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兴军
摘 要: 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新课程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信息技术教师应如何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发挥主观能动性,探究新的教学模式和教法学法?作者在结合自身实践,在《网络技术应用》这门课程教学中,发现该课程的教与学存在几个问题,从实际出发,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 新课程改革 新课改理念 网络技术应用 解决方案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基本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信息素养,而《网络技术应用》是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一个选修模块,以应用网络技术解决问题为主线,按照“分析问题—组建网络—使用网络—开发网站”这一线索呈现学习内容,目的是让学生理解网络技术的基本原理,熟练使用网络工具解决实际问题,了解网络技术的发展趋势,进一步体验网络技术蕴含的文化内涵。
一、学情分析
1.学生之间的知识结构与水平存在差异。我校属城乡结合学校,小学、初中信息技术开设情况参差不齐,有一部分学生刚进入高中就已经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并熟练利用计算机上网,另一部分学生由于条件限制还从来没有接触过计算机(主要是乡镇学校的学生),对计算机开关机这样的基本操作都存在问题。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呈现两极分化局面。虽然经过高中一个学期的信息技术基础课程的学习,这种差距逐步缩小,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比如基础较差的部分学生,通过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的学习,已经可以熟练使用Windows操作系统、Office办公软件中的一些常见操作;可以使用浏览器上网查询信息,但不能对所学知识进行拓展应用。
2.学生自身知识结构不平衡,缺乏信息意识。《网络技术应用》是一门工具性选修课程,学习《网络技术应用》的目的应该是把网络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充分利用网络技术,为高中学习服务,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然而,目前大多数学生对网络技术知识掌握不够全面,对计算机及网络应用仅限于某些方面和某几个操作,如很多学生可能是网络游戏高手、聊天高手、论坛版主,但他们对计算机及网络资源的应用更多的是为了娱乐,他们当中很多人都不知道如何利用网络技术支持学习。还有一部分学生对《网络技术应用》的学习是为了应对“考试”,因为学校开设这门课程,所以他们必须为了通过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而学,严重的“学”与“用”脱离。这些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利用网络技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意识不强,在解决问题时没有一种内在的、自发的信息需求,不能灵活有效地发挥网络技术的工具作用。
二、更新课程理念,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1.加强自主学习,深挖教材。教师更应该努力提高自身信息素养,培养自主终身学习能力,努力提高自身的信息意识,认真钻研教材,剖析教材,充分理解新课改理念。比如教材第一章“网络的组建与运行”,理论知识居多,包括网络概念、网络功能、网络拓扑结构、信息交换技术、网络协议及分层结构等,这些对于学生来说既难理解,又感觉空洞。对于部分教材的处理,老师可以在实际教学中开展教学实验,利用学校的资源开展《网络组建与运行》的分组动手实验,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己动手。在实践与实验任务中,老师将本章的理论知识糅合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只有学生掌握相应理论知识后,才能顺利完成教学实验。同时在上课前,老师应认真备课,不仅应备教材,而且应该备学生,对学生做出诊断性评价,详细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对前驱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对当堂课程知识的了解情况,以便在实验过程中根据学生特点进行分组,做到有的放矢。
2.重视环境建设,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创新。环境对学生良好信息素养的养成,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要强化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效果,必须注重环境建设。首先要努力利用学校现有资源,给学生创造学习信息技术的大环境。一方面,要尽可能将现有物质条件提供给学生,从各种可能的角度营造信息环境;如学生校园电视台、信息学竞赛班、电脑制作小组、班级电教管理员等组织机构的建设就是信息环境建设的体现。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教学方式也是信息环境建设的体现。学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水平直接反映了本学校的信息环境。另一方面,要以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为出发点,设计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相适应的信息环境。为有效地创造课堂教学的创新环境,教师还应注意创造创新的大环境。如注意信息技术发展的最新动态,并将其及时地反映在平时教学中。为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潜力,教师可以组织诸如网页制作比赛活动,对学生的创新成就进行奖励,并对优秀作品在课堂上进行评价、交流及展示。这样既为学生提供自我展示平台,又营造浓厚的崇尚创新、尊重创新的氛围。
3.转变角色,充分发挥教师引导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多采用任务驱动法教学,任务驱动下的自主型学习,是实施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一种教学方法,它适用于学习操作类知识和技能,尤其适用于学习计算机应用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精心设计教学导入情景及展示方式,提出合理的学生学习任务,激发学生探索、思考兴趣,让学生真正从内心产生强烈的探索网络技术的欲望,学生在学习任务的驱动下,通过查看老师提供的学习资源,比如学案、操作过程视频等,自主学习。而在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中,老师应该注重辅导,跟踪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对有能力学习的学生提出更高要求,对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给予适当帮助,多鼓励,提倡合作学习,教师及时评价,激励创新,不搞唯一性和标准化,促进学生研究性学习,“学”与“用”相结合,让学生不仅弄明白“学什么”,而且知道“如何学”,并“愉快地学”。针对每个学生建立电子学习档案,记录每个学生的学习过程和阶段性评价。教师课后认真反思,及时总结教学设计和教学行为以强化课堂教学效果。
总之,《网络技术应用》作为一门新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探讨和总结课程的教学模式、方法及评价方式,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