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数学思维能力培养

2015-09-10 07:22沈婷
考试周刊 2015年27期
关键词:鸡兔同笼小学数学教学思维能力

沈婷

摘 要: 思维是智力的核心,是创造力的源泉。义务教育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教学数学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思维培养是教育的本质目的之一,在学习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应贯通教学始终,作者就以“鸡兔同笼”问题为例,谈谈如何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独创性、拓展性。

关键词: 鸡兔同笼 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

“鸡兔同笼”是一道既有趣又益智的历史名题。大约在1500年前,我国著名的数学著作《孙子算法》中早有记载: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几何?在小学教材中也有涉及,如鸡和兔一共有8只,数一数腿有22条,你知道鸡和兔各有多少只吗?笔者以此题为例谈谈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的见解。

一、一题多解——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思维的灵活性是指思维活动的智力灵活程度。小学儿童在运算中思维灵活性的发展表现为:“一题多解”的解题方法运用灵活;灵活解题的精細性增强;儿童组合分析水平不断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其核心是善于运用已有知识经验解决实际问题。

这道“鸡兔同笼”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地思考,让他们在课堂教学中主动与他人合作探讨培养他们的思维的灵活性。学生讨论热烈,交流深刻,思维碰撞众多精彩的火花,一题有五解,真为他们感到自豪。

解法一:画图法

先画8个圆,表示一共有8只动物,再画脚少的动物鸡,每只鸡2只脚,8只鸡就16只脚。然后把多余的脚补成脚多的动物,还有22-16=6只脚,又因为每只兔比每只鸡多2只脚,再把这6只脚两只两只地补在刚才画的鸡上,就成了6÷2=3只有4只脚的兔,没有添上脚的还有8-3=5只鸡。就能根据画图法一眼看出两种动物各有多少只了。

解法二:列表法

鸡和兔一共有8只,也就是鸡有1只,兔就有7只,腿有2+28=30条;鸡有2只,兔就有6只,腿有4+24=28条……以此类推列一个表格,从而找出和实际脚数相符的情况。从表中可以看出,当鸡5只,兔3只时,腿共有22条。

以上两种方法直观形象,浅显易懂,适合数据不是太大的情况下使用,当数据较大时画图法和列举法就显得很麻烦,因此这两种方法不具备普遍性。

解法三:极端假设法

采用极端假设法,有两种极端法:

一个是极端假设全是鸡,8只鸡就有8×2=16只脚,而实际却有22只脚,假设比实际少了22-16=6只脚,因为把实际4只脚的兔当做了2只脚的鸡,所以少出来的脚是兔的,每只兔子少了4-2=2只脚,少出来的6只脚里有3个两只。所以6÷2=3只兔,鸡有8-3=5只采用假设法必须要用检验,确保正确。兔3×4=12只脚,鸡5×2=10只脚,共有12+10=22只脚,说明答案正确。

反之,另一种极端假设全是兔,可按上述方法完成。

极端假设法,要对思维能力要求高一些,能力要强一些。由于对于学生抽象思维理解难度较大,那么可以结合形象思维辅助理解。

解法四:形象假设法

形象假设法有三种。

第一种是“抬脚法”。首先让鸡和兔都抬起1只脚,这是地上还剩下22-8=14只脚;再让鸡和兔各抬起一只脚,这是鸡就两脚离地,一屁股坐到地上了。当兔子抬起两只脚后,每只兔子地上还有2只脚。这时地上总共剩下14-8=6只脚,而这6只脚都是兔子的,每只兔子还剩2只脚,所以兔子有6÷2=3只,那么鸡就有8-3=5只。

第二种是“砍脚法”。假设把鸡和兔子的脚各砍掉一半,即鸡砍掉1只脚,兔砍掉2只脚,那么还剩下22÷2=11只脚。这时是8个头,11只脚。因为每只鸡还剩1只脚,每只兔还剩2只脚,每只兔子比每只鸡多1只脚,所以脚比头多的数量就是兔子的只数:11-8=3只,那么鸡的只数是8-3=5只。

抬脚法和砍脚法仍然是假设法,只不过叙述起来更生动,学生理解起来更形象,鸡和兔就像是幽默的、训练有素的小兵。抬脚法和砍脚法都是从鸡和兔的脚上做文章,那么他们的头能不能也可以做做文章解决问题呢?

第三种是“增头法”。假设8只动物中的每只动物都增加一个头变成怪异动物,就有2×8=16个头,头和脚的差是22-16=6。这时鸡有2个头2只脚,头和脚的差是0;兔有2个头和4只脚,头和脚的差是2。说明6个里面有3个2,兔有6÷2=3只,鸡有8-3=5只。

解法五:方程法

采用一元一次方程,可以有两种解法。都是按照鸡和兔共有8只设未知数,按照腿有22条列出方程,然后求解。

第一种,解:设兔有x只,鸡有(8-x)只。

4x+2(8-x)=22

2x+16=22

x=3

8-x=8-3=5

答:兔有3只,鸡有5只。

第二种,是设鸡有x只,则兔有(8-x)只。列出方程完成此题。

方程解法对方程的计算要求很高,到了初中,还有二元一次方法求解,在此就不具体讲述了。

二、编写题目——培养学生的思维独创性

思维的独创性是指思维活动在独立性、发散性和新颖性上的表现。小学儿童思维独创性发展趋势表现为:(1)从对具体形象材料加工发展到对语词抽象材料加工。(2)先模仿,再经过半独立性的过程,最后发展到独创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积极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一题多解,发展学生的思维灵活性,而且要继续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发现从中优化出最合理的解法,使其方法具有独特性。并通过改编题目的训练,使学生思维的独创性得以发展。

前面我们完成了“鸡和兔一共有8只,腿有22条,你知道鸡和兔各有多少只吗?”这一问题,并用五种不同的方法解决了题目,下面再做几道题目试试。

题目1:鸡和兔一共有8只,腿有18条,鸡和兔各有多少只吗?

题目2:鸡和兔一共有8只,腿有24条,鸡和兔各有多少只吗?

题目3:鸡和兔一共有8只,腿有26条,鸡和兔各有多少只吗?

题目4:鸡和兔一共有8只,腿有30条,鸡和兔各有多少只吗?

这时诱导学生思考:大家还想不想再做题了,只要你们想,老师就永远有题目。老师这里有50道、500道,甚至更多的题目,你们相信吗?其实不仅我有成百上千的题目,你们也可以有,仔细观察是怎么编写题目的?

学生在自主交流,老师点拨下,学会了自己编写题目。先假设有鸡和兔一共有5只,该有几条腿呢?其实腿的只数是在一个范围内的。最少的是按照5只全部是鸡,每只2条腿,共有5×2=10条腿;最多的按照5只全部是兔,每只4条腿,共有5×4=20条腿,因此鸡和兔的腿数应该比10条多,且比20条少,同时腿都是偶数,所以可以是12、14、16、18。这样就有4个题目。

题目1:鸡和兔一共有5只,腿有12条,鸡和兔各有多少只?

题目2:鸡和兔一共有2只,腿有14条,鸡和兔各有多少只?

题目3:鸡和兔一共有2只,腿有16条,鸡和兔各有多少只?

题目4:鸡和兔一共有2只,腿有18条,鸡和兔各有多少只?

学生通过自己改编题目,不仅获得了鸡兔同笼的解法,更收获了一种学习方法,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油然而生。学生的思维在更灵活的同时,也更具独创性。

三、举一反三——培养学生的思维的拓展性

思维的拓展性是在学习过程中,以某个知识作为支点,积极激发学习者的综合能力,通过举一反三思维拓展的过程,对于事物产生独到新颖的理解。因此在学生多种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并学会自己改编题目的基础上,挖掘鸡兔同笼的本质与关系,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不仅仅是解决这一道题,而是解决鸡兔同笼的这一类题目,更注重知识点成线成面。

在练习中有这样一道题目:有蜘蛛、蜻蜓、蝉三种昆虫共18只,一共118条腿,20对翅膀。已知蜘蛛8条腿;蜻蜓6条腿,2对翅膀;蝉6条腿,1对翅膀。蜘蛛、蜻蜓、蝉各几只?

分析此题含有三个未知数,很难下手,但是仔细观察体重蜻蜓和蝉的腿数是相等的,仍可以看成类似的鸡兔同笼问题。当然此题可以用方程求解,这里重点讲解假设法。

因为蜻蜓和蝉的腿数是相等的,所以这里假设18只全是蜻蜓,那么共有18×6=108条腿,假设比实际少了118-108=10条,而这少的10条是由于把蜘蛛看成蜻蜓的结果,因此蜘蛛有10÷(8-6)=5只。那么蜻蜓和蝉共有18-5=13只。现在的题目变成两个未知数“有蜻蜓、蝉两种昆虫共13只,20对翅膀。问蜻蜓、蝉各几只?”这就成为完完全全的鸡兔同笼问题。再假设13只全是蝉,那么共有13×1=13对翅膀,这比实际少了20-13=7条翅膀,这少的7条翅膀正是把蜻蜓看做蟬的结果,所以蜻蜓有7÷(2-1)=7只,那么蝉就有13-7=6只。由此可见,无论多复杂的鸡兔同笼问题,只要充分掌握假设法,就可以转换为基本的鸡兔同笼问题。

参考文献:

[1]伍新春.儿童发展心理与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邓春花.“鸡兔同笼”一题多解探讨[J].东方青年教师,012(01).

[3]李宝江.解鸡兔同笼问题十一法[J].河北教育(教学版),2011(09).

[4]臧全生.“鸡兔同笼”教学之拙见[J].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3(13).

猜你喜欢
鸡兔同笼小学数学教学思维能力
从鸡兔同笼谈起
培养思维能力
用不同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培养思维能力
鸡兔同笼
“鸡兔同笼”的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