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玲
摘 要: 在英语教学中,了解和掌握学生心理,根据教育心理学的原理,设计课堂教学程序,让学生紧跟教师的思路,对于优化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强化英语教学效果有很大帮助。因此,英语教师除了需要具备过硬的语言知识和专业的教学方法外,还应对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进行研究,将所教英语学科与高职学生语言学习的心理特点有机结合起来,生动有效地开展课堂教学。
关键词: 教育心理学 高职英语 教学应用
学习过程就是认知过程,与心理活动有密切联系。探讨英语教学的过程及规律,首先必须了解学生和教师的心理特征及发展规律。教师如何在实际教学中重视研究学生学习的心理活动规律,运用心理学,特别是学习心理学指导具体的英语教学,是职业院校的老师应该思索和探讨的事情。
一、高职院校学生的英语学习心理特点
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英语课程作为高职院校的一门基础课,对学生语言技能的培养、专业能力的拓展及今后的就业都有重要作用。但在英语学习中,高职学生以高考失败者居多,不少学生自卑感较强,缺乏明确目标,学习的动力不足,兴趣不浓厚,有的学生高中时期英语基础薄弱,对英语有畏难情绪,主观上就认为自己底子薄:语法差、词汇量匮乏、学不好英语。因此,在英语的课堂教学中,有必要利用教育心理学对高职英语教学的过程进行全面缜密的审视和反思,分析和把握学生英语学习的心理,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二、高职英语教师的教学心理
每位老师都有自己的一套教学观念和方法,有些传统型教师在心理上认为教学就是教师教、学生学,高职英语教学模式多沿用“复习旧课—导入新课—讲解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目标是就是以学生能够通过英语应用能力考试为原则。部分教师教学心态相对松弛,而学生本就缺乏动力和压力,教师若不创造竞争的环境和条件,不探究先进的教学方法和分析学生心理需求,则心理上的负面影响会对学生的学习热情起到不可低估的遏制作用。
三、教育心理学理论对高职英语教学的指导作用
把教育心理学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意味着在科学的基础上建立教学工作,可以更快获得教学经验,增强教学能力,提高教学质量。下面就教育心理学的几项重要理论谈谈其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指导作用。
1.“意义学习”与单词记忆
所谓意义学习,就是通过符号或文字使学习者在头脑中获得相应的认知内容的学习。意义学习必须建立在学习材料的有意义性,即可理解性(学习者对其理解)的基础上。通过意义学习而使新旧知识结构之间建立一种“实质性的”“非人为的”联系。这种联系是内在的且稳定的,具有较好的保持效果。对于高职学生来说,词汇量不足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很多学生花不少时间记单词,但是效果不理想。我们在记忆单词时,应尽量提供与这个单词相关的可以理解的背景材料,如一个短故事,或一句有意义的话,这样将其作为一个可理解力的整体记忆效果更好。有时候在课堂教学中讲解单词时,我会先讲单词的意义和用法,然后让学生想想在什么场合使用这个单词,并造一个句子运用,以后一旦出现这个场合的时候就能够快速想到这个单词,让学生如身临其境地进行模拟场景对话,重视让学习者经常在近似实践中或模拟实践中学习以巩固知识。
2.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发现: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且遗忘进程并不均匀,最初遗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渐缓慢,遗忘量先大后小。他认为保持和遗忘是时间的函数,根据实验结果绘成遗忘进程的曲线,即著名的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
大脑是人类记忆的宝库,人脑经历过的事物、思考过的问题、体验过的情感、练习过的动作,这些都可成为记忆内容,英文单词、短语、句子和文章内容等亦是如此。很多人学习英语时只注重当时的记忆,而忽视后期的保持和再认识,这牵涉心理学中关于记忆遗忘的规律。教师应当按照此规律引导学生学习并及时巩固和复习当天的知识,否则,再复习就要花费较多时间。当然,巩固知识加强记忆的方式可以多样化,例如单词复习,可以用一词联想多词、情境重现,续写的方法口语练习、用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方法,一方面可以使学生的积极性得以更好地调动,另一方面利用各种感官(听说读写)可以强化记忆效果。教师要通过巧设情境引导学生动脑动手动眼动口,让学生多种感官得到充分调动,积极参与到学习探究活动中解决问题,掌握新的语言知识。
3.学习的迁移
在认知学中,“学习的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影响。简单来讲,就是先行学习影响后续学习。认知学认为一切有意义的学习中必然包括学习的迁移,所以我们如果能认识到它的规律并根据这些规律帮助我们组织教学,就可以对教学产生积极影响。
中国人首先学习的当然是汉语,之后才接触英语。学习英语总是习惯性将汉语作为中介语言,因此如何运用好汉语这个中介心理就决定了英语教学效果的好与坏。学习英语是使英语材料在头脑中与汉语系统接通,才能建立新的联系系统,如不纠正,这类学生学到的就是中国式英语。
我们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学习的迁移,了解迁移是有条件的,是有规律可循的。在对待与汉语语言现象相一致或虽不尽一致而未超出习惯允许范围的英语语言,可以充分利用其正迁移,在对与汉语语言现象不一致的地方,应设法防止负迁移,以期收到防患于未然之功效。
另外,在学习新语言材料之前,介绍一些与之有联系的旧知识作为引导性材料,就能使新旧知识更加连贯,由此也就使得先行学习对后续学习产生辅助理解作用,有助于帮助新知识被有效地内化到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中。
4.刺激(S)与反映(R)
行为主义学派认为学习是刺激与反映的联结形成或行为习惯的加强和改变。教学是对行为制约的过程,教师通过控制奖惩和刺激,使得学生沿着预期的方向发生行为变化。
根据S-R学说,教育就是塑造行为,而强化(指的是对一种行为的肯定或否定的后果)是塑造行为的关键,强化在语言学习中起着核心作用。
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和形成有利于英语学习的强化物(表扬、微笑、拥抱、认可等),对学生的反应进行及时强化,让学生知道学习的结果。学生的成功得到鼓舞和表扬,出现错误得到反馈,有利于他们随时自行调整与改正自己的行为。教师对于积极参加课堂学习和讨论的学生应给予表扬和鼓励,坚持给学生的作业写评语,让学生从中产生愉快和满足,从而调动更大的学习积极性。
5.发现学习
学习是认知结构的重组,是寻求知识和信息加工的过程。教学就是引导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引导学生以原有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主建构新知识,所以认知学派关注和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
Brunner认为学习是通过认知,获得意义和意向形成认知的过程,强调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过程,重视学习活动本身带来的内在强化作用,提倡发现学习法。发现学习法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师通过给学生提供一个探索情境,强调探索的过程而不是最后的结果,强调内部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逻辑思维活动发现规则原理,从而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不论是对于单词还是课文的教学,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学习并搜集相关资料,通过积极思考,自己体会发现语言的魅力之处,或者是创设情境,赋予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语言实践的权利和机会,通过自己的探索和发现学到新的知识,通过发现法获取的知识,一般来说,是与自己的兴趣和已有知识结构结合得最紧密的,这样的知识比较容易牢记于心。同时能帮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如何在没有依靠的情况下独自捕获所需知识,如何及时地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等等。
总之,英语不只是一门知识性学科,在培养学生对英语知识和技能掌握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利用心理学相关原理和方法探究学生英语学习的心理过程和特点,运用心理学的有关原理设计自己的英语课堂教学;以心理学的策略和方法调整英语教学,有目的、有组织地开展教学活动,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会知识,形成能力。学习效果有了,学生的成就感就相应产生了,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业便形成了,健康的心理素质也会得到相应发展,这是个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的关系。因此,英语教师应着眼于此,努力探究心理学在本学科中的渗透作用,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英语教学这条路上走出一条“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道路。
参考文献:
[1]梁宁建.心理学导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10(第1版).
[2]伍新春.高等教育心理学(修订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9.
[3]朱纯.外语教学心理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
[4]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生,1990.
[5]张怡琼.试论教育心理学对英语教学的一点启示[J].井冈山医专学报,Vol.11,No1.2004.
[6]李芳.教育心理学在高职英语教学上的应用探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Vol.9No.3,2012.