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2015-09-10 07:22杨致远
考试周刊 2015年31期
关键词:情感因素情感教育语文教学

杨致远

摘 要: 近年来,对青少年加强道德情操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而在情感教育方面,语文教学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和情感表达能力,就要努力挖掘学生的情感因素,积极创设情境,用情感打动人是语文教学的突出特征。

关键词: 语文教学 情感教育 情感因素

情感教育中,教师既是学生的老师,又是学生的朋友,让学生敬重你、亲近你。当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后,教学过程就会成为师生共同的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这就要求教师不仅学识渊博,循循善诱,更重要的是通过言传身教,通过榜样的力量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在学生眼中,教师应具有不容置疑的威信,是真、善、美的代言人,是学生可效仿的榜样。这样的老师,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言行,都会通过这样或那样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对学生产生影响。这时,我们可以说,教师已经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对学生施加了渗透性的情感影响。在这样的课堂里,学生就会乐学、好学,陶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使学生受益匪浅。情感是教学教程中头等重要的心理因素,教师应抓住情感,寓情于教,陶冶学生情操,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提高语文教学水平。那么,在教学中应怎样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呢?

一、研究教材,抓住教材中的情感因素

语文教材提供了丰富的情感因素。“诗言志”,志者,感情也,诗来自感情。由各类文章构成的语文教材是一个储满情感的仓库。语文课上必须进行情感教育,依据文章情境创设教学情境,展现多层次、多形态的情感场,以“文章情”为基调,用“教师情”诱发、唤起“学生情”。语文教材提供了丰富的情感因素。文章是一个承载多种情感信息的载体。在备课过程中,教师在熟悉教材内容的过程中,不但要弄清字、词、句,段落层次,文章主旨,写作特色,修辞手法,等等,而且细心体会和品位教材中表现出的情感。从文学理论的角度看,这是一个鉴赏的过程。这就是说,教师在备课时,自己应先受到教材的感染,用自己的心灵感受作品反映出的情绪和情景,并把这种最初的感觉和冲动保持下来,这会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一种潜在力量。

二、用情境教学激发学生情感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已广泛应用于现代教学中,多媒体集图像、视频、文本、声音等信息于一体,图文并茂、声像结合,调动学生多感官参与教学活动,由复杂到简单、变抽象为形象、化呆板为生动,丰富了教学内容,形象了教学情境,构建了新型的教学模式,实现了多渠道的信息传递,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认知能力。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的内容预先设计一些与教材有关,同时能激发学生兴趣的环节,创设能激发学生表现欲望的情境,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获取知识,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教学朱自清的《春》时,教师可先播放一段有关春天风光的录像带,莺歌燕舞、桃红李白等春景激起学生对春天的喜爱之情。或放一曲《春天在哪里》的录音,创设意境,使学生在美妙的乐曲声中自然进入对课文的学习。如此教学,能促使学生带着一种情感需求去学习课文,并在学习过程中满足这种情感需求。

三、重视在朗读教学中激发学生情感

朗读的形式纷繁多样,不一而足,但各种形式的朗读有各自的功能和適用范围。为能准确指导学生朗读,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激发学生的朗读感情、促进学生的朗读训练,在教学中,我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根据文章的感情特点,选择不同的朗读方法:感情奔放的,组、班齐读;感情婉约的,要求学生跟着录音读;情景交融的,配乐朗读;而戏剧文学,则分角色朗读。丰富多彩的训练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和活泼有序的语言活动中获得语言感受的快感。一篇课文运用多种方式读。掌握一定技巧,富有感情地朗读,能将学生引入意境,从而认识文章反映的客观现实而受到教育。“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让学生意会文章不可言传的入微之处,唤起激情,进入意境,就是凭借朗读加强情感体验,所以要求教师示范朗读。示范朗读时,教师的情感一定要与教材(作者)的情感保持一致,喜则声高气扬,怒则声疾气足,忧则声低气馁,爱则声柔气徐,这样融之以情,读出感情,才能激起学生感情。否则,教师朗读缺情寡味,学生听了如披冰雪,不知所以,哪还谈得上向学生传情并让学生从中深受感染呢?如教《钱塘湖春行》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味诗中的美感,可以让学生闭上眼睛聆听录音,感受诗中所表现的美妙境界;可以由教师或朗读水平高的学生范读,让学生在沉浸中受感染。为了使感情色彩更浓,还可以配乐朗读。这样运用多种形式的朗读,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诗的意境的感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语感能力。

四、努力开启学生情感的闸门

学习语文的传统方法是朗读。古人非常重视朗读的作用。“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未晓不妨仅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所谓的“涵泳”,就是沉浸其中,就是全身心地投入。朗读通过声音的媒介使文章内容立体化、形象化,朗读通过声音触动心灵,引起心灵共振,达到理解的目的。好的朗读本身就是对课文极好的解释。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释放情感能量,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因此,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采用恰当的方法,充分挖掘课文中的情感因素,当好课堂情感的“调度员”,释放情感能量,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语文教学是一个充满人情味的审美过程,许多美文佳作都是作者精心构造出来的情感世界。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开启学生情感的闸门,把学生带入一个有血有肉的情感空间,领略作品丰富多彩的精神内涵,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从而达到语文教学目的。如《听潮》,此文着力突出海潮这部“伟大的乐章”之美,由恬静柔美的梦幻曲到明快悦耳的奏鸣曲,再到撼人心魄的交响曲,加之作者对多种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反复朗读,就会有身临其境之感,从而形成对海潮完美艺术形象的体验与感受。

参考文献:

[1]王宜刚.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中学教学参考,2012(28).

猜你喜欢
情感因素情感教育语文教学
情感因素与外语教学
情感因素对高校训练队训练影响分析
落实“两个关注”,促使课堂评价走向有效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研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