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素材积累,侧重能力发展

2015-09-10 07:22李素英
考试周刊 2015年22期
关键词:能力发展素材积累语言表达

李素英

摘 要: 文章从理论和实践上阐述学生进行习作素材积累与语言表达的方法,剖析习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增强学生对生活的体验,丰富习作素材的积累,锤炼语言表达,提高习作能力。

关键词: 素材积累 语言表达 能力发展

教师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充分挖掘身边的人、事、物、景,拓宽习作视野,增强对生活中人与事体验,做到有感可发,丰富和积累习作素材,训练语言表达能力,发展习作能力。

一、立足生活观察,丰富素材积累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文章是客观生活的反映。生活中的事物丰富多彩,季节的变化明显,景色也会随季节的变化而明显改变。教师要教会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爱生活中所有的人与物,丰富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这样头脑中储存的东西才能成为精彩的段落。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参与自然,使学生积极地观察思考,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通过看、闻、听、触等体验自然之景物的乐趣,感受它的美,既培养观察事物的习惯,又积累丰富的习作素材。

例如对于中高年级学生,教师应根据季节的变化,引导学生深入有序地进行观察。如,春天百花开,花香沁人心脾;夏日禾苗绿,郁郁葱葱孕育着旺盛的生命力;秋日稻谷香,果实累累;冬日蜜柚甜,满园飘香。针对大自然的这些美景,教师应指导学生积极运用学过的各种观察方法,有顺序地展开想象,抓住景物的特点,注意发展变化,把重点部分写具体。增长学生的见识,丰富学生的生活感受,运用掌握的知识进行表达,要充分相信学生,不做任何内容的限制,放手让学生观察自己喜欢的东西,再把观察到的景象融入自己的感情,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细细品味这些丰富的生活资源,从中获取知识乐趣,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写作。又如教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习作一时,教师可以选择“我是大自然中的一员”,把学生带到教学楼下,从远到近地观察操场旁的大榕树,要求学生把观察到的景象动笔记录下来。当学生走到榕树下后,教师可提出:“大家闻到了什么气息?想到了什么?”“请大家摸摸树叶的纹理,摸一摸树枝的分叉,用手抱抱大榕树的树干,你能感受到什么?”“在这徐徐的微风中,你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又有什么感受呢?”同时,教师还可让学生细致地感受这棵大榕树的特点,感受榕树的周围及生活在树上的小鸟、知了等小生命的气息。学生有了亲身的体验经历,搜集的习作素材丰富多彩,语言表达流利、顺畅,富有个性化。

二、重视以读促说,锤炼语言表达

叶圣陶先生认为:“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了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心灵相通了,无论兴味方面或受用方法都有莫大的收获。”学生通过一遍遍地吟诵,细细品味,理解文章语句的意思,体验难以言传的文章韵味,掌握同类文章的阅读方法。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品读文章中的关键语句,理解作者运用语言的表达方式,从中模仿如何运用语言表达。这样既能对文本内涵融会贯通,又能有效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例如开展《我爱琯溪蜜柚》习作活动时,我运用屏幕出示了范文《我爱故乡的杨梅》,引导学生解读范文的内容和结构特点:课文的开头概括了杨梅长在哪里,表达了作者热爱故乡杨梅的思想感情;接着采用拟人和比喻等修辞手法描述了故乡杨梅树在春雨中的景象;文中的第3至6自然段详细地介绍了故乡杨梅成熟的时间、杨梅果的形状变化、杨梅果的颜色变化、杨梅果的味道及举实例阐述了杨梅果酸的特点。学生在对话交流中感悟了范文表达的内容和写作特点。在学生完全解读范文的基础上,我利用课前布置学生观察、搜集有关琯溪蜜柚树果外形特点的资料,然后在小组中进行互动对话交流,说一说自己观察到琯溪蜜柚枝干、花叶果等形状、颜色的特点。通过一番对话交流,在学生把握了琯溪蜜柚的外形特点和柚果的形状、颜色、味道、用途等后,我提出:“大家经过对琯溪蜜柚枝干、花、叶、果的观察和交流后,对琯溪蜜柚的特点有了初步地认识,从《我爱故乡的杨梅》中了解到作者是怎样赞美故乡杨梅树、果的各种特点,我们以《我爱故乡的杨梅》这篇课文写作技巧为例,学写《我爱琯溪蜜柚》,对琯溪蜜柚进行赞美。”由于学生通过阅读范文,掌握了《我爱故乡的杨梅》的写作技巧,了解了琯溪蜜柚树果外形、颜色、味道的特点,下笔习作自然十分顺畅。教师必须立足于范文,让学生通过对范文阅读,进行互动对话交流,了解范文的语言结构特点、中心内涵和表达方式,促使学生仿照范文的写法进行习作,进而提高学生的习作表达水平。

三、拓展实践活动,形成积累习惯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是学生习作的源泉,让学生细心地留意、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吸取丰富的习作素材的同时,随时随机地引导学生进行习作活动,使学生在课外乃至生活实践活动中进行习作训练,让学生的习作视野得到开阔。在习作课和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拓宽学生习作途径,在生活实际中经常性地引导学生进行习作训练,努力开阔学生的习作视野。

例如在课间活动或放学后,教师可引领学生在操场进行游戏。游戏之前,教师可讲解游戏规则并要求学生在游戏中认真观察游戏的经过。游戏后,教师可及时布置学生记录游戏活动的经过、体会,积累活动经验,养成小练笔的习惯。如开展《有趣的游戏》、《课间十分钟》习作活动时,学生要做到有话可说、有情可抒、有感可发,既提高习作能力又享受游戏的快乐。又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郊外进行踏青活动,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活动后让学生分小组谈谈自己在活动中的见闻及感受,并记录活动经过与感受,进行习作《野外郊游》等。教师还可以在班级的板报墙上开辟“读者之声”、“我的心里话”、“对与错”等栏目,引导学生对班级、学校及社会上出现的好人好事或一些带倾向性的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其他学生也可以针对学生的观点加以评析,这种随机性的习作实践活动可以不拘一格。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读过的一本书或一部影片,让学生写读书笔记、读后感、观后感,既可提高学生的领悟能力,又可使学生获得习作的机会。只有拓宽学生的习作途径,善于培养学生积累习作素材的良好习惯,才能不断训练学生的习作能力,使学生在习作中写真写实,真实地抒发情感,张扬学生独特的个性,有效地发展习作能力。

猜你喜欢
能力发展素材积累语言表达
新闻采访中如何应用语言表达技巧
语言表达综合训练
阅读与小学生能力发展的个案研究
浅谈作文教学的方法
语言表达与语体选择
试论作文素材的积累和整合
家教语言表达的“八种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