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宗辉
摘 要: 现代教育要求教师具备创新合作意识,充分体现人性化教学活动,以健康、快乐教学为中心,讲求学生个性化发展,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发展放在中心地位,体现个体差异,以培养学生运动兴趣为目标,倡导学生为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打造有活力、有效率的体育课程。
关键词: 农村体育 课堂教学 有效性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不断掌握教学艺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树立学生“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转变教育教学观念等,改变传统教学理念,突出学生的中心地位,全面发展。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在课程设计、课程教学、教学评价等各个环节始终以教学效果为中心全面展开。
1.教学效果是否有效要做到三个转变
1.1转变课堂教学思想,变“教学”为“学教”,以学生的学为主体,教师的教就是组织引导。
教学要有“自学指导”环节,要有效指导,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有效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每堂课讲授的时间应控制在10分钟以内,给学生更多自主学习时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真正起到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作用。
1.2转变教学方法和形式。
教师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必须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满堂灌”式教学模式。使课堂真正围绕快乐学习、平等学习的教学主旨开展,而不受能力、基础、个性的影响。学生活动中应引导他们互相帮助,体现人人都有收获和进步。
1.3转变课堂评价方式。
要转变对课堂教学的评价,课堂教学中应当放下教师的权威,把自己当做学生的一员和学生共同探索求知,让学生主动发言、大胆说话,哪怕课堂有点“乱”,试想一节快乐的、充满笑声的、和谐的课堂怎能不是一堂好课?
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不能只看见学生学会了什么,更不能以成绩高低作为评价学生优劣的标准。在对学生思想道德、意志品质、情感价值、身心健康等方面评价时,不能忽视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与态度和习惯等综合因素。
2.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
2.1学生个性与兴趣。
学生通过自己的身体运动向别人表现自己的能力,在体育课上,外向型性格学生表现得活跃,爱好体育运动,积极参加体育活动;而性格内向的学生很少参与体育活动,对自己的弱项、平时很少接触的项目缺乏热情和兴趣,上课练习时表现出冷漠、不积极的态度,有的甚至逃避。
2.2学生身体条件的差异。
体育运动对学生速度、力量、耐力、灵敏等方面的综合要求较高,有的学生由于身材矮小、肥胖、单薄,造成身体运动能力比较差,难以完成一定的动作。这样学生害怕大运动量及高强度以提高速度、力量、耐力,不能克服身体惰性,挑战生理极限。
2.3教师的组织教学。
教师要以饱满的精神状态进行教学,教师的积极状态会影响学生情绪,为此我们上课要有激情,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教师是课堂的主导,是课堂活动的引导者。教师的个人技能、课堂氛围的营造、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手段等都是影响课堂教学的重要原因,就像如果没有一个好导演,则绝对不会拍摄出一部精彩影片。
2.4学校场地、设施主要是为学生提供活动场所。
如果没有基本的体育场地、设施、器械,则将制约体育项目开展、学生活动项目和学习兴趣。
3.增强体育课堂教学效果的措施
3.1设置情景,激发兴趣。
兴趣是人对认识和活动的需要的情绪表现,是积极探究事物的认识倾向,兴趣是学生的动力源泉。一节体育课的开始是热身活动,在热身活动中激发学生兴趣很重要,如利用情境教学让学生设想感兴趣、喜欢的东西,动作姿态。让设想者当一回老师,带领全体同学和老师进行各种模仿练习,这样的互动准备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学习教学内容做好准备。
3.2营造活泼、愉快、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
3.2.1课堂教学心理气氛是一种微观的心理环境,指师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情感状态的综合表现。是教师和学生集体相互作用构成的一种心理环境,影响课堂上师生的思想行为教学效果及学生个性发展。
3.2.2积极、民主和谐、生动活泼的课堂心理气氛符合学生的求知欲和心理特点,师生、同学之间关系和谐,学生就会产生满意、愉快、互谅互助的态度和体验,在这种积极的态度和体验的支配下,学生能充分发挥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和开拓性。因此,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是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前提。
3.3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分层次教学。
体育课程强调教师面向全体学生,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此基础上,切实做到因材施教、区别对待,促使每个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使每个学生体验到体育学习和活动的成功感和愉快感,树立体育学习和活动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励每个学生积极参与体育学习和活动。
3.4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法。
针对不同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应该采用不同教学手法,如初中篮球复习课,采用情境式教学法,生动活泼,兴趣盎然;而田径教学比较枯燥,采用辅助器械,不仅能达到教学目的,而且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体育教学是一项生动活泼、愉快身心的教育活动,教师要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安排多层次练习内容,从而有效实现教学目标。
3.5针对环境差异和学校场地设施情况,开展适合本校的运动项目。
3.5.1充分利用当地自然地理环境,让学生走出校门进行体育活动,如开展登山、越野跑等,以增强学生了解自然、接触自然、适应自然的能力。
3.5.2继续保持传统体育课程中的田径、球类、体操、武术等竞技运动项目外,还鼓励将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如跳橡皮筋、踩高跷等)和新兴运动项目引入体育课堂教学之中。
3.6课外指导与辅导。
从终身体育角度看,课外指导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不可忽视。兴趣的提高往往来自于课外,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对课堂练习进行巩固,遇到困难时及时帮助他们解决问题,课外辅导是课堂教学和终身体育意识的重要补充。
总之,我们必须有充分的思想认识,不断转变思想观念,加强自身学习、理解,改革并创新体育教学活动。让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性与自主性,引导学生学会质疑与探究学习。体育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掌握并应用知识和技能,使每个学生的身心都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耿培新.体育与健康教科书与教师教学用书(七-九年级)[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2]张福建,邱志钊.有效教学,和谐课堂[M].光明日报出版社,2008.
[3]朱慕甫.走进新课堂[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