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小学数学 “数形结合” 思想的渗透

2015-09-10 07:22王芳莹
考试周刊 2015年48期
关键词:算理空间观念数形结合

王芳莹

摘 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学生的评价方式也由原来的双基考查转变成了四基考查。特别是数学思想方法更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了基础,所以在小学阶段一定要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而数形结合是小学数学中运用比较多的数学思想方法,这种方法能帮助学生理解运算数理,提高运算能力,帮助学生学会思考并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发展空间观念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关键词: 数形结合 算理 解决问题 空间观念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数学学习的评价方式发生了较大的改变,由原来的只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改变成促进学生终身学习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基本经验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的考查。因为数学不仅是数字的学问,而且有图形的知识,因此“数形结合”是我们在平时教学中经常用到的重要数学思想方法。特别是在小学数学中,数形结合更应该成为每位教师常用的一种方法。

一、数形结合有利于学生理解算理,提高运算能力

很多教师认为数形结合正常多用于几何教学中,而在代数教学中运用到数形结合的比较少。其实就小学数学而言,在小学一年级开始,我们就应该帮助学生建立“数形结合”的观念,这种方法可以让数字之间的运算更直观,更容易记忆。记得我在刚走上讲台时,不知道“1+1等于多少?”这个问题到底该怎样向学生讲。从我的角度理解,这个问题很简单,结果就是2,可怎样才能让小学生接受这个结果,着实让我大费脑筋。后来我看到其他班级学生身上挂着许多小木棒,我就去问那些学生这些小木棒的用途,学生说是老师在课堂上讲数的加减要用到的。我这才恍然大悟,教学这类数字之间的加减法运算,要让学生明白其中的算理,仅靠大学学到的理论知识根本无法解决,只有运用“数形结合”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数字之间的加减法。于是我在实际教学中先拿一根木棒,再拿一根木棒过来,这样不就是形成了1+1,再让学生观察最后的结果,学生就很容易得出1+1=2这个结果了。

我们在教10以内的整数加减法时,也经常采用这种“数形结合”的方法,这样学生理解起这些运算来,就不会十分困难了。除了这类简单的运算外,在小学阶段较难的运算教学中,“数形结合”也是经常要用到的一种数学思想方法。比如教学分数乘分数时,你怎样才能让学生归纳出运算的方法,你就要首先得出两个分数相乘的结果,而这个结果并不是教师说出来的,而应该是学生自己通过操作得到的,这时“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又可以再次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难题。例如求 × =?,在没有学习分数乘分数时,这是小学生没法理解的运算。如果我们借助于图形,让学生在3×5的正方形网格中,先用斜线画出整个图形的 ,再用阴影画出整个图形的 。经过这样的操作,同学们很容易从图形中看出既是斜线又是阴影的占整个图形的 ,所以得到 × 的结果为 ,并运用这种方法让学生得出分数乘分数的运算方法。这样就能大大降低教学难度,还能帮助同学们理解分数乘分数的实际意义。通过“数形结合”的方法,不但能帮学生理解归纳出分数乘分数的运算算理,还能帮助学生提高运算的正确性,使得学生的运算能力得到了培养[1]。

二、数形结合能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实际运用能力

小学数学中的解决问题一直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主要是因为我们的学生缺少一定的生活经验。比如小学数学中经常要研究的“植树问题”,这就是小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如果我们在这个难点的教学中,多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这个难点就会得到突破。

例如:在一条全长为100米的小路两旁植树,每间隔20米栽一棵(两端要栽),问一共需要栽多少棵树?这题目如果直接让学生思考,的确有一定的难度,因为学生比较容易忽视“小路两旁”这个字眼,甚至有学生还不知道什么是“小路两旁”,那我们怎样才能帮助学生理解这个概念呢?我在教学中是在黑板上画一条小路的示意图,用粉笔代替小树,让学生模拟在小路两旁植树,学生经过这样的操作后,就很容易理解“小路两旁”是什么意思了,而且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也能理解小路两旁与小路一旁的区别了。在这个植树问题中,学生还有一个比较难理解的问题,就是“两端要栽”是什么意思?通过这样的“数形结合”的操作,学生就再也不会出现只计算一边的植树的棵数的情况了,也能理解两端与一端的区别了。在今后再遇到类似问题,学生就会运用“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思考并解决这些问题了,这样一来学生理解问题的能力就得到了提高[2]。

三、数形结合能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抽象思维能力

小学生在初次接触几何类问题时,因为缺少一定的经验积累,所以空间观念较弱,很难理解图形之间的关系,当然更无法形成抽象的概念。如果我们借助于图形,让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通过动手操作,并利用“数形结合”理解图形之间的关系,就可以降低这类知识的难度。

例如在教学图形的表面积时,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题目:把一根长30厘米,宽为18厘米,高为50厘米的长方体木料沿横截面锯成两部分,表面积增加了多少?对于这样的题目,学生比较难理解锯成两部分,长方体的表面积发生了什么变化。这时我们就应该借助实物,让学生动手操作,将长方体木料据成两部分后,哪些面是原来长方体的面?哪些面是新增加出来的?通过“数形结合”,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理解了长方体发生的变化,并把这个操作的整体模型印在了脑海中,从而使学生的空间观念得到发展,还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由于小学生的成长规律的认知规律,造成了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还处于亟须发展的阶段,这时如果我们单调地传授数学知识,那么学生就会觉得数学很困难,从而形成厌学情绪,不利于数学教学的开展。若是我们在教学中多多运用数学思想方法,把数学知识的难度降低,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数学问题,让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这样便可以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晓明.浅谈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下旬,2014(11).

[2]季利明.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数形结合教学思想研究[J].考试周刊,2014(11).

猜你喜欢
算理空间观念数形结合
小学高段学生数学计算能力培养初探
小学生空间观念培养微探
发展低年级学生空间观念初探
“折纸”中蕴含的数学思维与动手能力
浅析数形结合方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用联系发展的观点看解析几何
妙用数形结合思想优化中职数学解题思维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