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课程初中美术课堂教学改革的探寻

2015-09-10 07:22王晓军
考试周刊 2015年38期
关键词:课堂教学改革以生为本初中美术

王晓军

摘 要: 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动力因素,改革是促进事业发展的活力源泉。理论和实践表明,无论常态化发展还是阶段性革故鼎新,都应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与时俱进、战略战术并重”的指导思想。本文从初中美术课堂教学改革角度,结合实践与思考,对此进行了分析,期望发挥借鉴作用。

关键词: 初中美术 课堂教学改革 以生为本

在学校教育中,美术是一门以美育为主体功能及培养学生能力素养、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基础性学科。从专业化角度说,美术课程教学不仅可以传授美术知识技能,提高审美能力,而且可以陶冶学生亲近自然、热爱生活和珍视生命的思想情操。然而,由于各种惯性力量的综合影响,即使在新课程教学改革如火如荼的今天,初中美术教学活动的应试痕迹也明显且课程形式浓重,难以充分凸显它的应有美育功能,直接导致“高消耗、低收益、低层次发展”的不良之势。如何革故鼎新并形成善教乐学的良好氛围呢?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此作了阐述,希望为后来者提供帮助。

以情趣化教学为抓手,不断优化初中美术课程活动模式。“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是情趣思维高度发展并积极深化的关键阶段,而且美术学科及其课程活动被长期排除在应试大门之外,如果不考虑这些现状而谋划教学改革,则无异于避重就轻甚至是盲人摸象。在初中美术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师应本着“以生为本、寓教于乐”的施教原则,准确把握并充分利用学生求新、求异和求趣的心理需要,努力挖掘教材内容及其教学活动中的各类情趣因素,积极有效地开展情趣化教学活动,从而为构建和谐健康的教学关系而大开方便之门。比如在教学“调色板”内容时,有教师创设了实验导入情境:课前准备各装有红、黄、蓝三色溶液的杯子和几只空杯子。课前导入环节,把红、黄溶液倒入同一只空杯子,瞬间变成了橙色。魔术般的实验迅速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情趣,充分发挥了引人入胜的作用,课堂教学整体效果自然不言而喻。

以开放性教学为载体,不断优化初中美术课程活动模式。“作者胸有情,入境始与亲”。随着社会开放性程度的不断提高,教育途径日益呈现出多元化发展格局,丰富多元的开放性课程活动不仅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根本需要,而且逐步形成一种流行性时尚和不可逆转的发展之势。实践表明:开放式教学环境有利于丰富课程内容,拓宽学习视野,有利于优化教学过程,增强学生的情感态度体验,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能力。比如,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发展需要,教师要努力把教学课堂由班级搬到室外,由校园走向树荫下、田野里、美术馆甚至更广阔丰富之处,促使学生在认知、探索和发现中闪现思想火花。又如在教学“服饰搭配”内容时,除了教材所提供的设计样款外,教师还应激励并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喜欢的和流行性服饰等,先热烈探讨一番,然后进入自行设计等程序。由于多是学生自由选择和比较熟悉的,他们既感兴趣,作品又不乏创意。此外,开放性教学还体现在学生自评和相互评价等环节,这些都是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以信息化教学为支撑,不断优化初中美术课程活动模式。以多媒体为主的现代教育技术是目前无可比拟的教学辅助手段,自进入校园以来,它以音像和谐、图文并茂、储量海量、动静皆宜和操作便捷等优势,为各类课程教学活动提供了先进独特的良好支撑,赢得了广大师生的认可、青睐与推崇。比如,教学“建筑艺术欣赏”内容时,教材图片非常有限,配套挂图少得可怜,即使有也难以周全地观赏。鉴于此,教师可借助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手段,把古香古色的历史建筑美、叹为观止的国外建筑美、生动别致的江南建筑美、古朴大气的北方建筑美和洋洋大观的现代建筑美等荟萃一起,并配备与之相应的音乐格调和简短评论,形象生动、立体直观地呈现在学生眼前。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这些艺术性建筑进行“缓放、定格、回放”,并轻松自如地或“远观”或“近赏”。传统课程中的许多难点问题如今迎刃而解。由此可见,对于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科学、合理而又巧妙性地加以运用,可谓好处良多、精彩无限。

以自主化教学为平台,不断优化初中美术课程活动模式。新课程理念鲜明地确立了“以生为本、以学为主”的新型教学关系,并倡行以能力为核心的“三维目标”教学活动。在初中美术教学过程中,坚持开展常态化自主教学活动,既可有效增强主体学习意识,又可帮助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对于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有益。以美术欣赏教学为例,教师首先给出一组经典作品,如《溪山行旅图》、《开国大典》、《伊丽莎白·勃朗像》、《哭泣的女人》、《我和我的村子》、《发怒的风景》、《鲁蒙的宽阔女罩衫》、《星夜》、《绿衣女人》和《色彩的构图》;接着提出思考性问题——能对比、分析作品的再现与表现吗?对作品形象有怎样的视觉感受?能感受作品所表现的不同感情吗?再现与表现的基本特点是什么?然后,在这些问题的暗示和启发之下,经过独立思考与合作探究,学生则循序渐进地有序进行着,教师则从旁给予“激励、唤醒、鼓舞”。最后,全班性讨论交流和梳理提炼,至此大功告成。

综上所述,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活动并非一日之功,需要历经一个逐步适应和不断完善的发展过程。我们应凝神聚力、勇于实践、善于创新,努力为之贡献应有的智慧和力量,从中取得教学相长的实践活动效果。

猜你喜欢
课堂教学改革以生为本初中美术
基于CBET模型教学效果调查
“生本教育”理念下高中有效体育教学模式探索
公安院校计算机课堂教学改革研究初探
民间舞课程改革与课堂教学方式研究
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改革的进展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论强化基础 突出能力 塑造品格的职教语文教学新模式
浅谈初中班主任如何“以生为本”做好班级管理工作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个性化教育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