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珺
摘 要: 根据学生整体素质改革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形成自己的特色,是职业学校在教育上寻求的教学模式。通过多年教学实践与研究发现,传统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很难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本文根据《制药设备》培养目标和教学特点,结合本校实训场地和设备等实际情况,进行课程教学研究探索,通过实施电子化课件教学和探索实训教学等教学模式的改革,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形成教学特色。
关键词: 职业教育 《制药设备》 理实一体化
近年来在国际范围内进行的职业技术教育教学改革主要是以能力为基础的培训方式改革[1],[2]。以能力为基础的培训方式首先由英国提出,并在英联邦国家如加拿大、澳大利亚广泛使用。使职业教育毕业生适应就业单位需要,在学校课程安排和教学上寻求新的教学模式是当前迫切要解决的问题[3]。针对学生整体素质水平进行教学方法改革,在教学中形成自己的特色,是职业学校在教育上寻求的教学模式。
通过对现有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的分析,针对专业职业教育特点,围绕更好地培养专业型技能人才的目标,提出《制药设备》课程教学模式改革,通过本学期大胆地实施教学改革,在教学质量和教学反馈上取得较好的成绩,同时在改革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
1.职业教育特点与要求
职业学校是招收大部分落榜生的典型学校,大多数学生不仅学习成绩差,而且行为不规范,厌学情绪明显,可能由于传统教育追求升学率,培养少数能考试的好学生,淘汰一批“失败”者,他们存在失败心态,产生不了内部动力,集中表现为自信心、学习积极性较差。从“专业性”和“职业教育”这两方面进行分析,职业教育具有以下特点:
1.1培养的毕业生应是应用型技能人才。
随着我国教育结构的调整,职业教育任务使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由学历型转向应用型,职校毕业生应是既掌握专业必需的文化与专业知识,又具有熟练的专业操作技能的技能型人才。
为了保证培养出的毕业生具有较熟练的专业操作技能,在教学上应该保证足够的实践教学学时。在德国等职业教育较完善的国家中,实践教学学时与理论教学学时之比达到1:1。应该注意的是实验教学是半理论半实践教学,按以往教学模式,只能培养理论性人才,而不能培养工业生产型技能人才,应通过行动导向法教学(即项目教学)真正培养出在工业生产中发挥作用的技能型人才。
1.2课程需要有强烈的感性认识
在工科类专业课程教学中,大多数专业知识来自于工业生产中,这些知识具有“现场感”和“动感”,用书本、板书、语言甚至图形也较难生动地表达清楚。因此,在教室进行理论教学,教学效果较差,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比较困难。根据这一特点,如果教学在生产现场进行,则会事半功倍。
1.3毕业生应有一技之长
职业教育培养的毕业生从事的工作岗位不应只是一个工种,而应该覆盖一个岗位群(专业范围内覆盖的各主要工种)。因此,在专业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中应该是宽范围的。但由于工业技术知识面广、技能要求高的特点,毕业生不可能在三年时间内全面掌握专业范围内的所有技术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因此应该在熟悉专业范围的基础上,强化某一工种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培养,使毕业生具有一技之长。
针对这些学生,为了寻求教学质量的提高,除了应遵循教学一般规律外,还应明确职业教育教学特点与要求,并针对这些特点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如果我们还是沿袭传统的“三尺讲台,三寸舌、二寸粉笔、一本教案”的方式,纸上谈机器,就不能适应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和改革要求。职业类学校教学工作除了传授理论知识外,更重要的是注重学生操作技能、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如何更好地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实施教学,使学生更好地得到培养和发展,这是我们探索的主要目的。
2.改革后的教学模式
2.1重新确定课程培养目标与人才规格
将以前培养技术员改为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技术工人)。人才规格要求毕业生在掌握本专业专业知识和各主要工种的基本操作技能的基础上,熟练掌握某一工种的操作技能。理论知识达到专业各工种的高级工水平,某一工种的操作技能水平达到中级工水平,其他各工种达到初级工水平。
2.2改革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模式
在以往教学安排中,大多数时间是在教室进行理论教学,少数时间是在实验室进行实验教学、在实训室进行技能训练。改革后,每学期有近一半时间在实训室进行模块化实训课程,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学时之比基本为1∶1。这种做法的目的是使理论与实践能力紧密结合,让学生在做中学,教师在做中教。在实训室进行教学模块时,先将学生分组每组选一个比较好的学生担任组长,在教师引入项目后,组长带领本组成员进行信息收集、计划制订与确定,计划实施、产品检测与教师共同评价,在实训过程中积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及团队合作精神。
2.3理论教学手段的改革
对一些规模较大的设备和比较抽象的专业知识,除了在实训室进行现场教学外,在教室进行教学时还可以采用大屏幕录像教学、多媒体课件教学等。
2.4实训教学组织模式的改革
为了满足实践教学需要,学校建有专门实训基地,配有仿真车间和多媒体演示厅。采用项目教学[4],使学生在做中学在做中教。
3.教学模式改革后的效果
通过本学期理实一体化教学实践,对学生进行教学调查,充分表明改革后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浓厚,专业知识更容易理解,操作技能掌握得更熟练。这一改革措施得到了上级科室的肯定,但改革中反映出一些问题:
1.担任实践教学的教师较辛苦。主要是每一项实践教学项目(技能课)的准备工作较多,教学过程组织与管理较为复杂。如何更好地做好实践教学准备、组织与管理,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改善。
2.实践教学耗费大,教学成本较高。在实践教学中,有设备、工具、材料的损耗,有电力和材料的消耗,这些都使教学成本急剧上升,影响办学经济效益。
3.教学过程中部分环节,如信息的收集、资料的整理等需要学校资源的配合,以及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参考文献:
[1]吴婷婷,徐凯.国外职业教育的主要模式与启示[J].职业时空,2010,6(5):35-37.
[2]姜大源,吴全全.当代德国职业教育教学交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7):5-12.
[4]徐国庆.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理论与开发[J].职业技术教育,2006(15):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