练时,教师可在课件中呈现跳读题目。
3.猜词义(Guessing)。训练学生根据上下文或构词法猜测词义。在《中学生阅读新视野》丛书中,有较多猜词练习,这些词在文章中是以黑体字出现的,便于操作。
四、熟悉英语国家文化,把握文章的背景常识
一个词、句子和段落的意思,在很多情况下要根据文章语境才能确定。脱离了上下文,脱离了篇章,词、句子和段落就无法判定其交际功能。与语境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对语篇的理解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要向学生介绍尽可能多的英、美国家的文化习俗,引导学生在社会文化背景中考察、理解和分析各种题材的语篇,这样有助于学生在把握语篇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的基础上,准确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写作倾向。
现在英语老师也能看见学生捧着英语书籍在阅读,从他们的脸上,我们能看到他们在“悦”读。指导学生课外阅读,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的兴趣,加强阅读方法指导,做到课内与课外相结合,使英语阅读成为学生的“悦”读,从而提高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英语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王笃勤.英语教学策略论.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