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黎明
摘 要: 内容空洞、缺乏真情是现在学生作文普遍呈现的问题,写作教学的关键是如何让学生写出有真情实感的有血有肉之作。学生要用心记忆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感人事,也要有双慧眼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情积于心。在写作过程中,要善于捕捉曾经的感动,再现感动画面,用心抒真情,用心写“我”。
关键词: 写作 心灵 感动 真情
在日常教学中很多学生听到“写作”两字,脸上立即由晴转阴,惊呼“又要写了”,随即一脸苦相,开始冥思苦想,为了拿到更高的分数而矫情造作,但很多结构完整、文体清楚的作文却因为没有真情实感的注入而只能徘徊在及格线边缘,太多的学生不知道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符号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的创造性脑力劳动过程。写作的一大意义在于表达感情、交流思想、净化心灵,这应该是新课程背景下写作的基本要求之一。
一、寻觅感动瞬间,情积于心;再现感动画面,成就作文。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但是很多中学生却认为“写作难,难写作”,写出的文章经常空话连篇,不但没有个性、没有思想,连最基本的情感都不会注入,很多文章老师最后只能无奈地写上“干瘪”这两字作为言简意赅的点评。
有学生很苦恼地对老师说:“怎样的文章才算冇真情呢?”简单但是很复杂的一个问题,反映出的是学生面对写作“极力想写好,却总是写不好”的莫大苦恼。
只有感动自己的文章才能感动别人,只有用真情写作的文章才是有血有肉的作品,写作离不开真情实感。每逢佳节倍思亲,月圆之夜,全家围坐,多么温馨的画面,为了让学生找回曾经的记忆,温故亲人之间温馨融合的亲情,我进行了题为《那一年中秋》的写作,全班文章阅毕,太多的失落与思考,为什么就找不到几篇能真正感动我的文章呢?大部分作文内容是某一年中秋全家一起赏月吃月饼聊家常,很朴实的素材,很朴实的语言,也很朴实的情感。改作文是写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进行在第一次作文批阅基础上的二次写作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一条捷径。作文课上,我用10分钟进行了简单的点评,剩余的半个小时,每人发了一张白纸,要求至少写出三件发生在自己身上让自己感动的事。亲身经历的最难忘,也最容易成为写作素材,有了感动的事,将这事放在中秋这天,再改《那一年中秋》这篇文章,内容上充实很多,情感自然注入,文与心融合。
指导学生如何一材多用,如何将一件事置于中秋这一天,赋予中秋涵义后,学生进行二次写作,本次写作要求情感上的目标是让自己感动。收上来的文章,进步很多,不但内容多样,情感也表达得很自然。如:
月依旧,秋风有了丝丝寒意,还是一家人围坐在院子里的圆桌边,依然有月饼,依然有水果,依然有一桌丰盛的晚餐,可是少了爷爷,少了宠我爱我的爷爷。四年前中秋的一场大火,烧了我家的房子,也带走了我的爷爷,当时我和妈妈在楼上熟睡,被一阵急迫的敲门声惊醒,开门后爷爷拉着我跑到窗边,让我赶紧从窗户中爬梯子到楼下。此时我看到从楼梯空口窜出的火苗,我来不及说什么话,已经被爷爷推着到窗户口,带着害怕的心情爬下去,过了几分钟,妈妈也下来了,两个人穿着睡衣站在巷子里焦急地等着爷爷爬下来。我哭着喊着,消防队员也很尽力,可是木结构的老房子在短短几分钟已经被大火吞噬,最后我等来的是消防队员抬着爷爷出来这个惨痛的事实,120汽车来了又走了,爷爷被抬进的是殡仪馆的汽车,我和妈妈看着汽车开走,望着一堆废墟,两个人呆了,等到爸爸赶回来,两个人抱着哭了很久。妈妈说她让爷爷先爬下来,可是爷爷坚决不肯,说孩子更需要妈妈。那一年的中秋,月亮在上空,可我家遭遇了最大的不幸。此时,依旧是这个院子,政府出资修建的房子,和原来的家结构一样,可是少了爷爷,越想越伤心。爷爷,我和妈妈的命是你给的,我不敢想象如果不是爷爷来叫醒,我和妈妈会是怎么样的结果,也不敢去想象,没有爷爷架好的梯子,没有爷爷催促着我们爬下,会是怎样的后果……
这是学生作文的片段,是发生在这位不幸中又万幸的孩子身上的真事,祖孙情、亲情令人感动。在作文讲评课上,当我读完全文后,全班除了那女孩的抽泣声,静得没有任何声音,特意给了几分钟时间让她思考,也让她平静平静。
不幸使本来贫穷的家庭更贫困,最不幸的是爷爷的逝去,伤心之余更感动于亲情的可贵,这样的不幸毕竟少,但是感动人心的事情肯定不少,在后来的交流过程中,很多学生说了有记忆以来的一些感人小事,透过一件件小事我们看到的是人间最珍贵的亲情友情。一直说现代社会越来越冷漠,其实不是社会冷漠,而是人们变得不善于发现感动,不会珍藏感动。忙碌的学习,应该给学生一点时间回忆曾经的点滴,回顾温馨或是难忘的画面,寻觅感动瞬间,再现感动之事。
写作源于生活,空话空情的文章只是一个干瘪的躯干,有了完整的写人记事、有了情感的注入,才有血有肉才丰满。情积于心,素材是日积月累而成的,净化人心灵的感人瞬间要有永恒记忆;情注于文,写作的时候灵活运用,记真人真事述真情,写出的文章才能更吸引读者的眼球。
二、用美好的心灵看世界,用最真的感情表达自“我”。
学生学业繁重,脑子里已经单纯地只有学习两个字,没有闲心也缺少雅兴观察社会、接触他人、感悟真情。有学生虽有闲心体验生活,但是小小年纪却总是把生存压力大、人情冷漠挂在嘴边,认为没什么值得记录,没什么事值得回忆。在教学过程中,经常把感恩教育贯穿其中,也经常让他们换种心情面对生活,换种眼光看待周边的人和事,用美好的心灵看世界,才能找回最真的情,感动最真的自我。
写作素材的来源是多渠道的,一部分是自己的亲身经历,其实还有更多的是用我们的眼睛搜集的,打开心灵的窗户,呈现的是一个纷繁的多姿多彩的世界,学生要走出教室看校园,走出校园看社会。上学放学路上的风景虽然很熟悉,但是肯定很美丽,关键是用心欣赏。在随笔中,有位学生写了《对不起,我误解你了》一文,其中有个片段:
当你好不容易抢到的座位让给那位老人的时候,我似乎明白了你当初挤在车门口拼命往上挤的目的,原来是为你的奶奶抢个座,确实有点孝心。当报站器响起,老人却说:“小伙子,谢谢啊,知道我腿脚不方便,特意找了个门口的座位给我。”这一刻,我似乎才真正明白过来,原来不是自己奶奶啊。后来老人对边上的人说,在等车的时候,小伙子看见她腿脚不方便,就问她坐什么车,结果是同一趟,后来小伙子就帮她去抢了个门口方便下车的座位。小伙子,在挤上车的时候,我是多么鄙视你,而现在我是多么崇拜你。
我的批语是:社会充满爱,用美丽心灵看世界,你会发现很多感动,不要因为一个小小的动作而妄加判断,要学会多角度看人。
公交是学生最主要的交通工具之一,公交车上是个小社会,用心观察,会发现很多,而把看到的有意义的人和事记录在心,那还愁没有写作素材吗?发生在他人身上的事,在写作的时候可以套用到自己身上,然后把自己的感悟倾注进去,最真的“自我”也成就了。用自我写作,文章有了主体,自然成就。
在人生旅程中难免会遭受挫折,考试不利、家里发生一些不如意的事等。面对失败,爱迪生坚持不懈,发出“我已找到一千多种不适合做灯丝的材料”的乐观心声,终于用灯给人类带来永远的光明;面对仕途坎坷,苏东坡壮心不已,发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昂扬曲调,在挫折中逐步走向成熟;而学生,面对考试失利,应该发出“我又找到了学习中的一些不足”的自信呐喊,争取下次的辉煌。花季雨季般的年龄,没有过不去的坎,只要拼搏,就没有失败。当遭遇挫折的时候,我们更要用美丽心灵看世界。写作,其实是给自己一次洗涤心灵的机会,很多学生在写作后再读自己的文章,会发现很不错,树立自信,而当若干年过去,再看曾经记录生活点滴、喜怒哀乐的文章,会发现自己的人生路也很精彩。
写作,不应成为学生的负担,而应该成为学生展现心灵世界的舞台。写作教学,不能急功近利,老师不能总是引导学生为了考试得高分而模仿人家的满分作文,别人的情感是学不来的,真情要靠自己注入,素材要靠自己积累。给自己一点闲暇,用最美好的心灵观察社会、体验生活,写作应该是件很愉快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