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雪萍
摘 要: 词语是语言结构中的基本单位,词语的感知、领悟、运用与积累,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让学生品味词语,感悟语言的内涵,是培养和训练学生语感精确性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 语感 词语 品读 揣摩 积累
新课标强调语文教学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就课堂教学来讲,语文素养、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的培养与提高,都离不开阅读教学。对语言的感知、领悟、运用与积累,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从词语教学入手寻找一条培养语感的有效途径。
一、课文朗读中注重词语品读
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不仅浓缩了作者丰富的情感,而且在遣词造句、语言表达上都颇具特色。因此,教学中应努力捕捉课文的闪光点,抓住课文精妙之处,引領学生悉心品读,通过一个个词语、一个个句子玩味语言,细嚼慢品,产生与作者的情感共鸣,使学生得到语言智慧的启迪。
1.读中品语言的情感美。我以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课文《浪之歌》为例,谈谈在品读过程中如何感知课文的语言精妙,加深学生对感情色彩浓郁的语言的记忆与理解。首先让学生听读课文一遍,边听边想象其展现的画面,进入情境,体会文中美好的情韵。第二步学生自由朗读,全面感知文章的思想感情。圈点勾画感情色彩浓郁的词句。第三步品读,对浪与岸爱情的品位,能够帮助学生较好地理解浪这一形象,因此我选择了课文中与爱情有关的词语:相亲相近、合为一体、海誓山盟、爱恋的祷词、拥抱、扑倒、围绕、陪伴,进行品读。注意语气、语调。要读得准确、读得真切、读出意境,读出她对情侣海岸一往情深。第四步让学生在轻缓的音乐声中集体朗读,感受词情,体会作者在文中借助海浪和海岸塑造的恋人形象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读中品语言的音韵美。例如教学《与朱元思书》,全文34个句子,四字句达29个之多。放声吟诵时,能感受到动人心弦的音乐之美——文句的节奏美,音调的抑扬之美,“旋律”的复迭之美,以及由它们所构成的舒缓平稳之美。指导朗读时,要求速度宜慢,慢一些才有时间品文中的意境,要注意停顿,每读完一小层可以做稍长停顿,使之有鲜明的层次感。还要注意确定重音,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中,重音当落在“箭”和“奔”二字上才会使人感到形象鲜明。教师可做示范朗读进行指导。总之,语感培养有丰富的内容和方法,而朗读则是提高学生语言感悟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注重词语的品读让学生体验到了这些词语所蕴含的色彩美和音韵美。所谓“文选烂,秀才半”,“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言虽简单,却道出了语文学习的真谛。
二、课文解读中揣摩词语
让学生在词语的比较、推敲中理解、体味、感悟出语词运用的隽永和精妙,这种方法是我们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一般来说,学生对本身带有鲜明感情色彩的词语是比较容易看出来的,但是有些词语的蕴意非常丰富而细微,只有仔细推敲、体味、比较,才能区别词意与词情。在教学过程中,我常用以下方法:
1.换词比较法。具体到课堂中操作中,我们可以找出文本中的具有典型性的词语作比较,也可以采用把课文中的某个有内涵的词语换成它的同义词的方式作比较,在比较中理解词语意义,领会文本表情达意上的精妙。我在教学《秋天》这一首诗时,要求学生品读最喜欢的诗句。一位学生说最喜欢“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我适时地提出疑问:能否将“飘”字改成“传”字?学生纷纷以这句中的“幽”字为依据,认为“飘”字与“幽”字更吻合。我顺势追问:“‘伐木声’毕竟只能听到而不能看到,你觉得用‘飘’合理吗?”这时学生心领神会:这正是诗的语言——把听觉视觉化,产生一种隐隐约约、轻盈飘逸的意境,表现了声音的悠远、山谷的幽深,使伐木声与清晨、露珠等构成了一幅清冷润泽的秋声图。学生通过比较品赏,不仅理解了诗歌的意思,而且领悟了诗歌语言的韵味,引人想象,耐人寻味。学生比较分析后感知,改后显然不能准确表现人物的心情,体会课文用词的准确与生动。
2.触发联想法。联想是玩味语言的又一有效途径。通过想象情境,学生能设身处地地体验到语言的意境,能真正触摸到语言的内涵。如果仅靠字典的解释和老师讲解,那么学生理解得肯定不是很深刻。相反,若能借助联想,让学生把眼前读到的语言文字与自己的生活经验相沟通,再通过自己的语言描述,再现作者笔下的意境,那么学生定能深刻地理解词语的内涵,而且能发展语言能力。如《济南的冬天》的第三段描写了阳光朗照下的山景及小雪点染下的山,作者用“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巧妙地对雪山的温静、秀气作了赞叹,随后对小雪点染下的山进行了拟人化描写。记得在教学过程中,有学生交流读后感受时说:“老师,我觉得作者把雪后的小山写得像一位在春风中追逐梦想的美丽少女一样。”学生此言一出,课堂沸腾了,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争相表达自己的读后感。长期进行这样的训练,能不断增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直觉感悟能力,使学生的语感训练落到实处。
三、实践运用中积累词语
我们要让学生真正理解品悟词语,需尽可能地用过了,才可能积淀为自己的东西。因此,为了巩固词语,做到记忆犹新,平时教学中要时常进行给词写段的片段练习。例如在朱自清《春》学习的结束阶段,我们可以运用下列词语中的4-6个写一段赞美春天的话。供选择的词是: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繁花嫩叶、桃红柳绿、像……、抖擞。通过训练,既增加了积累,又深化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语感要凭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去感知”。显而易见,生活经验和自身的知识积累是语感的源泉。很多学生由于生活经历不足,实践经验有限,所以,勤记多背,积累知识,将语言材料内化为自己的言语,是积累、丰富语感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王尚文.语感论.
[2]重要教学细节的设计艺术之二.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4(5).
[3]钱理群.语文教育门外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