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金莲
摘 要: 在高中文言中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了解文言文的内在含义,引导学生勤于诵读课文,善于思考,理解词句意思,并利用课外时间增长文言文知识。学生要以积极的态度学习,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学会在不同的课文中灵活运用文言文词句,真正理解文言文知识。
关键词: 高中语文 文言文教学 优化方法
1.引言
我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历史悠久,五千年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凝聚着民族智慧。文言文作为我国古代文明,更需要我们继承理解。要净化民族灵魂,就必须先从文言文学起,将文言文学好,这样才能继承中华民族的美德,提高文学修养。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施行,语文科目着重学习其文化内涵。在文言文学习中,学生不仅要学习句子文章的含义,更要体会其中博大精深的文化,以促进自身健康成长。
2.高中文言文教学的现状
文言文因存在的历史悠久,有深奥的文化内涵,与现代简易的文化存在的差异较大,这是我们学习古文的一大障碍之一。虽然在课改之后,学生都很重视文言文的学习,但是学习效果不强。
2.1教师问题
受高考思想的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都是一字一句地教学生理解,忽视文言文本身的内涵。文言文知识是有生命的,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看到的只是单纯的字眼,只能艰难地在文章中提取一些词句拼凑在一起,很难理解一整段话的意思和整段文言文所要表达的内涵,更难理解其中的深刻含义。
2.2学生问题
学生的惰性心理。学生对文言文看似枯燥的知识提不起兴趣,不愿学,久而久之,形成懒散的心理。另一种现象是,有的学生对文言文中的词句进行研究得出结果,然后遇到新的文言文却不会用,导致学生有挫败感,最终使学生对文言文有强烈的抵触。
2.3教材链接问题
我们仔细回想初中到高中的文言文课文,就不难看出初中到高中文言文的跨越性很大,初中文言文比较简单且注释很多,比较容易理解,初中文言文教学的要求只是熟记熟背,并没有要求很精细,而高中要求掌握每词每句的含义及其用法。所以学生刚接触高中文言文时学习起来很艰难,几乎找不到头绪,即使运用一大堆的辅助材料也很难理解,教材链接不当形成高中生学习文言文的障碍。
3.优化高中文言文教学的方法
3.1反复朗诵课文
教育部《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前线的文言文,形成初步的文言语感。”当前,高中文言文让学生倍感煎熬,大多数高中生都认为文言文太难理解,就这现象该以什么方式教学是值得深思的问题[1]。先从朗诵着手,将文言文阅读流利甚至背出来,对之后理解文言文有很大的帮助。
文言文分为不同类别,有的铿锵有力,有的温婉抒情,教师依据不同的文言文类别,指导学生采用不同的阅读方式。例如《滕王阁序》中的写景、抒情自然融合,此文重点描绘滕王阁雄伟壮丽的景象。以有力的朗读方式诵读,必将滕王阁雄伟壮丽的景象展现出来,但是文中抒情语段很多,“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描绘了清幽、淡雅的风景,此处运用温润的情感读,将自己化为王勃,探索他的内心世界。
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古人诚不欺我”,书读多了,自然而然会理解其中的含义,若是只听老师念,没有诵读,很难达到预想的学习效果,朗诵对学习文言文是必要的。
3.2学习词句意思来巩固基础
文言文中的很多词句与现代文有很大差距,学会利用工具书和注释理解词句中含义,学会在阅读中灵活运用。
文言词:文言文中大多是单音词,现代汉语一般是双音词。词义没有变化的合成现代的双音词就可以,词义有变化的按现代汉语的习惯译成相应的双音词[2]。文言文中省略现象是很常见的,承前省略,主语或宾语在前面的文字中一定出现过,更多的是介宾短语省略“介词”或“宾语”,如“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应为“……献(于)秦王”,就是省略介词。
被动句:文言文中多用“见、为”表被动,如徒见欺,译为“白白的被欺负了”。“为”常与“所”连用表被动,如若属皆且为所虏,译为:你们都将被他俘虏了。
倒装句:文言文中表处所,对象的介宾短语常出现在后面,现代汉语是在谓语前作状语,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作状语后置。
3.3利用课外知识加强拓展
教师引导学生正确阅读课外文言文作品,以加深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文言文的学习不仅仅是学习课本的知识,还要借助课外读物完成,关于文言文的书籍很多,例如《论语》、《诗经》、《孟子》等,包含着我国文化精髓,这些书籍包含着古代人的思想、信仰等,通过学习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理解的同时也起到修身养性的作用。在阅读这些书籍时,选择适当的段落或者篇幅理解,全部阅读不可取,取其精华,达到对文言文阅读的辅助效果。
4.结语
在高中文言中教学中,教师要适当指导学生了解文言文的内在含义,引导学生勤于诵读课文,善于思考,理解词句意思,并利用课外时间增长文言文知识。学生要以积极的态度学习,想办法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学会在不同的课文中灵活运用文言文词句,真正理解文言文知识。通过学习领会古人源远流长的文化,增强民族的凝聚力。
参考文献:
[1]班文冲.2014年全国18套高考语文卷文言文阅读试题特点及教学启示[J].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2015(03):55-62.
[2]周卫山.浅谈高中语文新课改后的文言文教学[J].中国市场,2013(29):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