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隐喻的认知角度谈英语词汇教学

2015-09-10 07:22胡海涛彭贝妮
考试周刊 2015年22期
关键词:认知词汇教学隐喻

胡海涛 彭贝妮

摘 要: 隐喻是一种重要的认知工具。本文从隐喻的认知角度指出应重视英语基本词汇的教学,通过隐喻深入讲解多义词和构词,并且要注意隐喻反映在英汉词汇上的文化异同。积极借鉴隐喻的认知理论,必将推动英语词汇教学。

关键词: 隐喻 认知 词汇教学

传统的隐喻研究将隐喻仅仅看做是一种语言现象,一种用于修饰话语的修辞现象。近年来,隐喻研究已“从将隐喻作为一种语言‘偏离现象’‘寄生现象’过渡到将其作为人类不可或缺的认知工具进行多层次的考察和阐释”(束定芳,2000:7)。隐喻本质上是一种认知现象,它是人类将某一领域的经验用来认知、理解另一类领域的经验的一种认知活动。莱考夫和约翰逊(1980:5)认为:隐喻的实质就是通过另类事物理解和经历某一类事物,语言中的隐喻产生于隐喻性思维过程,反映了人类大脑认识世界的方式。

人们通过隐喻来认知新事物,建立新理论,并利用隐喻来创造新词或新意义,因此,隐喻作为一种重要的认知模式,其认知功能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

词汇是语言的三大要素之一,词汇知识是语言使用者语言能力的一部分,学习外语必然要掌握大量的词汇,词汇在英语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许多师生看来,英语词汇量大,词义变化复杂,可遵循的规律较少,是语言学习中的难点之一。我国有关第二语言词汇习得的研究从总体上看是一个薄弱环节(戴曼纯,2000),本文将从隐喻的认知角度,探究英语词汇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重视英语基本词汇

人们认识世界最初是从认知基本范畴事物开始的,随着人类思维的发展,人类不再满足于对基本范畴事物的认知和表达,将未知的概念和已知的事物相联系,通过这两个认知域的投射,即利用创造性的隐喻认知新事物,发展新意义。

因此,大部分隐喻思维和语言都是在基本范畴等级上发展的,基本范畴词比其他范畴词有更多的隐喻用法,如bird,flower,dog,fox,wolf,lion比dove,rose,animal的隐喻用法更多(赵艳芳,2001:103)。既然大多数新词义或新事物都是在认知基本范畴事物的基础上通过隐喻这一认知功能发展的,我们应该充分重视基本范畴事物的词汇。基本范畴词汇是人们与世界相互作用最直接、最基本的层面,其词汇多是不可分析的稳定词,构成基本词汇和词的基本概念,成为最常用的词汇和最基本的意义。在语言实际运用中,我们发现这类词在不同环境中的意义要比字典中的意义丰富,人的大脑无须记忆所有的含义,而是从基本意义中推导其他意义。所以,我们在外语词汇教学中要优先重点学习基本范畴词汇,在此基础上扩大词汇量。努力掌握基本词汇是符合隐喻的认知发展规律的,无疑对学习者的听、说、读、写、译诸方面大有裨益。以阅读为例,语言研究者发现,学会英语常用词的1000个词,就能理解一篇规范文章80.5%的内容,学会常用的2000个词,就能理解89%的内容,学会常用的3000个词,就能理解93%的内容,学会常用的5000词,就能掌握97%的内容(汪榕培,1997: 3)。

二、通过隐喻深入讲解多义词和构词

英语不仅词汇丰富,而且几乎每个单词都有许多词义。打开任何一部词典,几乎每个词条下面都罗列了十几个甚至几十个含义。扩大词汇意义认知与扩大词汇量都是英语词汇教学的任务,隐喻的认知理论为扩大词汇意义认知教学提供了启示。

隐喻在人类认知方面有两个作用,其中之一便是创造新意义。作为重要的认知方式,隐喻在词义的发展方面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据统计,英语词义的70%都是隐喻或源于隐喻。如果仔细研究每个词的词源,就可以从它们身上找到隐喻的影子(Hester 1967:215)。词典中词条下罗列的词义都有一定的联系,最基本的是中心义项,其他义项则是由中心义项通过隐喻发展而产生的,有的已经成为该词的“字面词义”,有的仍然保留明显的隐喻色彩。如head这个词,最初用来认知和表达人自身的一个部位,通过隐喻的认知功能,发展为指其他动植物及其他物体的头(顶)部: head of a match,head of an arrow,head of a bed,head of the parade,或抽象概念: head of the committee,head of the state,use your head,head for art,等等。不仅head如此,我们身上的许多器官都通过隐喻发展出新意义,例如the eye of a needle or of a hurricane,the mouth of a river,a cave,or a jar,a hand of bridge,a neck of land,the foot of a mountain,the teeth of a comb ,等等。通过隐喻产生的多义词往往呈以中心意义为核心的辐射状,以hand为例,如图:

一些教科书在课文后的单词学习部分往往会将词的意义罗列上,多数外语教师在讲解词汇时往往照本宣科,仅将多义词的不同意义逐个简单地介绍给学生,忽视许多单词在意义之间存在的隐喻联系,不能运用这一联系将多层意义贯穿起来。隐喻认知理论的运用,为教师深层次讲解词义提供一条便捷而且符合认知规律的途径。教师应该帮助学生认识到词汇多层意义的隐喻联系,以隐喻认知功能为指向,系统有效地记忆词汇的多层含义。

另外,英语中还有一些共同的通过隐喻而构成新词的方式,常见的隐喻构词方式有转换词缀和分词(束定芳,2000: 117)。 以转换为例:to arrow:to move swiftly toward and penetrate like an arrow;to shadow:to follow closely and secretly;to mushroom:to form and spread in the shape of a mushroom,to grow and spread fast。 教师在教授词类单词时可以巧妙地运用隐喻这一认知特性,有效地讲解该类词义,使学生加深对该类词义的理解,从而发展、记忆新词汇。

三、注意隐喻在英汉词汇中文化阐释的异同

隐喻作为重要的认知手段,体现人类思维的共性。隐喻认知的共性表现在不同文化中的语言使用者都能运用隐喻去认知和理解隐喻语言。隐喻作为一种各民族共有的认知方式,为来自不同文化的人们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提供了心理基础。同样,人类社会文化背景存在种种相似之处,尽管不同的民族使用不同的语言,但基于共同的认知结构,扎根于不同文化中的隐喻便可能重合,形成“文化共核”(肖名丽,2000)。文化共核反映到英汉两种语言的词汇中,自然会产生许多相似之处,如都以钢铁比喻坚强,用狐狸比喻狡猾,用绵羊比喻温顺。再以英汉两种词汇中的成语为例,许多隐喻都类似甚至等同:

burn one’s boats (破釜沉舟)

add fuel to the flames(火上浇油)

in the same boat(同舟共济)

wash one’s hands (洗手不干)

swim with tide (随波逐流)

talk black into white (颠倒黑白)

教师可运用隐喻文化的相似性,引导学生正确利用母语文化的正迁移,使学生深化这些词汇的理解,从而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但是,隐喻认知的普遍性并不能排除不同语言的差异性。隐喻作为认知现象,又体现文化的差异,具有民族性和约定性,不同的民族文化沉淀必然在隐喻上打下深深的烙印。以白(white)这一基本范畴词为例,white在英语中或多或少包含好的意味,如the white collar,a white lie,to whitewash,而汉语中的“白”则相反,如白痴、白匪、白色恐怖、一穷二白,等等。狗(dog)这个基本范畴词同样也能体现两者隐喻意义的文化差异,狗一词在中国人看来总是贬义的,如我们常用癞皮狗、走狗、狗头军师等来描写所厌恶的人,但在英语中,dog 一词往往是褒义的,如lucky dog(幸运儿),Love me,love my dog.(爱屋及乌),be top dog(身居要位),work like a dog(拼命工作),old dog(行家里手)。再如英国是个岛国,四面环海,海岸线长,fish所产生的隐喻意义是汉语中所没有的,如big fish(大亨),cool fish(厚脸皮的人),fresh fish(新囚犯),shy fish(羞怯的人)等。龙(dragon)这个词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的隐喻意义也大相径庭,龙在汉文化中是中华民族的图腾象征,其隐喻意义明显具有褒义,如龙的传人、望子成龙等,一般指男子,而在英语中dragon则具有贬义,隐喻意义为a fierce person,especially,a woman,指凶恶的人,尤指悍妇。

由此看来,在不同的自然及社会背景下,英汉两种词汇具有显著不同的隐喻意义。教师应具备跨文化教学的意识和能力,注意词汇隐喻意义的跨文化比较,使学生在词汇学习中自觉比较英汉两种词汇隐喻意义的异同,继而正确地运用英语词汇。

四、结语

当今对隐喻的研究大大超出修辞学的范围。莱考夫等人从语言发生学和元语言学的角度对隐喻认知功能的研究,大大拓宽隐喻的研究范围。隐喻作为一种重要的认知模式,其认知性越来越受到语言教学者的重视。本文从隐喻的认识性出发,分别从基本词汇教学、多义词教学、隐喻认知文化阐释的异同出发,揭示隐喻认知性在词汇教学中的意义。词汇教学是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在教学中积极运用隐喻认知理论,是符合认知规律的,必将促进英语词汇教学。

参考文献:

[1]Lakoff,G & Johnson. Metaphors We Live by.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

[2]Hester,M. M. The Meaning of Poetic Metaphor. The Hague,Moutou.1967.

[3]戴曼纯.论第二语言词汇习得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2).

[4]束定芳.隐喻学研究.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5]汪榕培.英语词汇学教程.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6]肖名丽.隐喻的认知方式及其文化阐释.山东外语教学,2000 (1).

[7]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认知词汇教学隐喻
成长是主动选择并负责:《摆渡人》中的隐喻给我们的启示
《活的隐喻》
《红楼梦》隐喻认知研究综述
从社会认同浅谈萧峰之死
小英语词汇教学问题及解决方法
关注生成,激活学生认知
对《象的失踪》中隐喻的解读
德里达论隐喻与摹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