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来自恰当的对话

2015-09-10 07:22滕爱国
考试周刊 2015年27期
关键词:对话小学数学教学高效课堂

滕爱国

摘 要: 对话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教学手段。从某种角度来说,课堂教学的艺术也正是对话的艺术,恰当的对话不仅能发挥学生主体性,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因此,要想打造高效小学数学课堂,就必须发挥对话的作用和价值。作者结合在小数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对话出现的问题谈谈怎样正确发挥对话的作用。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 高效课堂 对话

真正有效的对话活动,理应发生在对话双方自由的探究或自发的讨论中,发生在对话双方精神上真正的相互回应与相互碰撞中,发生在双方认知世界的真正融合中。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课堂对话却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也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小学数学课堂对话存在的问题

1.“满堂问”现象普遍

原来的小学数学课堂是“满堂灌”,教师为了改变原有教学弊端,于是采用“满堂问”的教学方式。有的教师在一节45分钟的小学数学课上竟然能问到三十几个问题,且这些问题都是教师自己提出来的,学生在整节课上只是如机器人般回答教师过于简单的问题。“满堂问”虽然比“满堂灌”在教学形式上有了一定的进步,但实质是一样的,二者的参与主体并不是学生,而是教师,学生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并没有独立学习和独立完成学习任务。所以说如何让学生在学习中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才是我们所追求的。

2.问题设计存在问题

有的教师为了上课更“安全”、更便利,于是设计这样的教学问题:自己熟悉的问题范围或者是自己了如指掌的问题。对于一些学生真正疑惑的问题反而不做回答,或者说这个问题已经超出了所学范围等。还有的教师提出问题后,让学生一条龙式地回答,你回答不上来,下一个学生回答,或者再下一个回答。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回答或不回答做出相应评价,而不是让学生漫无目的地进行下去。长此以往,学生在回答问题时会产生一定压力,进而觉得枯燥乏味。所以,在课堂中教师问题的设计既要符合学生学习内容的需要,更要有利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

3.教师不会倾听

正确恰当的对话,应发生在倾听的基础之上,没有正确的倾听就没有有效的对话,但教师的不会倾听却在课堂上处处可见。当教师提出问题后,很多學生都积极回答,但是并不是所有学生都能把问题答到点儿上,这时候教师就迫不及待了,他们往往打断学生,自己把问题的答案说出来。很多教师觉得这是在提示学生,但是在学生看来却是老师不信任自己,时间长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就会受挫,慢慢的,他们就不愿意参与课堂实践活动了。

4.把对话当做惩罚手段

我们的教学应该是赏识教育,而不是惩罚教育。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在课堂评价中,我们面对一些“差生”总会“暴跳如雷”,容易说出一些伤害学生自尊的话。当学生不会做某道题时,有的教师就这样做:把这道题再抄10遍,把这个公式抄20遍。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我们应该为其悉心讲解才是,这样的对话才是有价值的,但是,惩罚性的对话却是“雪上加霜”,得不偿失。

二、小学数学课堂中发挥恰当对话的途径

1.让兴趣激发对话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精彩的开头好比“兴奋剂”,它能使小学生精神饱满、情绪高涨、注意力集中、求知欲强。尤其是在导课中,教师更要下工夫,导课设计得好才能激发学生兴趣,才能开拓学生思维。比如:在认识“厘米和米”时,我们是这样导入新课的。同学们,今天我给大家讲一讲“机器猫”的故事,有一天,大雄和机器猫都说自己比较高,他们用尺子量了一下自己,结果是大雄145厘米,机器猫135厘米。同学们,你说他们谁高?你们有他们高吗?他们有多高呢?讲完这句话后,许多学生已经急不可待地想知道答案,还有很多学生急于知道他们自己到底有没有机器猫和大雄高。这时候,大部分学生都能够集中注意力听老师讲课。这样,对话的发生才能在精神领域发生,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2.让活动激活对话

小学生一般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好动、爱玩、注意力不集中是他们的共同特性。如果非得让学生干巴巴地坐着听课,他们的注意力反而会分散、也会出现开小差等问题,这样一来就会影响课堂教学效果,难以提高教学质量。所以,教师要抓住小学生的这一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激活课堂对话。比如,在讲到“认识对称图形”时,笔者先让学生自己动手剪出来,然后看这些图形的边有什么特点。同学们个个思维活跃,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意见。所以说,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师机智,利用教学活动开展数学教学,让学生在对话活动中轻松愉快地学习数学、爱上数学。

3.让探究引领对话

在教授新知识时,要指导让学生看一看、猜一猜、想一想、动一动、议一议,在学习过程中发现事物间的联系,领悟和理解知识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让师生在有效对话中,完成对知识的领悟,感悟数学的思想和方法。比如,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及时点拨和引导,帮助学生理清思维过程,并能用清晰、有条理的语言讲解每一个现象和问题,但是要掌握一定的分寸,防止过犹不及。比如,在讲到“梯形的面积”这一课时,要指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引导学生将梯形拼成两个完全相同的平行四边形或者是长方形。当学生完成这一活动时,再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过程中推导梯形的面积公式。从而丰富学生的认知结构,开发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其将来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4.让评价巩固对话

有效对话总是和有效评价紧密相连的。有效对话离不开有效评价,对学生的回答,教师要作出明确的评价,或肯定、或否定、或点拨、或追问,恰当的反应可以强化对话效果。笔者做过课堂观察,如果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教师给予积极的、恰当的评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越来越高;教师消极的评价则会影响学生整节课的学习情绪。所以说,教师要毫不吝啬地给予学生赞美性的对话与评价,哪怕只是一句:你做得很好,棒极了等,都将激发学生学习道路上前进的动力。

参考文献:

[1]刘树明.浅谈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J].新课程研究,2008(08).

[2]詹敬东.在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中培养学习兴趣的几点思考[EB/OL].新浪博客,2012(06).

猜你喜欢
对话小学数学教学高效课堂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如何构建语文高效课堂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