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2015-09-10 07:22杨振军
考试周刊 2015年65期
关键词:阅读能力培养农村初中新课标

杨振军

摘 要: 新课程下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越来越引起关注,如何改进阅读教学方法,指导学生较好地阅读,提高阅读教学质量,是当前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课题。作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探究了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 新课标 农村初中 阅读能力培养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之一,它不但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广阅博览,熟读精思,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获得应该具备的语文素养,而且要为个性化的发展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成功的阅读教学不仅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语言能力,还能怡情养性,发展个性,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叶圣陶先生曾说:“教是为了不教。”目的就是希望学生即使在离开了教师、离开了语文教学课堂的情况下,也能充分发挥自主能动性获取新知识、发现新问题并试着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语文素养。那么,如何才能化知识为能力呢?我重点从以下八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努力营造和谐、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大胆放手,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如在学习《孔乙己》这篇课文时,我要求学生用合作探究的思维探讨文章的主题思想,学生对文章的主题产生了不同的看法。有的说,从孔乙己的结局来看,他的人生是悲哀的,小说就是要表现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孔乙己的人生悲剧,达到控诉罪恶的封建科举制度的目的;有的补充,从这里可以看出作者对封建制度的否定,揭示了封建制度的必然崩溃;有的说,孔乙己本身根本没有意识到他已被封建制度所奴役,他思想保守,毫无觉悟,像这样的人必然被社会淘汰;有的说,从当时的一般民众的角度来看,人们之间的关系太冷漠了,对别人的不幸麻木不仁甚至挖苦取笑,充分说明了封建社会世态的炎凉,作者要批判的是这些麻木、无聊的看客……我站在一旁倾听,并适时肯定了学生的理解,对本文主题的多重认识作出了说明,使学生明白了从不同的角度欣赏文章,可以得到不同的体会,鼓励他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努力发挥创造性思维。从此,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了,上课发言非常积极。我想,一个开放的、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课,应该有自由表达意见的空间,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他们真正参与到教学中。

二、掌握阅读技巧,树立阅读教学新理念,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阅读过程其实就是一个解读所给材料的过程,然而对于练习和考试中的阅读来说,更是带有明显的阅读目的——解决阅读后面提出的问题。就阅读过程来说,首先是整体阅读,从整体上把握阅读的材料,先从感性认识上看一看文章是属于什么文体,内容上都说了些什么,对所给的材料有初步的认识了解。其次,落实阅读的目标。看一看文章后面所给出的问题,它所考查的重点是文章的哪一段或哪一点。最后,带着问题再回到阅读材料中落实答案。按照先易后难、先局部后整体的思路读完全文,按照材料“按图索骥”“对号入座”,有条理有步骤地进行阅读解答。比如教学《岳阳楼记》时不只是让学生懂得“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道理,应该引导学生学习范仲淹行文起承转合的结构艺术,就是前一个目标也应该在文章语言的品评推敲中自然达成。学生初读文本的时候要求学生“快速阅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思考如下几个问题”,之后罗列一大堆问题。显然,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完成这么多的思维活动。整体阅读是在阅读中遵循认知规律,在整体感知的前提下解读文本。整体阅读首先要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特点,获得总的印象;其次,以这个总的印象为出发点,理清文本各部分的相互关系,把握其中字词句的意义,以及它们在整个文本中的地位和作用;最后,把各个片段联系起来,从而产生新的理解,并作出综合性的评价。如果对文本不做整体阅读,割裂局部与整体的联系,就很难挖掘文本的意义。因此,应该让学生把握文章的行文脉络,理清文章的思路,使学生获得整体感受,是生成阅读价值的前提。忽视了整体阅读的教学,不关注主体心灵的学习需求,极易泯灭学生的学习热情,是阅读教学的大忌,必须高度重视。

三、引导学生由整体到局部把握全文,多读多思多悟。

一篇课文就是一个完整的艺术品。古人云:“倾城宜通体,何来独赏眉。”教师要在充分领略这种整体美后,再引导学生感受整体美。教师在讲课时,在学生整体把握阅读材料的基础上,选择精彩段落进行精讲。课外阅读《在烈日和暴雨下》一文中对夏日暴雨的描写极为精彩,使读者观其形、闻其声,如临“雨”境。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体味作者写雨的精妙,可以在教学中播放一段夏日暴雨的视频,然后让学生朗读课文中集中写雨的一段“风过去了,只剩下直的雨道,扯天扯地地垂落,看不清一条条的,只是那么一片、一阵,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屋上落下万千条瀑布”。读完,教师提出问题:“作者写暴雨,为什么写得如此逼真动人?”因为“作家抓住了夏日暴雨哪些特征?”此时要求学生便从书中把夏日暴雨的特征一一找出来。“直的雨道”,“只那么一片、一阵”,写出了夏雨来势凶猛,铺天盖地。“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写出暴雨落下时冲势猛,力量足。“房屋上落下万千条瀑布”,写出暴雨落下时雨量大,声音响。这时,教师要求学生找出描写春雨的课文,学生会马上想到朱自清的《春》,此时教师播放《春》的课文录音,舒缓、清柔,“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让学生悟出春雨的特征:细、轻、柔。然后,拿夏雨和春雨的描写对比,“朱自清笔下的春雨为什么写得那么美妙动人,而老舍笔下的夏雨为什么写得如此凶猛可怕,近乎残忍?”让学生们联想课文思考,找到明确答案:朱自清在散文《春》中写春雨,是为了表达作家对春天的无限赞美之情;老舍先生写夏雨是为了渲染骆驼祥子生活环境的恶劣。祥子顶着如此凶猛的暴雨还要拉车,足见其生活之艰难痛苦。让学生感悟出写景是为表现文章中心思想服务的。能力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之功,想一蹴而就是不可能的。只要教师能够着眼于整体实施教学,再经过长时间的渗透,学生就一定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初步的整体把握的能力。

总之,只要教学方法得当,充分了解农村学生的特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多形式、多渠道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最终就要达到一个目的:学以致用。

猜你喜欢
阅读能力培养农村初中新课标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对九年级化学家庭小实验的实践与探索
浅谈农村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效率的提高
摭谈阅读障碍的形式、成因与对策
深入探究,把握文章精髓
初探新课标下高中英语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