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虹
摘 要: 数学是在学习的任何时期都是一门基础且重要的课程,但是由于数学的抽象性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十分吃力,而在教学中加入实验教学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方法。数学实验就是要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进行操作、探究、发现、思考、分析、归纳等的思维活动,最后领悟概念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手段。实验教学能带动全体学生的思考活动,提高对疑问的兴趣,它能达到使抽象的理论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同时培养学生的数学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 小学数学 实验教学 创造性思维能力\
谈到做实验,一定容易联想到物理实验、化学实验、生物实验等;谈到学数学,自然会联想到做数学题,题海战术几乎成为数学学习的代名词。难道数学也可以做实验?“数学实验”是为了探索数学知识、检验数学结论(或假设)而进行的某种操作或思维活动。数学实验一般具有可操作性和实践性,注重实测与直观,让数学在“实验”的过程中对所研究的内容“可视化”,让学生从中获得对数、形的观念,并逐步对其适度抽象,进行更高层次的“再实验”,进而体会数学的研究方法和构成体系,使其在活动中认识并改造着自己的数学知识结构。
小学数学实验课教学,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其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数学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建构有价值的数学知识,获得情感、能力、知识的全面发展。
一、数学实验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1.趣味性原则。根据学生特点,趣化教材,为学生提供生动有趣的实验情境,唤起学生学习动机,激起学生求知欲望。
2.现实性原则。从现实生活中选取生动形象的典型实验,把数学知识生活化,把现实生活数学化,增添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帮助学生学习抽象的数学知识。
3.开放性原则。就是课堂实验教学促使学生思维呈现活化状态,学生思考空间广阔,可以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
二、如何开展数学实验课的教学
新课标的教材在内容的编排上与传统教材一个很大的区别在于探究性的内容,而要探究出一些规律或结论,就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去实践、去操作,而这些都是数学实验的一部分,在小学阶段只是一些简单的发现,理论性的、操作性的要求都不高,所以这个阶段的数学实验只是穿插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选择一些专题让学生去实验,比如:圆的认识,可以用实物进行实验;让学生进行某个专题的调查,收集数据进行统计,利用计算机画统计图表,进而分析结论,等等。不管什么专题的实验,我认为都应该从以下方面入手。
1.围绕教学目标。实验教学要针对课堂教学目标,有的放矢。问题内容的指向应是教学的重点,切入的角度应该针对学生学习的需要,这样才能使学生的精力集中于教师提出的问题,不会因无关紧要的问题而影响学生的注意力。
2.确定实验的要求。也就是说一次实验中让学生做些什么、怎么做,从中明白要求,给学生指明实验的方向,更好地得出结论。例如在教学五上《铺一铺》这一课时,在活动之前老师说明学习要求:(1)铺一铺,用拼板黄色一面拼;(2)想一想,能密铺的图形和什么有关?(3)议一议,由组长填表。这样老师在活动前把要求明确后,学生就可以按照要求,有的放矢地开展活动,避免只停留在玩东西的表面操作上。
3.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收集数据或结果。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认识规律是“感知—表象—概念”,而设计表格,让学生动手实验符合这一规律,能变学生被动地听为主动地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感知大量直观形象的事物,获得感性认识,形成知识的表象,并诱发学生积极探索,从事物的表象中概括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形成科学的概念。在教学五上《铺一铺》这一课时,教师这样设计表格,进行实验:
这样设计表格并把学生分成若干组,以小组的形式展开实验,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在实验过程中做好数据记录,做好统计分析,使得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形象,在学生头脑中形成鲜明的印象,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4.总结实验。在得出初步的结果或相关数据后,组与组之间通过讨论交流看法,对在同一实验条件下的方法和结果进行讨论,说出各自的思维过程、描述自己的做法。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精神,又可以降低下一阶段出错的可能性,提高学习效率。最后进行归纳猜想,得出结论。
三、开展数学实验的意义
1.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实验教学符合小学生的年龄和思维特点,它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玩”。通过这种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是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动手实验的过程又是学生动手实践、互相合作、探索交流的过程,因而它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意识和小组合作的意识。如在学习《轴对称图形》这一课时,教师是这样设计的:
师:轴对称图形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谁能说一说,在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轴对称图形?
生:飞机、衣服、人体……
师:在课件的资料中心给同学们提供了许多生活中应用了轴对称图形的实例,请大家进入“资料中心”(网页的资料中心,链接了许多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找一找,并完成搜集表格。
师:要求2人或3人分一小组,合理分工,协作完成。
师:汇报你们整理的学习结果,并说一说轴对称图形在生活中有什么好处?
生1:
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
生2:
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
教学过程中教师贯穿着动手实验、小组合作,这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在动手实验中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在乐趣中撷取了知识,使学习变得自然、轻松、高效,从而达到了教学目的。
2.有利于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演示实验是教师或学生在台上做实验,大部分学生被置于旁观者的位置上。学生看在眼里、急在心中,人人都想亲手尝试,自主探究。在大力培养创造力的今天,应该变演示实验为分组实验,组建实验小组,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人人参与,个个动手,在亲身实验中探究新知,获取感性体验,经历知识形成过程。在“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中,教师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用剪、拼、摆等方法来猜想三角形的内角和的度数,然后组织学生讨论如何证明自己的猜想,再全班交流,教师加以纠正和指导。最后形成规范的数学术语。在这样的实验过程中,教师进行宏观调控,耐心指导,并在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3.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新课程倡导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动手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必要途径,是数学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从表面上看,动手实验浪费了师生大量的时间,但它大有用处,不仅使学生善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还会培养学生敢于主动探究和创新的能力。例如,在“四边形的内角和”教学时,可先让学生准备了几张形状不同的四边形纸片,然后让学生观察四边形内角和是不是一个定值。如果不是,请说明理由;如果是,请设计一个数学实验来检验。学生通过积极思考,动手操作,设计出四种检验的方法:一是分别撕下每个内角,将它们的顶点拼在一起;二是直接将四边形的四个内角分割在两个三角形中;三是把四边形分割成四个三角形;四是在四边形一边上取一点,连接另两个顶点,分割成三个三角形。当然仅仅通过实验还是不够的,教师再引导学生从问题出发,通过观察,运用归纳、类比等方法得出猜想,最后仍用实验加以验证。学生在实验时,要像一个小数学家那样参与到问题的探索解决的过程中,通过认真观察、大胆猜想、实验验证、理论证明,最后得出科学的结论。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会逐渐从学会走向会学,从传承走向创新。
数学实验与建立数学模型息息相关,通过在课堂教学中实验,或到大自然和社会搜集实物和数据样本,理论联系实际,学生的好奇心和渴望揭开奥妙的心理使他们兴趣盎然,从而达到探索与获取数学模型的目的。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数学实验的内容和方式也更丰富重要。因此,数学实验教学是一种非常有效并切实可行的教学模式,我们在教学中要巧借实验这一“东风”,更好、更快地推动数学教学这艘大船不断前行。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
[2]小学数学教育.2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