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家庭成为儿童经典教育的摇篮

2015-09-10 00:49李艾青王立花
考试周刊 2015年23期
关键词:儿童发展家庭教育

李艾青 王立花

摘 要: 近年来,儿童国学教育和家庭教育越来越受到教育者和家长们的关注,但是人们忽略了如何将二者结合起来以更好地促进儿童发展。本文从教育的本质问题出发,结合现今的社会状况,分析了什么样的教育是儿童最根本、最好的教育,从经典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意义及从儿童发展看经典教育的必要性两个方面论述了儿童经典教育的科学性和价值,并结合家庭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意义探讨了儿童经典教育在家庭中实施的有效措施,给父母提供了一些可行建议,以帮助他们做好儿童经典教育。

关键词: 儿童发展 经典教育 家庭教育

儿童经典教育即抓住儿童(0-13岁)发展的关键期,主要以诵读的方式,让儿童读背大量优秀的文化典籍,以达到开启心智、启迪智慧、培养美德的目的,传承和发展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现代社会道德水平急剧下滑,学生的人文素质急剧下降,说明现代只重知识和科技的教育是不行的,我们还应当加强德育教育。文化教育是教育的根基,将文化植根教育最简单可行的方法就是民族传统文化教育,让儿童学习民族文化经典,以及经过历史沉淀而广受流传的民间故事,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吸纳高层次的文化营养,培养儿童气概、品德、智力及民族情怀和爱国主义精神。

一、教育的本质

教育的本质是促进人的发展,发掘人的本性、潜能及潜在价值,启发人追寻生命的智慧,明白生存的意义,而不单是教给人谋生的技能。现今教育已成为人类面临的最重要问题,一方面,儿童(0-13岁)是未来世界的主人,他们的品行和智慧决定了其一生的生活质量、人生走向及对国家和社会发展的价值。纵观古今,最根本的教育是教会孩子如何做人,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品德,这才是教育的首要任务和根本目标,培养一个人格健全的孩子远比培养一个智商超群的孩子重要。另一方面,受社会利益驱使、物质文明高度膨胀,现行的教育仅仅是对智力的高度开发,培养了一批批“高智商”的人,同时创造了一批批毒胶囊、毒奶粉、地沟油等产品,人们愤慨世风日下,批判道德虚无、价值观颠覆。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是教育的失误,现今的教育忽略了教育本质,忽视了对儿童道德品质的培养,没有把教育和社会的发展联系起来、和国家民族的命运联系起来,深深坠入应试教育和功利主义的泥潭无法自拔。

二、让家庭成为儿童经典教育摇篮的必要性

(一)经典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意义。

1.经典的定义。

所谓经典,即在人类历史进程中,遗留并沉淀下来为绝大多数人们所认同、理解、学习和赋予永恒价值的典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1]。中国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有《论语》、《大学》、《中庸》、《孟子》、《老子》等,但是对于儿童教育来说,经典的定义应该被扩大,还可以包括流传千古而不衰的古诗词,像唐诗宋词楚辞及经过历史沉淀、在民间广受流传的民间故事,如孔融让梨、井底之蛙、仓颉造字等,甚至包括中国古代四大名著,这些皆能堪称经典,都是广大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颂扬了美好崇高的道德品质,能给人无尽的智慧和启迪,这对当今儿童的发展教育有重大意义。

2.经典对儿童发展的意义。

从思想性看,首先,经典虽文字简洁,但其正确的思想能给儿童最深刻的思维启发。读《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读《老子》,“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等颇富韵味,朗朗上口。其次,读诵古诗词有利于儿童了解历史文化、培养品德,杜甫的诗“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屈原的词“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等这些诗句富含哲理。此外,从小读孔融让梨的故事使儿童明白谦虚礼让;读凿壁偷光的故事使其悟出在现在美好的生活条件下要好好学习、发愤图强的道理,等等。总之,儿童从小诵读经典,其内容会烙印在潜意识里根深蒂固,只要加以环境的刺激,便能直接地、自然地影响儿童的思维和行为[2]。

从文化熏陶看,让儿童学习国学,读诵经典能了解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伟大的民族精神和高尚的道德品质。孔子的礼仁、孟子的仁义,以及庄子的逍遥游等思想,对儿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有重要意义[3]。如果学校教育只重视知识教育,不注重品德培养,那么培养的人越有知识,越可能成为社会的祸患[4]。国学经典教育的重要性在于进行能让一个孩子真正成为人的教育。

从实践效果看,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界对儿童经典教育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中央3频道《向幸福出发》这个综艺节目曾采访了一个6岁的天才宝宝李尚容,她通读四书五经,5岁就认识4000多字,能古文、善歌词、会做诗,当主持人考验她对古诗词的背诵与理解时,对答如流,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是经典造就了这位心思灵巧、览闻辩见的天才宝宝,从某种意义上讲,天才宝宝也证明了经典的教育价值。所以,让儿童从小熟读《笠翁对韵》、《弟子规》等蒙学教材,以及《大学》、《中庸》等国学经典,可以增加儿童的识字量,明显提高儿童的读写能力和记忆力,培养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从儿童发展看经典教育的必要性。

1.以儿童认知和思维的特点为依据。

儿童认知发展表明,0至13岁是儿童记忆力发展的黄金时期,在这期间选择四书五经等经典给儿童反复诵读,能丰富大脑知识储存量,有利于训练记忆力。0至3岁阶段是儿童语言能力发展最快、学习效果最好的时期,所以诵读经典也能促进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提高日后的人际交往能力。

由于儿童右脑思维模式的特点,其思维发展有别于成人左脑思维模式,儿童读书不要求理解,只需要机械地输入大量信息,其理解能力发展随着年龄和阅历不断增长[5]。因此,儿童没有难易的概念,于他们而言,无论是学习国学经典、民间故事还是儿歌童谣,都如出一辙,就是熟读成诵。因此,在儿童时期让孩子读经不仅符合儿童认知发展,而且为孩子未来发展奠定了基础。

2.抓住儿童敏感期。

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对儿童的观察与研究发现,儿童发展存在敏感期。在此时期内,儿童对某些事物会很敏感,从而产生一种特殊的兴趣爱好,并很容易学会一些事情[6]。在儿童发展敏感期的不同阶段,诵读经典能让儿童不断接受经典信息的刺激,吸收大量语言词汇,从而建立日后发展所需的语料库,满足儿童旺盛的求知欲。随着大脑信息量的不断增加,这些记忆的东西在大脑的潜意识里不断反应、发酵、配套,在无意识中就促进了理解力的形成,加以适当情境的刺激最终变成创造力[7]。这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所以我们对待儿童语言、记忆及思维能力的发展,不仅要抓住时机,而且需要静待花开。

(三)家庭教育对儿童发展的意义。

家庭教育是儿童最早期接受的教育,是一切教育的根本。和谐的家庭氛围、父母正确的教养方式、良好的亲子关系,对于儿童的认知、社会性和人格发展都发挥着积极作用。父母是孩子第一任也是终身老师,其人格修养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其言行举止、行为习惯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没有高素质的父母,很难有高素质的孩子;没有教不会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可是现今家庭教育的缺失或教育方式不当,已经在孩子身上酿造了太多悲剧,青少年厌学、叛逆,道德品质低下、礼义廉耻之心尽失,甚至价值观颠覆而导致犯罪、自杀,等等。为了孩子的健康,我们迫切需要重新审视家庭教育,探索行之有效的家庭教育新方法。

三、儿童经典教育在家庭中实施的有效措施

(一)科学定位家庭教育,树立明确经典教育理念。

父母应该科学地对家庭教育进行定位,树立明确的经典教育意识和理念,对经典有正确的价值判断,只有从思想上重视儿童经典教育,明确经典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性,才能真正思考并探索如何通过学习经典培养一个德智双全、人格健全孩子的方法,从而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寓教于乐,因材施教,改变对孩子的态度,并注意自己的行为习惯和言行举止,严格将经典学习落实到每天的生活中。

(二)重视榜样的作用,重视潜教育。

育人先育己,想要孩子学习经典,必须自己先学,感受经典里蕴含的博大精深的教育和做人的智慧,给孩子树立良好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尤其是在儿童心中,父母都是高大的形象,他们会有意识地模仿父母的行为,这要求父母做好行为表率。同时父母对经典内涵的理解与实践对儿童在意志、品德、气概方面的潜在教育显得更为重要。

(三)以儿童本位为原则。

儿童经典教育必须以儿童本位为原则,以儿童为中心,尊重儿童个体差异。学习经典要因人而异,父母不可揠苗助长或施加太大压力,应根据儿童的求知兴趣和发展需要,加以正确引导,积极鼓励和赏识孩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父母应站在儿童的角度,创新学习形式,可以通过读、背、语句接龙、记忆比赛等方式,尽可能参与亲子共读,并在生活中践行经典,陪儿童一同成长。比如去敬老院看望老人,培养儿童的孝心、感恩之心;生活中,积极帮助别人,乐于分享;对待长辈,要谦恭守礼,等等,甚至可以通过扮演经典角色、品读经典故事等方式,培养儿童学习经典的兴趣。总之,一切为了儿童发展。

(四)营造学习经典的家庭环境。

现今国学教育培训越来越多,但是受社会利益的驱使,经典教育培训成了从商者暴利的手段,即使读经教育这么火热,儿童走出课堂后接触的还是一个没有经典的环境。因此,营造良好的家庭经典学习氛围非常重要。我们可以开设家庭课堂,每天规定一小时为经典学习时间,所有家庭成员都要参与,并充分考虑儿童心理和启蒙教育的特点,注重性情和审美趣味,不同年龄段选择不同的经典教材。除了可以由父母坚持陪读,还可以利用经典音频,像《弟子规》,带领儿童读唱,既能让儿童在没有压力的环境下愉快地学习,又能在美妙的音乐中陶冶情操、提升境界,最重要的是能刺激儿童保持不断的学习兴趣。

(五)创新学习形式。

儿童活泼好动,善于变化,对新奇事物充满好奇心,他们不像成人会理性思考,而是热衷于语言表达生动有趣、故事性强、情节起伏大、具有鲜明人物形象的作品,所以要求父母注重经典学习过程中的趣味性,在自己充分理解作品内涵的基础上,创新学习形式,可以通过开展童谣游戏、谈话活动、讲述活动、听说游戏等系列活动,激发儿童的学习热情。父母不仅可以用讲故事的方式给儿童讲述经典,还可以通过开展童谣游戏让儿童亲身体验,父母讲述故事,儿童角色扮演,有条件支持的家庭可以购买或定做古代书童的服装、帽子及儿童适用的竹木简书,这样更能吸引儿童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或者以听说游戏的方式开展学习活动,如学习《笠翁对韵》时,父母读“天对地”,儿童读“雨对风”,父母读“山花对海树”,儿童读“赤日对苍穹”,通过创新形式的亲子共读,可以极大提高儿童学习兴趣,加深对故事的印象和理解。

(六)父母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

儿童的素质更多取决于家庭而不是学校,没有高素质的父母,很难有高素质的儿童,所以最根本在于父母热爱学习,甚至在胎儿时期,父母就要学习经典,做好国学胎教。尤其是母亲,通过意念传导,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并在出生后结合早期经典教育,这样能更好地开发潜能,培养良好品德和人格。父母对经典的理解与解读直接决定了儿童对经典的认知,只有父母坚持学习经典,接受经典的熏陶,孩子才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热爱学习。

(七)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古代文化典籍虽然极具教育价值,但是它毕竟是时代的产物,同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自从习主席在十八大会上号召全民族学习《弟子规》起,就掀起了全民学习《弟子规》的热潮,但是《弟子规》也有美中不足之处。如“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亲有疾,药先尝”、“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等,随着时代发展,这些已经脱离了现实,并不是父母喜好的,我们不要为他们去做,而是要分情况、挑场合、辨善恶;也不是父母病了,子女就要去亲自尝药,这是错误甚至很危险的做法;更不是父母去世了,子女定要常悲咽,而是教导我们常感恩敬畏之心,牢记父母在心中。因此,经典的思想内容并非完全正确,甚至有的部分是错误的、毒害人心灵的。儿童辨别善恶是非的能力有限,所以父母作为间接引导者,对经典应该有正确解读和践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八)莫让经典学习成为孩子的负担。

现今应试教育下的儿童不仅要学习课堂知识,更被要求参与各种培训班、辅导班。他们本就已经课业繁重,甚至超过儿童自身的承受能力,如果再强迫儿童学习经典,加之枯燥无味、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反而会引发儿童的厌学心理,不利于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因此,父母和学校应及时沟通,时刻了解孩子的学习动态,不要让经典学习成为孩子的负担。

(九)经典教育贵在坚持。

儿童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逆也不可提前。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典籍博大精深,浩如烟海,所以对儿童进行经典教育绝非一日之功,唯有坚持不懈用经典之水浇灌儿童求知的心灵,用怀爱之心培育祖国的花朵,才能让儿童这株稚嫩的幼苗健康茁壮地成长。

四、结语

随着儿童经典教育的进一步研究和探索,我们可以发掘出更多儿童经典教育潜在的价值和深远的意义。让儿童从小学习优秀的文化典籍,接受人文文化的熏陶,有利于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和情操,帮助儿童树立远大的理想和爱国主义精神,有利于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儿童经典教育不仅是教育界学者应关注的话题,更是父母应该关注和深思的。家庭教育及父母的言传身教远比学校教育给予孩子在道德、意志、品格和气概方面的影响和启迪大。当然,儿童经典教育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学校和家庭长期坚持不懈地努力和积极配合,只有这样才能培育一个优秀的孩子。我们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不是为了培育一个天才的宝宝,让孩子日后拿高分、考名校、成就伟业,而是为孩子今后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让孩子做一个幸福的人。

参考文献:

[1]谭利思.理工科大学英语专业经典阅读现状[J].江苏:南京理工大学,2009.

[2]南怀瑾.南怀瑾谈儿童经典教育[M].济南:明天出版社,2012:125.

[3]刘宏.都市家教[J].江西:江西日报社,2012:27.

[4]黄华斌.师生关系对学生综合素质影响的研究——以J省W普通高中的调查为例[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

[5]张凯.读经典教育.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YwNTAyNzY4.html.

[6]郭玲.蒙台梭利智障儿童感官研究[D].山东:山东师范大学,2006.

[7]王东华.发现母亲[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9:81,232.

猜你喜欢
儿童发展家庭教育
幼儿园环境与幼儿教育发展的重要性之我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家庭教育之我见
论犹太人的金钱观教育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
从积极视角探讨视频游戏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
基于Android平台的执行功能评测系统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