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在教材呈现顺序上的几点质疑

2015-09-10 07:22苏耿堂
考试周刊 2015年27期
关键词:历史观辩证法研究性

苏耿堂

高中思想政治《生活与哲学》(新人教版)第一单元从知识体系角度说,在引导学生了解哲学是什么、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之后,把学生带入马克思主义哲学,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时代精神上的精华的重要特点是什么及其在哲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这样的知识逻辑结构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接下来的第二至第四单元关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必要性。但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按照这样的教材呈现顺序开展教学,学生在《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这一框题的学习中对其内在的知识点存在的困惑难以释怀,而教师在教学教法上也同样感到难以施展手脚,下面是我对这一框题在教材呈现顺序上的质疑。

一、某些教学点违背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

本框在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时,着重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三个统一,即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教学中在介绍这三个“统一”时发现,学生的主要困惑在于:首先,虽然明确“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但没有学过“辩证法”,对“辩证法”的基本观点不清楚,即既不能真正理解“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的内涵,又难以理解“唯物辩证”的内涵;其次,虽然对“自然观”有朦胧的了解,但没有学过“社会历史观”,对“历史观”的概念基本是一片空白,即不能理解“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的内涵;第三,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特征的“三个统一”是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的,特别是第二个“统一”,即马克思主义哲学如何把唯物主义渗透到历史观,更离不开对“物质资料的生产实践”、“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等相关知识点的认知,但学生在这个学习阶段还没有学过“实践”的内涵,没有了解“实践”的基本特征及基本方式,没有理解“实践”的作用,因此难以真正明确“三个统一”到底是如何“统一”的,从而造成在这部分知识的掌握方面有种囫囵吞枣的感觉。

以上三点困惑归结起来,主要原因是在没有让学生弄清楚一些基本概念、基本观点的情况下就把结论抛给学生,违背学生的知识认知发展规律,因此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二、在本框的教学实践中难以全面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

新课程改革的要点之一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为此,采用研究性学习方式是落实这一要点的重要途径之一。开展研究性学习方式,主要是在明确基本标准的前提下,结合相关内容,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为学生提供足够的选择空间和交流机会,以让学生主动观察、讨论、质疑、探究,发表自己的见解。但教学发现,这一框在教材中的呈现顺序使研究性学习方式难以全面展开。首先,本框开展研究性学习方式的前提难以全面确立,即学生对“基本标准”不明确,表现为对“辩证法”、“历史观”、“实践”等基本概念、特征不明确,因此难以展开进一步的推理和判断,难以形成自己的见解。如在介绍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时,教材虽用“相关链接”引导学生对自然科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知识体系之间的内在知识逻辑关系加以理解,但问题在于学生此时还不知道“辩证法”的主要观点是什么,难以理解“相关链接”这三句话主要是要论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所以自主探究等研究性学习方式在此教学点难以深入探究。其次,开展研究性学习要结合相关知识内容,“相关知识内容”应包括学科外知识和学科内知识。在此教学阶段学生虽有一定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知识基础,但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具体知识却基本处于空白状态,这就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的教学开展研究性学习提供很多的知识性困难条件。

三、教师在本框的教学中难以施展多元化的,特别是与新课程理念相符合的教学方法

新课程改革除了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外,还要让教师在教学中真正起到主导作用。为了凸显教师“导”的作用,教师要注重转变教学思维,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特別是要运用现代技术条件下的导学法,转变传统以讲授为主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但在本框教学中,特别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的教学中,教师基于学生诸多的知识性空缺(主要是上文已说明的如对“辩证法”、“历史观”、“实践”等相关知识的不解),往往要先对相关知识进行或详或略的介绍,否则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就只能是“只识其表,不识其中”。这就使教师难以充分发挥“导”的作用,很无奈地回归到传统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面对新课程要求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其原因是本框在教材编排上过早呈现。

总结以上三点质疑,我认为《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这一框题带有总结性质,其突前的教材呈现顺序制约了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制约了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和开发互动的教学方式,制约了学生主动学习和发展能力的提高,与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有相冲突之处。但教无定法,教师在教学中为突破以上制约,可结合学生各方面的实际,灵活地自主地调整教学顺序,以切实实现课程标准对本框教学内容的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

猜你喜欢
历史观辩证法研究性
论辩证法的总规律
实践,让研究性学习课堂精彩起来
论五四运动的启蒙辩证法
学写简单的研究性报告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科学历史观
“大历史观”与历史思维培养——以《洋务运动》为例
习近平的历史观
关于质量的辩证法
浅谈“研究性”阅读教学
转诊率下降背后的“辩证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