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永红 高小爱
摘 要: 通过对大学生身体形态、生理机能和身体素质的分析,发现2014级学生的部分指标和2012级学生存在明显差异。本文从改善学生体质状况的现实出发,就公共体育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革设想。
关键词: 公选课 学生体质 改革研究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根据随机抽取原则,将甘肃省天水师范学院和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2012级和2014级在校大学生共824名视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生536名,女生288名,2014级427名,2012级397名;最大年龄22岁,最小年龄17岁,平均年龄19.5岁。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查阅大量相关文献资料。
1.2.2测试法:与部分体育教师联手,对问卷持有者进行身体素质测试,测试时间:2014.5。
1.2.3座谈法:与学生进行面对面交谈,从而获得该论文的第一手资料。
2.体质现状
2.1体质
体质指人体的质量,是在遗传向获得性的基础上,表现出来的人体形态结构、生理机能、身体素质、适应能力和心理因素的综合稳定的特征[1]。目前由于心理因素和实验能力尚无准确公认的良好指标和测量方法,因此本文从形态结构、生理机能、运动素质等有代表性的指标论证学生体质。
2.2体质情况统计结果(见表1)[2]。
从表1可以看出,在身高和体重方面,男、女实验组和对照组没有显著差异,说明2014级和2012级学生的身体形态影响不大。但在身体素质方面均有显著差异或极显著性差异,说明2014级大学生在运动能力方面明显低于2012级学生。
3.影响学生体质的因素
3.1重技术、轻素质的教学理念。
课上,老师重视技术动作、技能传授,往往忽视力量、速度、耐力等基本身体素质练习。技术、技能教学受到场地、器材的限制。无论是篮、排、足大球,还是羽、乒、网小球,一节课中一名学生在场上练习的时间平均不到20分钟,课的密度受到很大冲击。另外,一节课中的素质练习很少或没有,原因有两个:一是老师重技术教学、轻素质的教学理念;二是学生普遍认为素质练习很枯燥,他们上课是为了娱乐、放松、调整,目的是更有效地学好文化课,落上一周“腰酸背痛”的感觉实在没必要。
3.2大学体育课的教学内容。
调查的两所学校中,天水师范学院学生从大二开始体育选修,据了解,在学校开设的选项课中,学生选项大体形成了三种趋势:一是选择自己喜欢或当前比较流行的,如健美操、体育舞蹈、跆拳道等。二是有体育特长的学生,选择自己的特长项,目的是更好地发展和提高;三是一部分没有体育特长的学生或协调能力差的学生只是为了拿学分而被动应付。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没有选项课,所授内容都是学校大纲规定项目,所以学生的体育技能比较全面,测试结果证明天水师范学院大一学生和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的体能没有显著性差异,说明大学选项课虽然满足了高校终身体育教学目的,但在一定程度上给投机取巧的大学生提供了方便。
3.3高、低年级的体育态度。
态度是人对对象的一种反映倾向,受个人需要和愿望驱使,凡能满足个体愿望的对象或能帮助个体实现目标的对象必然产生喜爱的态度。刚进入大学的学生对一切感到新奇,亦有较强的求知欲。体育作为必修课,有关内容、技能必须达标和考试,为了达到目的,态度必然比较积极[2]。高年级学生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其特殊性表现在:一方面根据教学计划,学校不再为他们开设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则无人问津。另一方面,他们面临从学校教育到社会实践的转变,面临就业和踏上工作岗位,因此这一时期是他们人生的转折期[3]。
3.4学生体育消费的意识不浓厚。
统计数据显示两所学校70%以上的学生来自农村,受家庭经济收入的限制,学生月生活消费大都在100元以内(包括电话费、学杂费等)。尤其小球,像羽毛球、球拍等,公共体育课中的球、球拍都是学生自己准备的。一些学生拿的羽毛球质量不过关,如过轻、过重,或飞行不稳,而且耐用性很差。学生的球拍大都在10块钱左右,只能应付上课,根本谈不上质量。教学中没有羽毛球,或羽毛球质量差,是师生面临的最大困难。
4.改革设想
4.1教学中教师之间相互协调,提高场地的利用率。
大学体育都是分组教学,因此,课前教师之间应该协调好,保证现有场地充分利用,若课表上指定上课场所,则原则上不允许变更。事实上,组别采用循环制有何不好?或者根据老师上课特点,先讲解、后练习,或先练习,后讲解,一个组在组织讲解的同时,另外一个组就可以充分利用所有场地,接下来交换,这样完全可以解决教学中因场地不足而出现一部分学生在场上练习,另一部分学生休息等问题。
4.2充分利用人力资源。
要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如教会学生羽毛球的保护常识。上课前准备一碗烧开不久的开水,将羽毛球的羽毛浸入水中2~3分钟(注意不要让水浸到球托部分),浸泡完毕后将球取出阴干,这样处理过的羽毛球韧性较好。一方面保证上课需要,另一方面让学生感到“花钱买健康”,物有所值。
4.3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客观评价学生的体育成绩。
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考试不能再成为指挥棒,不能成为为学生“量刑”的工具,让学生带着负担上课。长期以来,学生的体育成绩基本由三大块组成:技术考试、平时考勤、作业,其中技术占总成绩的60%以上,而技术考试和学生的身体素质不挂钩,导致相当一部分学生高分低能。对学生体育成绩的评价,应做到主客观结合、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结合、定性与定量结合、课内与课外结合,把学生的体质作为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考核标准。
4.4广泛开展启发式教学。
坚持改革开放,注意学生个性发展和兴趣培养。创造条件,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和谐、全面的发展,是现代教育思想的重要特征。另外,还应注意兴趣的培养,教师应在课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手段,通过丰富多彩的教法,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所学课程有了兴趣,才有自主学习的动力,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4]。
参考文献:
[1]邹心豪.中国学校体育[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8.
[2]蒋宁,杨健科.对不同年级大学生体育态度的比较研究[J].体育研究与教育,2012(27)5:68.
[3]高玉洲.普通高校高年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调查与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0.02:95.
[4]胡春雷.从体育转型看高效体育教学的改革与现状[J].体育科研,2003.3.
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自列科研项目基金资助编号:GSLY-201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